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T. S. 艾略特的《當我閱讀時我在思考什麼》
2025/10/25 06:08
瀏覽30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Excerpt:T. S. 艾略特的《當我閱讀時我在思考什麼》
書名:當我閱讀時我在思考什麼
作者:T. S. 艾略特
譯者:劉勇軍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
本書收錄了T.S.艾略特二十餘篇經典的評論文章。展現了他對各類作品誠實的批評和敏感的鑒賞,也呈現了他批評理論的思想核心。
【Excerpt】
〈解讀詹姆斯·喬伊斯〉
1882年,詹姆斯·喬伊斯出生於都柏林。他在愛爾蘭的耶穌會學校接受教育,後來在巴黎和歐洲其他地方繼續求學。除了晚年去過英國幾次外,他成年後基本上都居住在歐洲大陸。他在的里雅斯特的一所語言學校當過幾年英語老師,以此謀生,當時的里雅斯特是奧地利的一部分。他在語言方面很有天賦,在巴黎讀書時他學過法語,在的里雅斯特他掌握了流利的德語和意大利語,而在家期間,直到生命的盡頭,他都和孩子們說意大利語。後來在瑞士,他學會了說一兩種瑞士德國區的方言。他在耶穌會受教育期間熟練掌握了拉丁文,此外,他還能看懂其他語言文字。我之所以強調他對語言和文學的興趣,原因在於他對文字的強烈興趣,以及他對歐洲語言的廣泛瞭解,有助於理解他後來的作品。
在上一次戰爭初期,他從的里雅斯特遷居瑞士,戰爭結束後,他帶著家人搬到了巴黎,在那裡安家,度過了餘生。1940年中期以後,他很少出現在世人的視線中,再後來我們聽說的便是他在瑞士去世的噩耗。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遭受著一種非常嚴重的眼疾的折磨,這種病時常讓他痛不欲生,有時甚至幾乎完全失明。蘇黎世一位著名的眼科醫生給他做過幾次手術。我猜測,他之所以再去瑞士,是因為舊病復發。
我強調他的眼疾和由此導致的視力受損,不僅因為這是他的傳記中記載的事實,還因為在我看來,這對他後來的寫作產生了影響。喬伊斯是一個非常善於交際的人,可他經常要去那些他能得到最好治療的地方,而且一去就是很久,這意味著他必須與社會隔絕。他還是個善於觀察的人,可視力受損剝奪了他的視覺體驗,從這一點可知為什麼他在自己所有的主要作品中都借鑒了他青年時代在愛爾蘭的回憶。但一個人眼睛不好使,他還有耳朵能聽。我們可以在喬伊斯和約翰·彌爾頓之間找到相似之處。他們都失去了視力,不得不讓別人讀書給他們聽。他們兩個都精通樂理。喬伊斯有一副好嗓子,還受過歌劇訓練,如果他沒有選擇文學這條路,肯定會成為一名職業歌手。偉大的音樂天賦與失明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這使得二人後期的作品對讀者的耳朵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但給讀者用眼睛看的東西卻很少。喬伊斯的最後一本書必須大聲朗讀出來,且朗讀者最好是愛爾蘭人。而且,正如他製作的那張黑膠唱片所證明的,其他人,哪怕是愛爾蘭人,也不能像喬伊斯本人讀得那麼好。這就施加了限制,導致世人過了很久才能欣賞他的最後一本書,並沈浸其中。
讓喬伊斯聲名鵲起的四本重要著作分別為《都柏林人》(短篇小說集)、《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靈夜》。此外,他還創作了不多的抒情短詩和散文劇《流亡者》。《流亡者》這部作品談不上成熟,我從未看過這部戲上演,因此無法判斷它的戲劇價值。但我認為,這本書讓人感興趣的地方主要在於,它證明瞭喬伊斯在年輕時深受易卜生戲劇的影響。他熱愛易卜生,還去學習了挪威語,以便閱讀這位作家的原文劇本。在我看來,他創作這部戲,並非出於對戲劇藝術的持久興趣,而是想要模仿易卜生。這些詩簡潔、優美、傳統,而且技巧出眾,只有把抒情詩想象成音樂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這出戲和這些詩都沒有顯示出什麼偉大的獨創性。在《都柏林人》中,他作為作家的才能第一次顯露出來。
我提到了他的四本重要著作,現在有必要分別談一談。需要先讀前兩部才能理解第三部,讀過了第三部,才能弄明白第四部。《都柏林人》是最容易理解的,是一本關於都柏林生活和愛爾蘭人物的短篇小說集,也可以說是他們的概述。有些情節是喬伊斯小時候的所見所聞,有些是對人物的客觀描繪。文風基本 上算是簡單、質樸、直白:喬伊斯研究了十九世紀偉大的法國小說家和短篇小說作家。他的作品帶有現實主義風格,而這種風格在上次戰爭前的英國作品中極為罕見,還是一個愛爾蘭人對愛爾蘭生活的獨特描述。質量最好、篇幅最長的一篇名為《死亡》。但使他出名的是他的下一本書——《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在他住在的里雅斯特時完成的,正如書名所示,它講述了他在都柏林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他的學生時代,他的情感和智慧的發展經歷,他對宗教的懷疑,以及他與那些認為他可能成為牧師的牧師進行的討論,以及他最終決定獨自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自願放逐他國。作為一個記錄,它非常感人,卻遠不只於此。這是他首次實現高度原創的寫作風格,說出了許多其他作家沒有說出來的東西,省略了許多其他作家認為有必要寫進去的細節。這是一種既樸實又簡單的風格,具有極為強烈的詩意和啓發性。喬伊斯對英國文學有著淵博的知識,而且記憶力極強。他學習並吸收了許多風格。《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存在著影響他的作家的痕跡,這些作家包括喬納森·斯威夫特、樞機主教紐曼和沃爾特·佩特。同時,作為一個愛爾蘭人,他比大多數英國作家更脫離英國的寫作傳統,使用的是歐洲標準。此外,他還是一名羅馬天主教徒,有著耶穌會學校特有的精神紀律,這使他與英國傳統進一步隔絕。他是羅馬天主教徒,後來放棄了自己的信仰,他繼承了歐洲的傳統,卻也反叛了歐洲傳統。
此外,在《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他第一次獲得了一種普遍性,而這種普遍性在《都柏林人》中只有一些痕跡而已。他對自己的描繪同時也是對一般青少年的描繪。這就是他的方法。他有著強烈的自我中心人格。他並不是通過對他人的直接興趣和同情來創作小說的,而是通過擴大自己的意識來包容他人。在他的下一本書中,他創造了偉大的人物利奧波德·布魯姆,尤利西斯就是他的象徵。但他是通過介紹自己來做到這一點的,就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的主人公斯蒂芬·德達勒斯一樣,此外,他把布魯姆塑造成了一個與自己相反的人。
《尤利西斯》是他的第三部重要著作,也是他最 著名的作品,他寫這本書花了很長時間,在出版前,人們就這本書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討論。該書在1922年出版,立即成為整整十年里最受關注的書。它的惡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書。它所使用的詞語,以前從未在體面的印刷品上出現過,它所描寫的場景,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想象的人物,都是以前從未描寫過的。但那些有判斷能力的人都清楚,這是一本革命性的曠世巨著。這是一本大部頭的書,但它描述的是某些人物在都柏林的一天生活所遇到的種種事件。它分為十二部分,每一部分都以不同卻十分適當的風格寫成,每一部分都對應荷馬所著《奧德修紀》的一部分。荷馬筆下的主人公經歷了歷時十年的冒險,喬伊斯筆下主人公的冒險都在一天內發生。當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它對我來說,就像對幾乎所有人一樣,是一次非凡的經歷,但讀起來卻很難。十年後,我又把它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卻絲毫沒有倦意。現在在我看來,讀這本書一點也不困難。有一種情況經常發生:對於任何真正新穎和原創的藝術作品,僅僅因為是對它不熟悉,才使得它顯得難以理解,等到我們說終於對其有了瞭解,我們的意思其實不過是在表示我們只是看慣了而已。
《尤利西斯》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極為重要,以至於人們懷疑喬伊斯是否還能寫別的作品,或者他有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嘗試。當《芬尼根的守靈夜》的某些章節開始出現在巴黎的一份期刊上時,其內容看起來是如此瘋狂和難以理解,以至於除了喬伊斯最忠實的崇拜者外,所有人都說他寫得不知所謂。當整本書在 1939 年出版時,這本很長的書並沒有像《尤利西斯》那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多數人覺得它讀起來太麻煩了,而且寧願相信它不值得人們這麼費力去讀。必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適應那些獨特的習語和從十幾種語言中發明出來的奇怪詞彙。即使要向你們介紹他的寫作風格,也需要很長時間,我今天肯定說不完。要解釋如何閱讀這本書,(需要)講上十幾次才夠。此外,我覺得自己也沒資格做這樣的介紹。我只想說,我相信它至少和《尤利西斯》一樣偉大,而且確實是一部巨作。我特意花時間談及他的早期作品,是因為這是必經之路。在讀過《尤利西斯》之前,不要試圖去讀《芬尼根的守靈夜》。除非你發現自己喜歡《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那麼再去看《尤利西斯》也不遲。而且要先讀《都柏林人》。喬伊斯不僅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作家,還是整個歐洲文學的偉大作家。只有通過我提到的辦法,才能瞭解他的作品。
書名:當我閱讀時我在思考什麼
作者:T. S. 艾略特
譯者:劉勇軍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
本書收錄了T.S.艾略特二十餘篇經典的評論文章。展現了他對各類作品誠實的批評和敏感的鑒賞,也呈現了他批評理論的思想核心。
【Excerpt】
〈解讀詹姆斯·喬伊斯〉
1882年,詹姆斯·喬伊斯出生於都柏林。他在愛爾蘭的耶穌會學校接受教育,後來在巴黎和歐洲其他地方繼續求學。除了晚年去過英國幾次外,他成年後基本上都居住在歐洲大陸。他在的里雅斯特的一所語言學校當過幾年英語老師,以此謀生,當時的里雅斯特是奧地利的一部分。他在語言方面很有天賦,在巴黎讀書時他學過法語,在的里雅斯特他掌握了流利的德語和意大利語,而在家期間,直到生命的盡頭,他都和孩子們說意大利語。後來在瑞士,他學會了說一兩種瑞士德國區的方言。他在耶穌會受教育期間熟練掌握了拉丁文,此外,他還能看懂其他語言文字。我之所以強調他對語言和文學的興趣,原因在於他對文字的強烈興趣,以及他對歐洲語言的廣泛瞭解,有助於理解他後來的作品。
在上一次戰爭初期,他從的里雅斯特遷居瑞士,戰爭結束後,他帶著家人搬到了巴黎,在那裡安家,度過了餘生。1940年中期以後,他很少出現在世人的視線中,再後來我們聽說的便是他在瑞士去世的噩耗。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遭受著一種非常嚴重的眼疾的折磨,這種病時常讓他痛不欲生,有時甚至幾乎完全失明。蘇黎世一位著名的眼科醫生給他做過幾次手術。我猜測,他之所以再去瑞士,是因為舊病復發。
我強調他的眼疾和由此導致的視力受損,不僅因為這是他的傳記中記載的事實,還因為在我看來,這對他後來的寫作產生了影響。喬伊斯是一個非常善於交際的人,可他經常要去那些他能得到最好治療的地方,而且一去就是很久,這意味著他必須與社會隔絕。他還是個善於觀察的人,可視力受損剝奪了他的視覺體驗,從這一點可知為什麼他在自己所有的主要作品中都借鑒了他青年時代在愛爾蘭的回憶。但一個人眼睛不好使,他還有耳朵能聽。我們可以在喬伊斯和約翰·彌爾頓之間找到相似之處。他們都失去了視力,不得不讓別人讀書給他們聽。他們兩個都精通樂理。喬伊斯有一副好嗓子,還受過歌劇訓練,如果他沒有選擇文學這條路,肯定會成為一名職業歌手。偉大的音樂天賦與失明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這使得二人後期的作品對讀者的耳朵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但給讀者用眼睛看的東西卻很少。喬伊斯的最後一本書必須大聲朗讀出來,且朗讀者最好是愛爾蘭人。而且,正如他製作的那張黑膠唱片所證明的,其他人,哪怕是愛爾蘭人,也不能像喬伊斯本人讀得那麼好。這就施加了限制,導致世人過了很久才能欣賞他的最後一本書,並沈浸其中。
讓喬伊斯聲名鵲起的四本重要著作分別為《都柏林人》(短篇小說集)、《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靈夜》。此外,他還創作了不多的抒情短詩和散文劇《流亡者》。《流亡者》這部作品談不上成熟,我從未看過這部戲上演,因此無法判斷它的戲劇價值。但我認為,這本書讓人感興趣的地方主要在於,它證明瞭喬伊斯在年輕時深受易卜生戲劇的影響。他熱愛易卜生,還去學習了挪威語,以便閱讀這位作家的原文劇本。在我看來,他創作這部戲,並非出於對戲劇藝術的持久興趣,而是想要模仿易卜生。這些詩簡潔、優美、傳統,而且技巧出眾,只有把抒情詩想象成音樂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這出戲和這些詩都沒有顯示出什麼偉大的獨創性。在《都柏林人》中,他作為作家的才能第一次顯露出來。
我提到了他的四本重要著作,現在有必要分別談一談。需要先讀前兩部才能理解第三部,讀過了第三部,才能弄明白第四部。《都柏林人》是最容易理解的,是一本關於都柏林生活和愛爾蘭人物的短篇小說集,也可以說是他們的概述。有些情節是喬伊斯小時候的所見所聞,有些是對人物的客觀描繪。文風基本 上算是簡單、質樸、直白:喬伊斯研究了十九世紀偉大的法國小說家和短篇小說作家。他的作品帶有現實主義風格,而這種風格在上次戰爭前的英國作品中極為罕見,還是一個愛爾蘭人對愛爾蘭生活的獨特描述。質量最好、篇幅最長的一篇名為《死亡》。但使他出名的是他的下一本書——《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在他住在的里雅斯特時完成的,正如書名所示,它講述了他在都柏林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他的學生時代,他的情感和智慧的發展經歷,他對宗教的懷疑,以及他與那些認為他可能成為牧師的牧師進行的討論,以及他最終決定獨自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自願放逐他國。作為一個記錄,它非常感人,卻遠不只於此。這是他首次實現高度原創的寫作風格,說出了許多其他作家沒有說出來的東西,省略了許多其他作家認為有必要寫進去的細節。這是一種既樸實又簡單的風格,具有極為強烈的詩意和啓發性。喬伊斯對英國文學有著淵博的知識,而且記憶力極強。他學習並吸收了許多風格。《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存在著影響他的作家的痕跡,這些作家包括喬納森·斯威夫特、樞機主教紐曼和沃爾特·佩特。同時,作為一個愛爾蘭人,他比大多數英國作家更脫離英國的寫作傳統,使用的是歐洲標準。此外,他還是一名羅馬天主教徒,有著耶穌會學校特有的精神紀律,這使他與英國傳統進一步隔絕。他是羅馬天主教徒,後來放棄了自己的信仰,他繼承了歐洲的傳統,卻也反叛了歐洲傳統。
此外,在《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他第一次獲得了一種普遍性,而這種普遍性在《都柏林人》中只有一些痕跡而已。他對自己的描繪同時也是對一般青少年的描繪。這就是他的方法。他有著強烈的自我中心人格。他並不是通過對他人的直接興趣和同情來創作小說的,而是通過擴大自己的意識來包容他人。在他的下一本書中,他創造了偉大的人物利奧波德·布魯姆,尤利西斯就是他的象徵。但他是通過介紹自己來做到這一點的,就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的主人公斯蒂芬·德達勒斯一樣,此外,他把布魯姆塑造成了一個與自己相反的人。
《尤利西斯》是他的第三部重要著作,也是他最 著名的作品,他寫這本書花了很長時間,在出版前,人們就這本書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討論。該書在1922年出版,立即成為整整十年里最受關注的書。它的惡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書。它所使用的詞語,以前從未在體面的印刷品上出現過,它所描寫的場景,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想象的人物,都是以前從未描寫過的。但那些有判斷能力的人都清楚,這是一本革命性的曠世巨著。這是一本大部頭的書,但它描述的是某些人物在都柏林的一天生活所遇到的種種事件。它分為十二部分,每一部分都以不同卻十分適當的風格寫成,每一部分都對應荷馬所著《奧德修紀》的一部分。荷馬筆下的主人公經歷了歷時十年的冒險,喬伊斯筆下主人公的冒險都在一天內發生。當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它對我來說,就像對幾乎所有人一樣,是一次非凡的經歷,但讀起來卻很難。十年後,我又把它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卻絲毫沒有倦意。現在在我看來,讀這本書一點也不困難。有一種情況經常發生:對於任何真正新穎和原創的藝術作品,僅僅因為是對它不熟悉,才使得它顯得難以理解,等到我們說終於對其有了瞭解,我們的意思其實不過是在表示我們只是看慣了而已。
《尤利西斯》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極為重要,以至於人們懷疑喬伊斯是否還能寫別的作品,或者他有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嘗試。當《芬尼根的守靈夜》的某些章節開始出現在巴黎的一份期刊上時,其內容看起來是如此瘋狂和難以理解,以至於除了喬伊斯最忠實的崇拜者外,所有人都說他寫得不知所謂。當整本書在 1939 年出版時,這本很長的書並沒有像《尤利西斯》那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多數人覺得它讀起來太麻煩了,而且寧願相信它不值得人們這麼費力去讀。必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適應那些獨特的習語和從十幾種語言中發明出來的奇怪詞彙。即使要向你們介紹他的寫作風格,也需要很長時間,我今天肯定說不完。要解釋如何閱讀這本書,(需要)講上十幾次才夠。此外,我覺得自己也沒資格做這樣的介紹。我只想說,我相信它至少和《尤利西斯》一樣偉大,而且確實是一部巨作。我特意花時間談及他的早期作品,是因為這是必經之路。在讀過《尤利西斯》之前,不要試圖去讀《芬尼根的守靈夜》。除非你發現自己喜歡《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那麼再去看《尤利西斯》也不遲。而且要先讀《都柏林人》。喬伊斯不僅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作家,還是整個歐洲文學的偉大作家。只有通過我提到的辦法,才能瞭解他的作品。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