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最近常在街角撇見回憶的味道。
假日至廣州街一帶訪友,去時因路不熟而繞了點路,想不到回程時仍舊如此,但在頻頻張望路牌之餘,竟也讓我意外瞧見了江浙「四海包子店」,由店外向內望的那股懷舊景象,可是煎熬了我徹夜至隔日仍不罷休。
除了那懷舊景象,隔日的我只記得店址在寧波西街一帶,好在老婆好記性,一面抱著兒子一面引著路,所以下車後沒走上冤枉路,不過三、五分鐘即抵達店家,而在熟悉的氣氛下,我倆不消三分鐘也點好了吃食:【雪菜大包】、【炸排骨】、【肉絲炒年糕】、【豬肝炒麵】。
店員不時端菜、收盤進出三幅字下,門後也不時傳來烹煮聲嚮,熱呼的讓我幻想:那片刻前才點的炒年糕、炒麵現下正在廚房內的大黑鑊上,距盛盤上桌之時也已不遠。
【豬肝炒麵】、【肉絲炒年糕】接連而上,皆是一肉一菜投鍋同炒,在某些人眼中這也許是簡單的幾近盡素,但我只覺是單純的美好,美好的讓我顧不得桌的那頭,老婆正忙著安撫見著東西上桌而極不安分的一歲多兒子,於是自顧自的先開動了炒麵,炒麵用的是白麵條而非黃油麵,這點極合我口對我胃;裁切成條狀的高麗菜則脆不帶生,又是讓我心頭一陣甜;豬肝軔卻無帶筋的口感,店家應是裁切掉了似筋的部位。
稍稍滿足了自己,趕忙回神幫老婆兒子盛一小碗,但仍顧不得桌的那頭是否需要張餐巾紙還是需挪挪桌上餐具,以防小兒胡抓亂撞的,我折返的手又立即舉箸直下那盤炒年糕,年糕片片分明,沒有拌炒過度而起了黏性沾連,想必店家極懂得少拿鍋鏟翻炒,而是要善加利用鍋蓋內水氣的竅門。再回神,桌那頭鐵定是需要張餐巾紙了,在白眼還沒空襲前,我趕忙起身去抽幾張,但同時也趕忙喚住正欲回廚房的店家小姐,加點了【酸辣湯】。
返桌坐定沒動幾口,【雪菜大包】、【炸排骨】、【酸辣湯】就都陸續上桌,【雪菜大包】內有粉絲,好似還有豆干丁,香啊!更滿足我挑剔心眼的是,雪菜剁得極適當,既不會長到塞牙、也不會碎短而覺糜爛,好啊!對【炸排骨】我沒太多定見,此餐前後皆然,但對這碗【酸辣湯】,則覺得被它給喚起了幼時喝酸辣湯時那種,酸、辣、鹹、鮮、香五味勻稱調合的記憶,滿足啊!
隔日,哪記得有沒有挨桌那頭幾個白眼,只記得總算滿足了口、胃、心後,我靠著空心黑鐡管圈住的暗紅椅背、望著牆上的菜單、盤算著下次的吃食,可著實有好大會兒。
地址:寧波西街近重慶南路口
警語:以上內容及資料僅供參考,餐廳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表現,餐飲價格及服務水平可能上揚或下跌,在外用餐有踩到地雷及營養不良之風險,亦可能發生酒醉引發之損失,饕客應需自行負擔和女伴吵架的風險及分手的損失。
- 3樓. 六一狼2009/03/06 10:20勾起老狼以前住那兒附近的點滴回憶
好懷念它的雪菜包,寧波炒糕----
- 2樓. 莫大小說2009/01/07 01:58當年住寧波東街
難得到重慶南路這頭來吃食
都在羅斯福路南門市場那一帶扒扒走
- 1樓. 捏捏2009/01/05 21:18炒年糕
捏捏最愛吃炒年糕, 前幾天請客, 還炒了一盤年糕上桌. 雪裡紅肉末辣椒炒年糕.
日本的年糕純糯米, 太黏, 不太適合炒年糕
上海年糕不容易買到, 這次用了韓國的 TOKU年糕, 有點硬, 但還算好吃, 客人都搶著帶回家.
還記得,有一次回台, 在汀洲路, 看到炒年糕, 向老闆點了炒年糕, 準備打包帶回家,
先去附近逛了逛, 結果這一逛, 忘了炒年糕這回事, 搭了計程車回家, 到了家才想起, 忘了去拿炒年糕, 也沒付人錢, 到現在還耿耿於懷
幾種烹調年糕方式中
最愛用炒的
糯米成份太高的 的確不適合炒
個人也不太愛
因為對胃的負担較大
我有時在自家炒
手拙炒出了好似鍋巴的焦皮
倒也焦香的好吃
若想吃片片分明的
我還是得另請高明
不能正經 於 2009/01/05 21: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