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京都南禪寺境紅葉掠影
2025/02/28 23:10
瀏覽621
迴響0
推薦21
引用0

南禪寺,位於京都洛東,正式名稱為「太平興國南禪禪寺」,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山號「瑞龍山」,正應四年(1291)由龜山天皇創建,是日本最早由皇室發願建造的敕願寺,於室町時代被列為京都五山與鎌倉五山「五山之上」,為日本禪宗最高寺院。南禪寺佔地約45千坪,廣闊的寺院裡種植了約3百多株的楓樹,深秋時節能欣賞紅葉渲染伽藍的動人景色。

中門,原是伏見城內松井邸的門,由松井康之於慶長6年(1601年)捐贈作為勅使門,拜領日之御門後移至現地; 幕末以前稱作「脇門」。

南禪寺室町時代被列為「五山之上」。所謂的五山指的是京都禪寺中南禪寺、天龍寺、相國寺、東福寺及萬壽寺,這前五大規模的寺廟。南禪寺在五山之上,居於特別的地位,也是「五山」文學的中心,可見其在禪宗與佛學文化地位之崇高。創建時的寺廟在室町時代經過三次的火災被燒毀,而現在所見的建築大多數是江戸時代初期後重建。

高約22公尺的「三門」被紅葉簇擁著。所謂三門是為「空、無相、無作」之三解脱門。

南禪寺的三門為五間三戶二階二重門、入母屋造,有「天下龍門」之稱,與知恩院三門、東本願寺御影堂門合稱京都三大門。

山門前眺望勅使門。勅使門為寛永18年(1641年)明正天皇下賜的御所「日之御門」。南禪寺内的勅使門、三門、法堂與方丈伽藍皆配置於寺境中軸線上。

三門側立面。現在的三門建於寛永5年(1628年),是伊勢國津藩藩主藤堂高虎為了替「大坂夏之陣」戰死的武士祈福所捐獻。

三門上層為「五鳳樓」,內有釋迦如來與十六羅漢像,以及捐獻者藤堂家歷代位牌、大坂之陣戰死者位牌等。可付費登門樓參觀,眺望整個南禪寺的景觀。

法堂,於慶長11年(1606年)由豐臣秀賴重建,1895年(明治28年)因炬燵火災燒毀。現在的建物是1909年(明治42年)所重建。

南禪寺法堂內供奉本尊為釋迦如來,天花板有今尾景年所繪的幡龍。

南禪寺法堂內部(圖引官網)。

法堂前眺望三門。

法堂後立面。

法堂後的蒼松、楓紅與燦黃銀杏。

法堂後方的橋廊。

供奉首任住持大明國師無關普門的靈光塔外牆楓紅盛景。

白牆黑瓦紅葉似火,流水潺潺,美不勝收。

琵琶湖疏水「水路閣」,建於明治時代 (1868~1912年) ,土木學家田邉朔郎考量境內的景觀進行設計,拱型的橋墩採用紅磚及花崗岩建造而成,全長93.2公尺、高約9公尺,為貫通南禪寺境內的水路橋。

這座具有古羅馬風格的紅磚拱橋現已成為南禪寺內最受歡迎的打卡地點,去的當時每道拱型橋墩都有人佔據留影。

紅葉伴襯古色古香的水路閣。

「本坊」庭前,紅、黃、綠葉色繽紛。

本坊,是僧侶們居住的地方,同時也是處理臨濟宗南禪寺派宗教事務的寺院辦公室。由此可付費進入南禪寺境內國寶「方丈庭園」。

本坊外紅葉盛景。

本坊左側有一個帶有唐破風屋頂的大玄關(門廳),此門僅用於特殊場合開啟。後方為東山的山林。

由南禪寺的北門「大寂門」出寺境。這趟為二度前來南禪寺,其實是「順路」進到寺境欣賞紅葉景況,所以僅匆匆略影。

南禪寺拜觀訊息參見官網:https://www.nanzenji.visit

CJ攝於南禪寺中門 @京都洛東

有誰推薦mo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