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劉亦菲主演的戲劇「玫瑰的故事」,劇中講述的是都市愛情故事。作為最能代表愛情的花卉,玫瑰在情人眼中向來享有崇高地位,也是情人節必備花卉。前兩天老同學阿華分享了幾朵瓶插的深紅玫瑰,是她在自家庭院初次種植開花,言語間頗為自得,果然自己動手種的玫瑰最迷人。
最近讓玫瑰成為熱門話題的,倒不是「玫瑰的故事」裡的愛情故事,而是台北市的兩場玫瑰花展。在人們印象中,玫瑰四季盛開,花店裡一年到頭幾皆能見到玫瑰。事實上最早的玫瑰也有開花季節,一般在初夏5、6月間開花。
儘管國際上正為美國總統川普的高關稅政策搞得天翻地覆,還有緬甸震災帶來的驚嚇,無疑地,2025是絕佳的賞玫瑰年。從3月延續到4月13日的兩場玫瑰花展,吸引大批玫瑰愛好者玩賞:一場在花博新生公園,一場在士林官邸,而且兩場都是免費開放參觀,對於平頭百姓是生活中的小確幸。兩場花展差別在於後者有參觀時間限制,手腳快的人甚至可以連趕兩場花會。
打著「蔣夫人的玫瑰園」旗號,士林官邸一直是愛花人痴愛的賞花去處,這兒有梅花、玫瑰、落羽松,還有菊展。當然要論花展規模,花博公園與士林官邸算是平分秋色,官邸以純粹的玫瑰取勝,花博公園則是玫瑰與其他花卉並秀,只是視覺上亂了些,但都搭配有花園造景,堪稱是豐盛的玫瑰饗宴。
品賞玫瑰之美,自當了解其二三事。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玫瑰、薔薇與月季,只因花容太相似。玫瑰(學名:Rosa rugosa)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rugosa」意即「褶皺的」,原產於東北亞,主要分布中國東北、華北、朝鮮半島、日本、韓國和西伯利亞東南部,常生長於海濱地帶,尤其是沙丘環境,分布海拔在100公尺以下。
玫瑰為落葉灌木,枝幹多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9片,橢圓形,有邊刺。花期5-6月,花瓣倒卵形,通常為單瓣,多見紫粉色,偶見白色或重瓣花(人工栽培下更多),果期8-9月,為扁球形。不過一般人多關注它花麗的花朵。集萬千寵愛的玫瑰,在人工培育下品種花色繁多,各擅勝場,值得細細品味。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在古漢語中,「玫瑰」一詞原指紅色美玉。在大陸,同為薔薇屬的月季的衍生品種常被稱作「玫瑰」。中國的野外群落列為瀕危級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因其耐鹽而被引入歐美當觀賞植物栽培,如今歐洲大部分地區及美國、加拿大部分地區有自然歸化或入侵種。
常作為切花使用的紅玫瑰,其實是玫瑰與茶香月季的交種。「玫瑰」一詞現已成為多種薔薇屬植物泛稱。依據該資料,玫瑰(Rosa rugosa)花期相對較短(5-6月),花色紫紅偶見白色。雜交薔薇多具四季開花特點,花色繁多,枝條向上生長,花開於株頂;玫瑰枝條柔弱軟垂、多密刺、花期短,較少觀賞栽種,但抗病性和耐寒較高。
玫瑰用途多多,它不僅花朵美可供觀賞,尤其人工培育出的雜交種,使玫瑰花形、花色、大小更豐富多變,也更具觀花效果,如今人人都可以像蔣夫人般享有滿園的玫瑰芳香。玫瑰也是天然香精,埃及很早就將玫瑰提煉為香水使用。南投埔里生產玫瑰切花,也種植專供食用的玫瑰,重要的是植株必需抗病性強無需用藥。這兒種植抗病的山形玫瑰製作玫瑰花醬,供應吳寶春麵包和埔里的18度C等巧克力店使用。
玫瑰花瓣可做玫瑰醬、釀玫瑰酒,曬乾後可泡茶,並可用於化妝品和食品中,它也是藥用植物,可止痛、止癢,治療神經性胃炎、慢性胃炎、肝炎、受傷和血液疾病。中藥使用玫瑰乾燥花蕾,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脾經,可行氣解郁,和血,止痛,用於肝胃氣痛,食少嘔惡,月經不調,跌扑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