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老城區整頓,大陸慣用的說詞叫"保護開發",兩個對立的詞竟可以放在一起,與"修舊如舊"一樣聽聽就好,實際做法是保留特殊或有紀念性的建築,其餘一律變更改造成為仿古建築。汕頭小公園附近的老街區、漳州文廟前的老城區、泉州中山路步行街(西街不錯)、詔安中山路步行街等全都被改造。政府(城投集團)花錢主導的整頓,形式統一,外觀整齊,看起來有摸有樣,但由於失去了原真性,韻味全無,行走其間形同嚼蠟。
8. 廟宇佛像,不論大寺小廟的佛像尺寸變大或改為金裝。寺廟的格局不變,內部的裝飾擺設重新調整以配合主祀的漆金大佛,只少數如漳州通元廟、汕頭老媽宮沒變。感覺這頗符合大國崛起的氣象,台灣曾經也是這麼幹(有錢就騷包),惟若缺乏靈氣,神像再高再大金光閃閃又有何用?啊,有的,供遊客拍照打卡。
漳泉詔安到處都有關帝廟,香火最為鼎盛的當屬泉州關岳廟,居中的崇先殿煙霧滿佈,大約都是外客,人捧一大把香叩首膜拜。關羽的神格歷代一直上升,又武又文,也是財神、恩主、護法,你要祈求升學、升官、財富、健康、伸冤....都可以,這反映的是什麼世道人心?
9. 機場巧遇某宮廟去湄洲的進香團,且來回都乘同一班機,顯示台海緊張但民間交流並未中斷。兩岸開放以來,福建沿海一帶的廟宇甚多有台胞的足跡〜送匾、贊助、捐資,在泉州法石的文興三王宮就是由台胞捐修的。現在一邊反中抗中,一邊是武統叫囂,往後交流奄奄一息。
10. 公廁,高鐵站或寺廟的廁所都是蹲式的,對於年長者非常不便,對老妻是一大挑戰,我安慰她幸好沒碰到沒門的。
11. 在廈門乘BRT,購票,櫃台小姐見我就直說"65歲以上免費",哎呀!蒼老掩不住,一眼被看穿,染髮、拉皮可以免了。其次,步行一小時以上,雙腿就開始發酸,力不從心了。
汕頭,小公園附近的老建築全被改造,就剩最具代表的南生百貨大樓沒變。
詔安中山路的西式洋房本來只有約一百公尺,被整出近一公里的步行街。
泉州西街,依照原來的房屋格局整修,原味尚存。
漳州老城區,幾間保持原樣的建築之一,這間圓柱老屋數十年來仍然賣日用雜貨。
廈門,八市週邊的老建築充滿生活氣息。
漳州南山寺,大雄寶殿已換成三尊漆金大佛。
漳州南山寺,原來在大雄寶殿的石造立佛被移到側廂偏殿。
泉州文興三王宮,重修捐資芳名錄,除了惠安石獅兩筆,餘為台灣同胞。
- 4樓. 郁勝2024/11/16 12:27有一年自己開車在四川郊外觀覽,那時大陸要求地方政府整頓沿途景觀,以利觀光。
好多地方路旁住家都圍起高牆,牆面都是一式褐色和黃色相間的油漆,看來既不美觀又太形式化。制度侷限了人們的想像力。各省市的主幹道都會把老舊破敗的區域遮擋起來,算是形象工程之一,現在大都整建了,只是高樓社區蓋多了,反而消化不了。中央集權政府辦事由上而下,效率高,但形式統一缺乏地方特色。謝謝回應 米若絲 於 2024/11/17 11:12回覆 - 3樓. 阿丙0.62024/11/15 13:51
古色古香
謝謝分享
感謝來坐 米若絲 於 2024/11/16 06:51回覆 - 2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2024/11/15 11:59讚的
讚的感謝回應 米若絲 於 2024/11/16 06:50回覆 - 1樓. 旭日初昇2024/11/15 09:14
看到或置身於色調樸質的的古廟,心境自然就有寧靜祥和之感。
鮮豔色彩的寺廟或金光閃閃的佛像,猶如身在世俗塵囂,頓感煩躁不安。
以前旅遊東北、山東看到一些千年古剎質樸樣貌,覺得大陸很有藝術眼光,懂得尊重保存歷史文物。
看到米兄大作所言,對大陸此現象,甚感失望無言。希望這僅侷限於福建,
或許福建與台灣來往最密切,較易受台灣影響之故!?
表達的不全面讓您誤解了,話分兩頭,各省各地的文物古蹟保護都有可觀的成績,如泉州的洛陽橋、清靜寺、開元寺、德濟門遺址...都保護得很好。另一方面,為了大手筆搞觀光景點就不免誤傷一些有價值的街區建築。謝謝回應 米若絲 於 2024/11/16 06:5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