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070919教育論壇:好個全體一致通過
2008/07/25 10:00
瀏覽940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台北縣教育局於開學前召開校長會議,會中「一致通過」於所屬各國小增加每週的國語課上課節數,教育局對於校長們百分百的支持似乎頗為自得,彷彿教育局的政策因此取得了高度的正當性。

    事實上,這樣一致支持主管機關政令的場景,說來並不陌生,因為它曾經長期存在於台灣的中小學教育現場。在過往的威權統治時期,校園就像是封閉社會的縮影,教育現場最為強調的莫過於統一、秩序、和諧等價值觀,不僅不鼓勵其內部成員勇敢表達意見,甚至每每將與主管意見不同者視為異類,在這樣制式又肅殺的氣氛下,無論局長之於校長、校長之於教師、乃至教師之於學生,其權力關係是極其扭曲不對等的。

    於是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校長一致擁護教育局的政策,老師也一律遵從校長的指令,教育現場的各種會議呈現出一派「長官英明」與「一呼百應」的擁戴之聲,久而久之,上位者習慣下達命令,底下的人則不假思索的服從,殊不知在這樣的情勢下,已然扼殺了由下而上提出政策訴求的可能性,甚至為了投上所好,形式主義、抄襲造假、阿諛奉承,都成為見怪不怪的校園現象。

    這樣一言堂的教育環境難以滋長校園民主的種子,無法啟迪師生尊重多元的民主素樣,自然為人詬病,並且成為各界推動教改時所亟欲改變的現象。惟其如此,在新課程實施屆滿五年的今天,當我們再次看到一致支持進行國小基測、一致通過增加國語課的畫面,相當程度也已說明教改之所以無法成功的原因。

    回到一致通過增加國語課的校長會議場景,這些校長不可能不知道在總體課綱結構未調整時,增加國語課也等於相對縮減其他領域的學習節數,而這些當初大力支持新課程學校本位精神的校長也一定知道,把彈性節數都拿來上國語課,其實也無異於宣告學校本位的徹底失敗,既然如此,有必要討論的是,這些校長何以仍然「一致通過」加課?是政策確實可行?或者只是為了向長官輸誠?

    校長們大概不會承認這是揣摩上意的結果,相反地,他們或許也可以舉出許多必須加課的理由,筆者無意於此探討其動機,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若將時光回溯到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那時如果也召開校長會議,想必與會的校長也是「全體一致通過實施新課程」吧!

    然而,這不就是台灣教改的問題所在?在教改中佔據重要位置的校長們,在九年一貫課程啟動前,一致支持實施新課程,宣稱新課程將如何又如何;可同樣一批人,在實施九年一貫後,卻又不惜背棄他們所宣稱的新課程理想,全體通過加課,有這樣的行政官員與校長,也難怪教改成果會是如此「有目共睹」了。

    要如何扭轉這樣的結構呢?我們以為,校長之所以完全聽從教育局的指令,主要原因不是教育局長官的政策有多偉大,無非是教育局掌握了校長遴選的生殺大權,因此,唯有徹底改變現行校長遴選作業模式,消減教育局的絕對權力,方能根本改變學校校長一味附和教育局的現象。

    至於學校教師方面,又該如何改變此一情勢呢?我們以為,校園民主與對教育專業的堅持,應該內化成所有教育人員的生活態度。很難想像,一個只能順從長官,不敢在會議中據理力爭的校長,回到學校後如何可能欣賞、鼓勵勇於表達意見的老師?同樣的道理,若教師在學校中怯於提出與校長不同的看法,又怎能苛責校長只做教育局的應聲蟲?(20070919台灣立報教育論壇)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