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珠寺位於澤當鎮 南郊外的貢日山南麓 雅礱河東岸
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堂
建於西元七世紀初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相傳過去這裡是一片沼澤湖泊
湖中藏有毒龍 龍頭像蛇 非常的兇猛~
松贊干布 想在此竭水建城 但有惡龍無法填湖動工
於是請來兩位法師 引鵬鬥龍 使其如願
但也有一說是 松贊干布經過修練化身為大鵬鳥 將毒龍擊斃.....
總之 他最終如願以償
他抽乾湖水 埋下寶物奠基 興建了昌珠寺~
而在藏語中~ 昌是鷹 珠是龍
昌珠的意思則是“鷹叫如龍吼”......
昌珠寺大門前 有一個雄鷹展翅高飛的雕像
似乎隨時在提醒過路的遊客
毋忘這個乘載了千年的美麗傳說.....
大隱於市 昌珠寺非常低調的坐落在馬路邊~
法相莊嚴 慈眉善目的釋迦摩尼佛~
此行在昌珠寺拍了許多佛像
尤其有一間供奉了蓮師八變的佛像
栩栩如生令人動容心生歡喜 隨即一一攝影紀錄
可惜對佛學一知半解 非常慚愧!
回來後 面對眾多的佛菩薩照片 就無法正確分辨了~
昌珠寺共兩層 建築是磚木結構
分為措欽大殿 漫長的轉經迴廊 以及廊院三部分
色澤繽紛的壁畫 裝飾了整個昌珠寺
還保存了吐蕃時期的古老作品~
與後來繪製的細膩精緻的新壁畫 新舊交融相映成趣~
這就是昌珠寺的鎮寺之寶唐卡“珍珠觀音菩薩憩室圖”
這個寶貝自然是不可以照相的~
此圖是在室外的走廊上 遠遠地按下快門
~應該不會對唐卡造成傷害吧?
感覺雖然不是很清晰 但另有一種神秘生動的美感.....
拍攝時沒有被制止 自己還有幾分得意
就曬出來與大家分享吧~
下面那張珍珠唐卡的照片 比較清楚
不過並非我拍的
而是從網路上搜尋到 最滿意的一張......
上圖就是在網路上擷取的珍珠唐卡圖像
那些點點的顆粒 全是珍珠喔~
非常的典雅華麗吧?
這幅用珍珠串起來製作的唐卡 長2公尺 寬1.2公尺
共採用了26兩~29,026顆珍珠
此外 還鑲有鑽石 藍寶石各一顆 紅寶石兩顆
綠松石0.55兩 黃金15.5兩
其他珊瑚等寶石0.55兩~
據說這些珍寶 都是帕木竹巴王朝時乃東王后出資捐贈
記得當時導遊曾說~
這幅唐卡是文成公主“親手製作”
哇啊真令人驚嘆~ 這個唐朝的小公主 太讓人佩服了!
不過 幸好在落筆前 曾上網認真的查了相關資料
多沒提到“珍珠唐卡”是文成公主的作品
只提到她進藏後的三件創作
分別在布達拉宮 扎什倫布寺和昌珠寺.....
沒錯 確實是有一件 由昌珠寺珍藏
但指的並非珍珠唐卡“ 觀音菩薩憩室圖”
而是另一幅文成公主親自刺繡的“釋迦牟尼緙絲唐卡”
很幸運 兩幅精緻絕倫的唐卡 都親眼欣賞到了
“釋迦牟尼緙絲唐卡”不能拍
真是巧手精工 絕對是頂級的藝術品~
可惜陳列在室內的中央 無法在廊外取巧按快門~
而“ 觀音菩薩憩室圖”雖然拍了遠景
所幸經耐心的多方搜尋 終於找到上圖
拍得真好 技術一流 應該與親臨現場欣賞 所差無幾了
不對~好像應該說“有過之無不及了”
因為現場觀賞的人流擁擠 且有玻璃櫃區隔
那有機會這樣仔細的 近距離的看呢?
可惜不知作者尊姓大名
僅在此表示致敬 並感謝無私的分享大作!
再看一眼吧~
那種儀態萬千的神情多麼生動啊.....
經過查證 據實相告
珍珠唐卡“ 觀音菩薩憩室圖”
並非出自文成公主之手 可能是導遊口誤了.....
或者根本就是自己聽錯了?
不過 是不是文成公主的作品 也無關緊要吧?
它終歸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也是一件重要 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啊!
導遊在講述“須彌山圖”的故事~
這是文成公主用過的火爐~
據說 碰觸過火爐的人 便可以燒出一手好菜
可惜現在放在玻璃櫃中展示
許多粉絲 就在縫隙中塞錢供養
至於會不會變成廚藝高手 就無從查考 不得而知了......
長長的轉經迴廊~
文成公主 剛進藏時就曾在昌珠寺修行
後來松贊干布過世
她拒絕了回長安養老的建議
她最終在昌珠寺 走完了她的一生.....
享年 48歲~
和好塔~
但願看見的人 都能有和好圓滿的人生!
在隔著馬路的一街之遙
一尊純白色的文成公主雕像矗立在昌珠廣場上
~她溫婉沉默地注視著不遠處的昌珠寺
那裏有她與松贊干布住過的房間 有她的青春歲月
她留下的足跡 她種下的第一株柳樹.....
人們為了懷念她 房間擺設依舊不變
她種下的柳樹不斷繁延 早已在西藏處處綠樹成蔭~
藏族人民 幾乎將所有美好的事物
都很自然的與文成公主相連~
也許她的晚年不是那麼幸福快樂
但是自從銜命和親那一天起 她就得忍辱負重
一肩挑起國泰民安的重擔
一個16歲 荳蔻年華的小公主就知道
她生命的意義與凡人不同
她追求的從來就不是小情小愛
不是自己的快樂幸福......
昌珠寺因她曾經的存在
變得更有意義 更多采豐富.....更有歷史價值~
西藏的第一座佛堂~昌珠寺
始於“鷹叫如龍吼”最終回歸平淡與生活
正是生命的最佳寫照吧~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Path Walker2024/08/29 19:56偶感
經典上 供佛七寶中 包括:
硨磲
珊瑚
蜜蠟(琥珀)
珍珠、赤珠、紅玉髓、真珠
琉璃
金
銀硨磲 珊瑚 珍珠等都是海裡的產物 不是西藏的產物
西藏產礦 金銀綠松石等 都屬於世間的珍寶古代藏人 在海拔3,500M 以上山上蓋寺廟弘法 非常難得 非常虔誠
為了修佛得解脫 西藏人非常"捨得"
他們捨了外財(世間財) 而修供養 修內財(功德)2M x 1.2M 的作品 用了許多珍珠編織 要花多少財力?
我看當時是傾國之力圖中的觀音是坐在蓮花金剛座上 那是往來西方極樂世界的交通工具
描述觀音祂在"憩室" 也許並不正確 那應該是 "大自在相"
頭上的冠 如果有一尊"阿彌陀佛" 就是觀音
觀音是西方三聖中 阿彌陀佛的脇恃很可能創作者 也許描述的是 文成公主" 頭戴世俗的珍寶冠 才有那種造相
偏偏又坐蓮花 表示修佛有成~以上 學淺報告 請多指教
先生早安!
謝謝不吝指教
為原文 添磚加瓦 補強增色.....
也給lillian上了寶貴 精彩的一課
真是獲益良多 銘感五內!
關於珍珠唐卡“觀音菩薩憩室圖”
其創作年代無從查考 不得而知
是不是文成公主的化身~
個人不學無知 不敢瞎猜
但是認同先生的推論
尤其喜歡 那可能不是菩薩“憩室”
而是觀音的“大自在相”的說法!
其實 這種一板一眼的考據工作
就留給那些無趣的專家忙吧
可別影響我們欣賞藝術的樂趣
若毀了生活中僅存的一點浪漫空間.....
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嗎?
也很贊同先生所言 藏胞非常虔誠禮佛
他們平日生活 普遍都勤勞儉樸
但到了寺院 供酥油 供佛衣 貼金刷金.....
總是毫不保留 付出所有.....
他們都堅定信奉佛教
不貪不求 樂天知命~
這次旅行 遇到的幾個司機
車中都掛著許多佛像哈達等等
有的還會沿途“喃喃自語”
其實是在低聲念著佛經.....
默默作著他的功課呢~
如果不是有嚴重的高山病
真的還想再去西藏啊!
謝謝先生加持 解惑
感恩
頷首 合十 lillian 於 2024/08/30 06:54回覆 - 1樓. 林書玉2024/08/29 04:28
lillian 好,
我覺得lillian 講的真好,珍珠唐卡的確很美,乍看一眼, 目光便被吸住了,於是又看了好幾眼,我喜歡那純淨的珍珠白,但更喜歡腰間,頸間,五官,頭飾那幾抹點綴的色澤,感覺更襯出了珍珠白的獨特....
我也有一幅唐卡,很多很多年前跟僑居在台北的藏民買的,我記得當時那位藏民跟我說製作一幅唐卡耗時,耗力,而且還要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因此每一幅唐卡的背後都有許多感人的小故事....
文成公主個人的奉獻,卻為後人帶來影響非凡的文化交流成果,在藏傳佛教裡,藏人尊稱文成公主為綠度母,綠度母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也許也是藏人感謝文成公主無私的付出吧....
辛苦的旅程,但也帶來豐碩的成果,想必lillian 心裡還是感到很安慰,對吧!
祝福平安自在歡喜....
Hi,書玉好~
看到留言 真開心
尤其每次說的 都是跟我想的一樣
真是“正中下懷”呢~ 太棒了!
我也喜歡那腰間 頭飾 頸項的珠寶設計
確實是發揮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啊~
至於整幅“觀音菩薩憩室圖”的生動美麗
除了巧奪天工 手藝非凡之外
珍珠寶貝更是價值連城 自不在話下~
但是 我更喜歡 作者打破迷思與傳統框架
大膽描繪 想像了平日生活在“休憩”狀態的觀音菩薩
如此自然生動的將高高在上的大菩薩神仙
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日常生活狀態
無論是打扮 坐姿 神態 眼神 都是自然放鬆的~
完全生動的傳達流露出 神與人共通的生活寫照.....
個人認為 這點突破與創意 尤為珍貴
也是欣賞這幅唐卡 不能忽視的觀察吧?
書玉 同意嗎?有何高見呢?
lillian 於 2024/08/29 06:5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