作者:李白
《唐詩三百首》,標題及原文是:《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可是自小時候就背誦,少數能倒背如流的ㄧ首五言絕句之一。不過,《全唐詩》卷165_19原文卻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的「靜夜思」詩名改成「夜思」?不但標題減了一個字;就是原文也改了兩個字!
網友用功的整理,讓我了解了來龍去脈:
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清朝繆日芑重刊的宋本《李白詩集》【靜夜思】,元代蕭士斌《分類補注李太白集》、明代高木秉《唐詩品彙》也都是如《全唐詩》版本。
這首詩的變化和分歧主要是出現在明、清兩代,明代趙光等在萬曆刊本的《唐人萬首絕句》首先對此作了修改: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清代王士真《唐人萬首絕句選》、沈德潛《唐詩別裁》裡,又產生了變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直到了乾隆二十八年春,在蘅塘退士(孫洙)所編的《唐詩三百首》頁201裡,才真正將第一、第三兩句的變化完整放在一起;成為了今日習以為常的版本。
《唐詩三百首》,源自於清代隱士孫洙的私塾教本。由他與妻子徐蘭英合編。由清朝康熙年間敕編的《全唐詩》四萬多首中精選出310首,編為《唐詩三百首》,如今市面上所謂的《唐詩三百首》,皆本於此。
山月改為明月,讓遊子看月機會大增,更容易聯想起此詩思念故鄉。
詩中的第一字「床」也很有趣,記得小時候就此詩還畫了一張床,就是「供人睡臥的家具」;但字典中床還有「井上圍欄」的意思。
諸如:
《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淮南王篇》:「後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前有昔時井。下有五丈床。」
「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
李賀《後園鑿井歌》:「井上轆轤床上轉,水聲繁,弦聲淺。」
「床」以「井欄」解釋,才能清楚明白詩意。
若此,詩所呈現的景象不同,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