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讀後感:
一、這本歷史小說描述君士坦丁堡陷落前交戰雙方的態勢,以及慘烈的圍城戰(如上圖)。作者羅傑.克勞利爬梳整理很多零散偏頗的史料,盡可能的照顧各方的觀點及事件過程的各個環節,誠屬不易,但也因為要面面俱到不免有些瑣碎稍嫌不夠流暢,整體而言是不錯的休閒讀物。
二、從歷史大勢看,衰落的拜占庭帝國面對的是新興的鄂圖曼帝國,孤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自然是難以避免的。
1. 圍城戰雙方的兵力懸殊
城內守軍包含援軍總共八千,居民約五萬,攻城一方有六萬士兵,三到四萬騎兵,和各種隨軍的輔助人員,總數是二十萬大軍。城堡守軍要分散防守八公里長的陸牆顯然是很艱難的(不含海牆),在主戰的陸牆中段也僅能佈署二千人。在53天的圍城戰,鄂圖曼採用各種攻城手段,火砲、投石器、塔樓、雲梯、填壕溝、挖地道等無所不用其極,期間發動三次大規模攻擊及十幾次的小突擊,光大砲就轟擊了約5千發石彈,故最後城破之際,守軍已折損剩下約四千人,陷落是遲早的事。
2. 雙方的財富資源懸殊
戰爭明面上看軍力,背後看財力。當鄂圖曼大軍從海陸三面逐漸圍困君士坦丁堡之時,城內備戰的資源不足,以致圍城期間發生爭搶食物的現象。其次,西方基督教國家的人員物資支援也不多,尤其沒有任何一地發兵救援或牽制回教敵軍。經濟實力的落差有件小插曲可見一斑,有個匈牙利的鑄砲師烏爾班1452年前到君士坦丁堡兜售其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發給微薄的津貼希望留住他,但津貼沒有按時發給,且無資源讓他施展手腳,所以烏爾班轉而投向穆罕默德二世,蘇丹給他錦衣玉食,命其鑄造超級大砲(攻城時膛炸失敗)。
三、中外歷史上權力的繼承總是充滿血腥,穆罕默德二世繼位時馬上幹掉還是嬰孩的異母弟弟,並且還明文規定不論誰繼承了蘇丹皇位,都應將他的兄弟處死,所以後來穆罕默德三世繼位時把十九個兄弟全處死,真是野蠻又乾脆。
四、存續一千多年(395〜1453)的君士坦丁堡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與壯觀的城牆,今名為伊斯坦堡,其風光依舊仍有不少遺蹟,看過本書對那座殘存的迪奧多西城牆(點擊)很想去憑弔一番。
*本書相關文章
1.《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https://maxjamesread.com/1453-the-holy-war-for-constantinople-and-the-clash-of-islam-and-the-west/
2.君士坦丁堡是怎么陷落的?http://www.3233.cn/n/6950-132607.html
3.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讀書心得 https://blog.udn.com/pondin/127106682
- 4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2025/01/31 22:32讚讚好好的!
感謝您與我都有欣賞所以我也祝福您新年快樂了
新春如意 ! 米若絲 於 2025/02/01 05:14回覆 - 3樓. 徐百川2025/01/31 18:24☕
胡亥若是欽定的繼承人,而非篡位,大概不至於如此。
同意,得位不正,殺戮不止。謝謝回應 米若絲 於 2025/02/01 05:14回覆 - 2樓. 郁勝2025/01/31 17:10繼位秦始皇的胡亥更狠,得位後把兄弟姊妹33人全都殺光,手段也極為殘酷。無論中西歷史上的皇朝;奪位過程都是禽獸不如!感謝郁勝兄補充,這麼血腥我真沒讀到。
專制獨裁者會幹掉所有潛在威脅,還是近代的民主法治較優,上台下台不用砍人頭。 米若絲 於 2025/02/01 05:07回覆 - 1樓. 阿丙0.62025/01/31 14:37
【中外歷史上權力的繼承總是充滿血腥】,真實不虛,
帝王之家如此,尋常百姓關於財產的繼承也不遑多讓。
荀子説:【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
確如所言,有權有錢相爭,沒權沒錢沒得爭,幸與不幸 ? 米若絲 於 2025/02/01 04:5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