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雷驤與其作品
2024/06/26 19:06
瀏覽738
迴響9
推薦56
引用0
.
.
紀念雷驤與其作品
.
.
數年前親訪老北投與新北投幾處舊址,一探繪寫作家雷驤筆下的北投古典風華。這幅小巷內的「機車快遞」起碼存在50年以上,因應北投獨特的溫泉矮山窄仄起伏地形而生,載物也載人,限時專送,很可能是台灣最早期的組織型快遞行業。
.
.
雷驤一家人在北投居住多年,他的文字與畫筆常紀錄下我在小學畢業以前的北投印象,譬如普濟寺、溫泉路、快遞巷、老車站、老市集 ..等等,這令我閱讀起來特別親切、懷念,猶如再次身歷其境。離開北投後,直到十六、七歲的年紀,我開始大量接觸雷驤作品,這包括報紙副刊專欄、編印成冊的出版物,特別喜愛他「繪寫併作」的風格,這對於我以後的創作影響不少。實境的繪寫一如紀實攝影與報導文學,因其真實紀錄庶民生活的甜澀與滄桑,讀者常能毫無猜疑地融入畫境,所體會的衝擊與震撼是難以言喻的。
.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9) :
- 9樓. Caleb2024/11/26 11:47我是Caleb,覺得這是很棒的文章,贊哦!土地二順位貸款
- 8樓. 夏爾克2024/06/28 11:40我是認識他姪女,也很優秀,當然也知道雷光夏,反而對他不太熟悉,原來他的文風是如此。
群組裡有位李立邵導演,雷驤是他姑丈,Amy是他姑姑。
筆記阿本 於 2024/06/29 09:19回覆 - 7樓. 筆記阿本2024/06/27 20:44雷光夏 ~ 情節
十二月的陽光下 我轉頭看你的側臉 你的聲音有如盪漾在微風中的一首歌 啦...... 你一定全都知道 你一定全都不在乎 就這樣回過頭 晴朗的一笑 你一定全都知道 你一定全都不在乎 就讓我無聲地 嘆息
.
.
- 6樓. 筆記阿本2024/06/27 20:03小記
雷驤的「隨筆北投」畫境現場,一本書,一個年輕讀者,一位已進入初老的作家雷驤,構成一部10分11秒的短片。開頭的配樂是由雷驤的女兒雷光夏所演唱,初聆雷光夏的音樂大約在30年前左右,她剛由交大研究所畢業未久,未想30個夏季轉瞬而過,光夏仍是光夏,而我同樣是逐漸在接近那個初老。這夏季真熱,前所未見的熱,整個雲圖赤焰籠罩,合乎雷驤筆下常見的暖色。
.
.
- 5樓. 黃掬馥2024/06/27 12:58
我跟雷驤不熟
倒是聽過她女兒雷光夏的一些歌曲
信仰中最大的、與軟弱有關的掙扎,
不是去悲憫原諒別人的軟弱,
而是深刻的、痛苦的
去與自己內心深處的軟弱相遇。
─陳韻琳初聆雷光夏的音樂大約在30年前左右,她剛由交大研究所畢業未久,未想30個夏季轉瞬而過,光夏仍是光夏,而我同樣是逐漸在接近那個初老。這夏季真熱,前所未見的熱,整個雲圖赤焰籠罩,合乎雷驤筆下常見的暖色。 筆記阿本 於 2024/06/27 19:43回覆 - 4樓. 旭日初昇2024/06/27 11:49
阿本兄與雷驤算是北投小同鄉了!!!
雷驤早期紀錄的北投人文風土,為北投鄉親保存古早回憶。
阿本兄為文紀念,讓更多人了解雷驤,是最佳的回饋與感謝。
這是雷驤「隨筆北投」一書的簡介,推算雷大約是1985年搬入北投,那年我家已搬離有八年吧。
當代著名作家、畫家及紀錄片工作者雷驤,慣於隨身帶著一小本計算紙、一支鋼珠筆,隨時觀看,記錄生活。這本書便是長住在北投的雷驤對北投的觀看,圖文並陳,帶領讀者走一趟二十年的北投之旅。二十年前,雷驤以移入者之姿落戶北投,居住在海拔約五十公尺的山腰上,與北投市街保持某種俯瞰關係。這樣的意識無時無刻浸漫著他的生活。於是,慣用圖文記錄生活的雷驤,將這二十年來對北投的觀看,分為家居、散步、隨筆北投匯集成冊,堪稱是本珍貴的北投記事。
筆記阿本 於 2024/06/27 19:41回覆 - 3樓. 筆記阿本2024/06/26 19:27.
- 2樓. 筆記阿本2024/06/26 19:17.
- 1樓. 筆記阿本2024/06/26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