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Cocoon25:無條件的愛--東京鐵塔
2008/06/03 17:27
瀏覽1,516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Cocoon25:無條件的愛--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導讀  楊惠玲

一、電影導讀

1.演職員介紹

導演:松崗錠司

原著:Lily Franky

編劇:松尾SUZUKI

演員:小田切讓、樹木希林、內田也哉子、小林薰、松隆子、勝地涼

2.內容簡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中川雅也三歲時,母親榮子帶著他離開了自由任性生活的父親,從此母子相依為命。榮子就像許多平凡的母親,唯一的夢想就是好好把雅也撫養長大,對生活從不抱怨,對兒子從不責罵,總是盡心盡力工作,以雅也為生活的目標。

在母親的關愛裡長大的雅也,卻荒唐的渡過青春歲月,直到母親得了癌症,才驚覺親情並非無盡頭,就連母親期待的東京鐵塔,也來不及帶她去。

3.作者介紹

Lily Franky,是日本全國最知名的作家。1963年生於日本福岡縣,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集散文家、小說家、插畫家、詞曲作家、設計師、播音員等身份。「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是他的第一部長篇自傳式的小說。

他說:「這個故事,是曾經為了那個目標來到東京,無法生存而回到故鄉的我的父親,以及和父親一樣來到這裡,卻從此失去了歸去之處的我,還有從來沒有這種幻想,只是這麼被帶到東京來,卻再也回不去、永眠在東京鐵塔腳邊的我母親的一個小故事。」

二、觀賞角度

1.父母親對雅也的影響。

2.雅也的成長和改變。

三、主題討論

1.三歲的中川雅也隨著母親中川榮子,離開自由奔放卻半調子才華的父親,從小倉到筑豐投靠外婆,雅也從此過著90%屬於母親,10%屬於父親的童年。榮子就像許多以子為貴的平凡母親,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對兒子卻幾近溺愛。負責的母親與任性的父親,不同的性格同時影響著雅也的成長,離家卻來不及獨立的他,荒唐的經歷青春歲月,依賴母親的遠方接濟與鼓勵包容,終於懸崖勒馬般逆轉人生,在文字和插畫創作的領域佔了一席之地。還來不及分享兒子成功的榮耀,榮子卻因癌症病倒,雅也方才驚覺親情並非無盡頭,於是將母親接到東京同住,陪她走完人生最後階段。

2.「在這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我完全放縱自己。但是再怎麼放縱自己,我想我還有基本的分寸。」

3.醉生夢死是回應荒蕪青春的壓力,那個尚未學會承諾的小孩,只能以彼德潘的方式拒絕長大,當苦悶與無助的情緒盡情釋放後,他終於理解責任的承擔,是通往成年的禮儀。緊緊握住母親的手,那個三歲時牽著自己走在筑豐鐵道上,迎向未知的明天卻樂觀的母親,如今年邁的佇立陌生的東京街頭,這次換他牽起她的手,在無聲的畫面裡,穿越車水馬龍的前方。

4. 全然的愛、無條件的接納,背後的信念叫做「相信」,信任孩子本質裡的善,能夠分辨是非。相信成長需要空間,給他足夠的探索,他能學會對自己負責。更重要的是,相信那些親密相處的每一個當下,累積的點點滴滴,將會成為成長的抉擇智慧與迷途的明燈。

5. 中川雅也說:「快樂的時光,就像鈴鐺從斜坡滾下時,留下的快速而短暫的聲響。」他還說:「對於眼前的風景,或許我們都已經麻痺。」

6.父親雖然只屬於雅也10﹪的部份,但他的藝術天份以及自在隨性的生活方式,仍然影響雅也選擇自由、創作的生活態度。

7. 有方向有目標的生活的確比較有意義。

8.大人做的東西在我看來是特別寂寞,人總是追求看來永不消逝的東西,彷彿不是永遠,就如同幻覺一般。

----------------------------------------------------------------

電影導讀:

  「東京鐵塔」是親情滿點的電影,原著小說的作家中川雅也,也是電影裡描述的男主角,等於是作者自傳的故事,他的文筆非常好,這部「東京鐵塔」不斷被改編成日劇連續劇,改編成劇場版,最後改編成電影。

  日本是個奇特封閉的民族,雖然很強調和世界友好,但是國際觀是很奇特的。日本的卡漫一直連載沒完沒了,他們的創作是給日本人看的,日本人很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可是放到美國、大陸,會受不了。像東京鐵塔的書很暢銷,大家都知道,拍成日劇、劇場版等,觀眾都很熟悉了。電影版也是一樣,有些地方沒有講,觀眾不熟悉。

  如同標題「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主角和媽媽感情很好,三歲時媽媽離開爸爸,爸爸是自由派但是有點不負責任,這樣的爸爸是很多人的好友,可是對家庭卻是不負責任的丈夫和爸爸。媽媽帶他回娘家,娘家是個已經不採礦的小鄉村。媽媽在妹妹的居酒屋工作,媽媽的手藝很好、個性樂觀。但雅也也遺傳到爸爸的愛好自由和藝術天分,但是媽媽是嚴謹的,所以雅也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雅也離開媽媽後,他過了一段放蕩日子,但是總會懸崖勒馬。出社會後,他開始工作,可是媽媽卻得了癌症。電影就是講媽媽得到癌症之後,雅也和媽媽親子間的情感。

  你們看電影時可以從電影的角度來看孩子的成長到底需要什麼?立命安身的定位到底需要什麼?你們試著幫自己找到定位。電影的主角中川雅也的角色是由小田切讓飾演,他是個長得很清秀的男生,但在電影中是很邋遢的,和作者的形象很像。電影中演媽媽的年輕角色和罹癌的媽媽兩個角色,在真實裡真的是母女,你們可以比較長得像不像。

 

討論記錄:

老師:電影探討的主題對你們會不會比較早一點,少數作品裡討論生死學,以前講親子的主題比較少放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你們和父母的年齡都是人生最燦爛的年齡。電影跳得比較快,無奈、家有親人飽受病痛折磨、親子關係、中川雅也這個人,很特別,整個人生醉生夢死,人生打麻將、喝酒,很糜爛,可是他今天成為散文家、小說家、插畫家、詞曲作家、設計師、播音員等身份……好像人生決定了光明和黑暗,藉由創作可以去思考。電影中雅也牽媽媽過斑馬線這一段是很經典的畫面,對照他三歲時媽媽牽他走在鐵軌上。

Edward:差一點睡著。記得「歌吉拉」那一段。

老師:發現自己的天才,忠於自己。

Edward:電影還不錯。看完非常不想得癌症。

老師:很無奈,碰到了束手無策,所以要好好的維持健康,運動、飲食習慣要好。

Ernie:電影還不錯。電影裡糜爛的生活和我比較接近。那樣沒救了。

Edward:浪費生命。

UKL:警惕自己。

Edward:很糟糕。

UKL:打麻將有錯嗎?

老師:人生這樣能找到意義嗎?那樣的沈迷是什麼感覺?那這個沒救的人為什麼後來不一樣了?

Edward:他要還錢,為了現實的問題。

老師:他後來變成傑出的媒體人,生命怎麼改變的?

Kevin:失去生命最黑暗的地方。

老師:媽媽得癌症的地方。

Kevin:對。

大菠:良知發現。

老師:你怎麼知道每個人都有良知,那每個人都可以懸崖勒馬。為什麼是他?背後是「為什麼是我?」生命改變的關鍵點在哪裡?

Andy:那樣還好,他沒吸毒入幫派,所以還好。

老師:Andy講得可能是,他是自己墮落,他沒有危害別人,但是沒有走到最糟的。

God:朋友改變。

Edward:他還沒接觸到壞朋友。

Pauline:應該不會,他滿懦弱的。

Edward:懦弱才會沒有勇氣拒絕啊。

老師:慢慢學習你們就可以體會,藝術是可以學習的,電影用很多暗喻、對照。例如小時候他和小朋友在鐵軌上壓蝦子和青蛙,但最後到兔子這一關他停下來了。那時他講了一句話,在什麼都沒有的地方,我放縱自己,但是我還有基本的分寸。那怕過得醉生夢死,他還是有界線的。像Andy講的,他沒有去吸毒殺人搶劫。他可以在鐵軌壓青蛙,但是在壓兔子時停下來了。

Edward:良心。

大菠:家庭教育。

老師:回到雅也身上,他有什麼家庭教育?

Edward:會喝酒的爸爸。

UKL:爸爸事情都沒完成。

大菠:可是他有負責任的媽媽。

老師:媽媽對待雅也他是怎麼教導的?互動?你們認同媽媽和兒子相處的方式?和你們自己媽媽對待的方式?雅也跟媽媽說大學無法畢業,媽媽說什麼?

同學:加油。

Edward:是樂觀、不會放棄的媽媽。

老師:媽媽很努力,生病也不放棄。她還怎麼教導兒子?

大菠:信任他兒子。

老師:本來媽媽人生裡可能有不一樣的幸福,為了兒子,她放棄追求幸福。

Pauline:因為今天講義的標題「無條件的愛」。

老師:媽媽對雅也從信任到寵愛、溺愛。媽媽從來不罵他,她很樂觀,也對周遭很樂觀,對生命充滿熱情。像她到東京之後,家裡高朋滿座,都是來吃她的好手藝。是什麼樣的心情,媽媽可以溺愛到這樣的程度?那是信任。雅也說,就算如何荒唐,他還是會轉回來,因為背後是無條件的信任和愛。所以兒子最後在陪媽媽那一段日子,也是像寵愛媽媽一樣。所以被愛是很幸福的,你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

老師:還有什麼是你們想跟大家分享的?

大菠:最後他爸爸回來了。他爸常常是走過頭再走回來。跟雅也比就誇張了。

老師:一個人的人生可以任性到這樣的地步。書裡面寫說,標題為什麼是「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是因為爸爸在雅也的人生只有百分之十,有百分之九十像媽媽。

老師:Pauline看過書再看電影,有什麼不同。

Pauline:小說裡的雅也更糟糕。

老師:小說裡雅也混蛋到極點,工作之後還一直跟媽媽要錢的,像個欠揍的小孩。

Andy:要樂觀。

God:有個理念。也帶他媽媽去東京鐵塔。承諾的要做到。

老師:可是是媽媽死後才去。希望你們看到中川雅也這樣的孩子,人生也會風光與顛峰。祝福大家!

圖片:山水國際桌布下載

書籍介紹:http://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promote/tokyo2/tokyospc.html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