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金華09:東京鐵塔
2010/04/04 00:19
瀏覽52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無條件的愛

導讀:楊惠玲老師

【電影導讀】
  這部電影是一個日本很有名的創意人寫的故事,這部電影等於是他的自傳。這個故事很簡單,在講作者和他的媽媽的相處的過程。他的爸爸是任性、海闊天空的人,另一說法是不負責任的人。所以他和媽媽回到鄉下生活,那裡很鄉下、窮困,沒有什麼玩樂的東西。電影內容主要在講母子相處的情形。這個媽媽不是什麼教育學家,只是很單純的愛這個兒子,可是在兒子長大的過程,他還是有爸爸的遺傳,他還是有放縱自己的一面。等他自己開始在社會上工作,媽媽卻生病了。電影是倒敘的手法,兒子曾經答應媽媽要帶她去東京鐵塔,但是兒子都沒有行動。電影裡分成主角五歲、青少年、成人三個階段。
  原作者的文筆非常好,試著在電影裡看到感動或優美的句子,體會劇情之外,對話的美好,還有你試著從電影裡看到什麼。
  雅也小時候的媽媽榮子,和雅也長大後,他躺在病床上的媽媽,是真實的母女。從雅也的工作,也可以看日本的職業可以同時做很多工作,例如雅也畫畫、主持節目等。

【電影討論】
師:今天電影裡的男主角小田切讓和老媽媽的表情非常細膩,例如在化療的過程,主角幾個動作,縮著身體,臉上是有表情的,很心痛、深沈的表情,可惜今天的陽光太亮了。這部電影對你們是個挑戰,以往看的電影的情節都比較有起伏節奏的,但是今天的電影是文學作品改編的,的文學性比較高,改編成電影後節奏沒辦法快。希望這部電影對你們不是好看、不好看而已,而是學到更多的東西。例如這次學測的作品是「漂流木的獨白」,你們看漂流木都是枯乾的樹木,颱風天從山上沖下來,這樣一個掉在森林裡而被沖到水裡去旅行的樹木,你從哪一個角度?透過電影讓大家去學習,文學性高的作品,他用很多文字都很讓人出乎意料。這個故事很簡單,媽媽也不是特別的人,而是平凡的媽媽,碰到不負責任的先生,要把小孩扶養長大,工作的目的只是要養大兒子。兒子也沒有特別的聰明,人生也沒有特別的遭遇,媽媽也沒也嚴厲管教他,這麼平凡的故事為何會吸引人。這本書後來改編成劇場演出,也改編成為十集的日劇,主角是速水茂虎道。作品改編成劇場、連續劇、電影,他的書賣得很多,為何平凡的故事會暢銷?因為作者的文筆太好了。你有沒有看到作者的文字令你心跳一下。例如媽媽躺在病床上,他說東京鐵塔旁的醫院,成為老媽最後的棲息地;大人做的東西在我看來都特別寂寞;很多人來到東京,通過夢想的隧道,但是可能是垃圾;眼前的風景可能都麻痺了。旁白就像令人嚇了一跳,淡淡的口氣。作者描述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接下來在你們的時代裡,說故事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你們也要學習描述事情的能力。比如,在什麼都沒有的樸素的地方,小孩子天生愛玩,想到的花樣居然是殘忍的方式,讓火車碾過去青蛙,導演接下來說,再怎麼放縱自己,「我還是有基本的分寸」。希望你們對照自己,不是要讓自己變成四四方方嚴謹的人,不是絕對、一定要怎樣,、用非常道德的方式,有時我們也可以任性、活潑,但你要知道你的自由任性,有沒有界線。你看他欠債累累,畢不了業,但是他一回頭就非常認真賺錢,變成日本滿有名的人。所以你要知道自己的界線,你總是會回得來。你可以讓自己的人生精彩,但是要知道底線在哪裡。

師:作者的筆名叫LILY,長頭髮,穿粉色的衣服和打扮。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他媽媽過世那天,他給出版社的插畫最燦爛,顏色最鮮豔。中川雅也都穿鮮豔的衣服。我學素描時,我們可能用粉彩或色鉛筆畫,老師會突然說,你畫的顏色跟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像,很奇特,你沒有刻意,但是顏色就會對照下去。所以我們的老師來上課都穿白色的衣服,會讓他在畫畫時保持冷靜和穩定。我們其實不自覺的在呈現我們的個性。LILY的畫畫就是鮮豔的用色。Lily Franky是日本全國最知名的作家。1963年生於日本福岡縣,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集散文家、小說家、插畫家、詞曲作家、設計師、播音員等身份。他們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種工作的角色,不是像在臺灣只有一個職業,就不能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在日本,可以有主力工作,但發展其他的興趣。「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是他的第一部長篇自傳式的小說。他說:「這個故事,是曾經為了那個目標來到東京,無法生存而回到故鄉的我的父親,以及和父親一樣來到這裡,卻從此失去了歸去之處的我,還有從來沒有這種幻想,只是這麼被帶到東京來,卻再也回不去、永眠在東京鐵塔腳邊的我母親的一個小故事。」電影裡最動人的畫面是雅也牽著媽媽的手過馬路,電影裡對照的是小時候他們在鐵軌在走,人生是相互依賴。


師:你們有沒有特別深刻的對白?
芝、棋:「快樂的時光,就像鈴鐺從斜坡滾下時,留下的快速而短暫的聲響。」
尹:東京鐵塔旁的醫院成為老媽
瑋:轉啊轉、轉啊轉。
軒:第一次出現是小時候找媽媽時。長大還有一段。
文:聽完醫生講的時候。
師:小時候是找不到媽媽;長大後是快要失去媽媽的焦慮感。
軒:因為他一直以為媽媽不會死。媽媽好像感覺自己會死,小孩總是以為媽媽不會死,可以留久一點。
晴:眼前的風景都已經麻痺了。
師:你們都記得滄桑、超齡的對白。
筠:媽媽都不曾說過要放棄。
師:哪些地方呈現媽媽不放棄?
棋:一直給他加油。
文:壓青蛙的片段說「壓死它、壓死它」。
文:我跳過英文版的舞,用這個音樂跳現代芭蕾。
軒:有些動作像恰恰,手滿像的。
維:媽媽很喜歡看他工作的片段。
師:所以他在媽媽過世時,還是繼續工作。
師:有些東西很平凡卻變得很有力量,我們可以透過講或寫,讓平凡的東西變成有力量。學習是先模仿別人,叫典範學習,最後是修改和再創造。

師:有哪些電影是跟親情有關的,讓你們很感動的?
棋:黑洞頻率。因為父子三十年後可以一起完成一些事。
師:「一起完成」讓親情有深刻的對照。
珊:「母親的教誨」,講胡適的媽媽。
師:之所以會感人,是因為媽媽可能知識不高,但是他們會用他們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
尹:很快樂、負責任。
軒:朱自清的「背影」。
棋:橘子的那一段。
師:所以文學作品讓我們印象深刻,都是平凡的東西,卻都是讓人很感動的。雅也的媽媽對雅也一點都不嚴厲,電影裡從來沒有出現她罵兒子的畫面,雅也長大了還跟媽媽伸手要錢,可是雅也最後並沒有因為溺愛而變壞,為什麼?
維:有遺傳到媽媽。
師:這個媽媽一方面寵愛,一方面做很好的示範。她的愛是很真誠的,所以雅也是富足的,所以「有時還有老爸」,他還是感受到爸爸也是愛他的,所以當一個人被愛,就不是問題了。
尹:佐賀的超級阿嬤、另一本寫媽媽的故事。
軒:余光中的「母難日」。
維、文:佐賀的超級阿嬤
師:我沒有介紹你們看「佐賀的超級阿嬤」,為什麼?
棋:大家都看過了。
瑋:「有你真好」。
師:這是韓國片,小男孩也是從都市到山裡。
文:盛夏獅王。
師:可是我沒有辦法看這個阿嬤這麼認真過日子,卻還是好貧窮,這在教導上,不是我認可的,因為最後卻是不好的。
尹:認真卻還很貧窮。

尹:幸福不需要完美的家。
師:雅也和媽媽都覺得自己很幸福,三歲的中川雅也隨著母親中川榮子,離開自由奔放卻半調子才華的父親,從小倉到筑豐投靠外婆,雅也從此過著90%屬於母親,10%屬於父親的童年。榮子就像許多以子為貴的平凡母親,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對兒子卻幾近溺愛。負責的母親與任性的父親,不同的性格同時影響著雅也的成長,離家卻來不及獨立的他,荒唐的經歷青春歲月,依賴母親的遠方接濟與鼓勵包容,終於懸崖勒馬般逆轉人生,在文字和插畫創作的領域佔了一席之地。還來不及分享兒子成功的榮耀,榮子卻因癌症病倒,雅也方才驚覺親情並非無盡頭,於是將母親接到東京同住,陪她走完人生最後階段。

師:青春期會有一段混亂的日子,那是我們還沒有學會「承諾」這件事。醉生夢死是回應荒蕪青春的壓力,那個尚未學會承諾的小孩,只能以彼得潘的方式拒絕長大,當苦悶與無助的情緒盡情釋放後,他終於理解責任的承擔,是通往成年的禮儀。緊緊握住母親的手,那個三歲時牽著自己走在筑豐鐵道上,迎向未知的明天卻樂觀的母親,如今年邁的佇立陌生的東京街頭,這次換他牽起她的手,在無聲的畫面裡,穿越車水馬龍的前方。全然的愛、無條件的接納,背後的信念叫做「相信」,信任孩子本質裡的善,能夠分辨是非。相信成長需要空間,給他足夠的探索,他能學會對自己負責。更重要的是,相信那些親密相處的每一個當下,累積的點點滴滴,將會成為成長的抉擇的智慧與迷途的明燈。

師:延續尹講的那段話,就是完美這件事。有部電影叫「心靈捕手」,人沒有完美,如果人完美就是神了,可是我們不會去愛神,婚姻是夫妻兩人找到一個對象但是不會找完美的對象,如果完美就不需要人了。所以完美是不完美的人一起完美。不完美才有空間讓別人加入,完美是不完美的人加起來形成的完美。

觀影日期:2010/2/10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影視戲劇
自訂分類:金華電影讀書會
上一則: 金華10:內衣小鋪
下一則: 金華08:黑洞頻率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