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師尊週六開示--
🐯跟本尊合一,也就是與道合一,就會產生力量!
🐯實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將來最起碼可以到天上界。
🐯師尊勉勵大家要「莊敬自強」。
《真佛天空新聞極速報》https://www.facebook.com/nkingsky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聖尊蓮生活佛盧勝彥於彩虹雷藏寺主持「地藏王菩薩本尊法同修」,並開講《大佛頂首楞嚴經》。
開示摘要:
同俢剛開始師尊為一對新人舉行福證。師尊祝福他們早生貴子、貴女,並祈願在佛菩薩的加持下,他們的一切都能夠吉祥、圓滿、順利,並且能夠孝順恭敬雙方的父母。這個福證有一個很好的緣起,而密教也非常注重緣起。
---------------
「你問我答」
弟子問:請師尊教導如何從淫戒中走出來?弟子很想戒掉淫念,但還是無法成功轉化。請問若已犯邪淫破戒,導致破三昧耶戒,是否代表弟子已失去真佛傳承?
師尊答:
佛教有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關於不邪淫的戒律,在佛陀時代是很嚴格的,像在楞嚴經的開端有提到,昔日阿難尊者差點破淫戒,佛陀請文殊師利菩薩持著「楞嚴咒」去救阿難尊者。
不殺生:包括不殺害小動物,而且還放生,做廚師行業的必須要念往生咒。密教行者在吃東西之前須要先超渡,再供養十法界。
不偷盗: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不邪淫:有邪淫的念頭時,可用轉化。密教的明點無漏法就是一種轉化,通過運用内火來「降、提、持、散」明點,這當中也包含轉化。
至於慾望的轉化,可觀想本尊的莊嚴,跟本尊合一,也就是與道合一,就會產生力量,這是重點。如何念頭轉化?先跟本尊合一,再住在開放的蓮花裡面,蓮花再合起來,這就代表合一,蓮花代表清淨,以清淨的心來做雙身的事情,這時清净的心必須要超過淫念的心,如果淫念超過清净的心就變成邪淫了。而出家人必須要長時間訓練以的清淨來對抗不好的念頭,把它轉化成為清淨的念頭,在清浄之中修行。
身、口、意要跟本尊的身、口、意合一,完全依止本尊,也等於皈依本尊的身、口、意。其實一般人很難做到,就算做不到,可以用轉化。建議看師尊最新的書,裡面有講解很多明點無漏法的口訣,都是憑著修行的功夫跟轉化。
另外,週遭的生活環境也是很重要,例如軍人的生活,都是受軍事訓練,過著團體的生活,生活是按照規定的。可以由環境來影響你,幫助你止掉不好的念頭及習慣,訓練自己把生活規律法,就不會胡思亂想,就算有不好的習慣,週遭的人會發現而且提醒你。行者睡覺前要做眠光法、觀想本尊、念咒。有了這種念頭的轉化就不會有不好的慾望。
破戒後只要很誠心的懺悔,還是會有真佛宗的傳承,這當中也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例如師尊以前的軍人生活,都是很有意義的,不會生活散漫,受了軍事訓練,就會很注意自己的言行,都是有規律的。要懂得立斷,不要拖泥帶水,要過有規律的生活,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卧如弓。
*****************************************
師尊講述《大佛頂首楞嚴經 - 卷三》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此識為復因鼻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阿難。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嗅知動搖之性。若取肉形,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空則自知,肉應非覺。如是則應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難,應無所在。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於汝。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及栴檀木。二物不來,汝自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香則非臭。若香臭二俱能聞者,則汝一人,應有兩鼻。對我問道,有二阿難,誰為汝體。若鼻是一,香臭無二,臭既為香,香復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若因香生,識因香有。
略釋:
有如阿難尊者所知,香味來自鼻子,所以稱為鼻識。但香味是從鼻子、香或是鼻識所產生出來的嗎?鼻識當然是從身體產生出來的,但它是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其實這三者皆沒有自性,皆是空的。
「伊蘭」是一種樹,樹身很臭,但花很漂亮,經常被比喻為煩惱,而「栴檀木」很香,經常被比喻為菩提。鼻子只能一次聞到一種味道,香或是臭,不能同時聞到香跟臭两個味道。香跟臭也沒有界限,沒有自性,因為香也可以變成臭,臭也可變成香。
師尊也談到自身的湿疹,是很難根治的。就算醫生也不能治好自身的病。人身很難得,師尊勉勵大家要「莊敬自強」,要自己保重自己的身體,尊重自己,自己專注在自己人生的意義,讓這一生活得有光彩、有意義。如果枉費了這一生,過得一點意義都沒有,到時候還要輪迴受苦。要注重自己身體的健康,過有智慧、有意義的生活,像釋迦牟尼佛所教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最重要的!能實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將來最起碼可以到天上界。如果明知道是惡事還去做,將來會墮落到三惡道,因果不爽,不能造假的,人死後什麼都沒有帶走,只有業力跟隨,依照業力轉世。
佛陀最終的目的是要講解「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沒有自性的,就有如心經所講述的。佛陀教導利用「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來修行,利用這些沒有自性的來轉化,成為妙明真心,這就是楞嚴經本身的意義。
到最後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就是因為無所得,所以你才能夠成就菩薩,而且证得妙明真心。
歡迎蒞臨【 真佛天空新聞台總網站】
http://blog.udn.com/mylv/article?f_UA=pc
下一則: 《真佛天空新聞極速報》 2025年10月12日(日) 聖尊蓮生活佛盧勝彥於彩虹雷藏寺主持「蓮花童子護摩大法會」,並開講《大佛頂首楞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