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瓶咖啡 京都店(Blue Bottle Kyoto),位於前往南禪寺的參道上,翻修一棟百年京町家,於2018年3月開幕,為藍瓶咖啡在日本的第八家分店,也是關西地區的第一家分店。充滿歷史感的百年木造町屋保留了傳統日式元素,融合日本古典風情和現代風格的敞亮空間,變身成美國加州來的文青咖啡館,營造「傳統與創新」兼具之魅力,展現藍瓶咖啡認為「美味的咖啡體驗能讓生活更美好」的宗旨。
來到「地下鉄山科駅」搭乘地鐵東西線至「蹴上駅」。
約5分鐘車程就到了地鉄蹴上駅,站內通道牆面有色彩鮮明的馬賽克大象,因附近有「京都市動物園」。
出了地鉄蹴上駅,途經「蹴上トンネル(Keage Tunnel)」,步行約550公尺就抵達藍瓶咖啡京都店。
蹴上隧道「螺旋MANPO(ねじりまんぽ )」,為貫通蹴上傾斜鐵道下方的行人隧道,可通往南禪寺。
隧道上有明治時代政治家北垣国道的題字「雄觀奇想」,意指「雄偉的景觀及卓越的想法」(嗯……小篆筆走偏鋒,看起來不甚圓勁啊!)。
隧道另一邊題字幾乎消失了,查了資料是「陽氣發處」,出典於朱熹的《朱子語類》,意指「集中精神挑戰,萬事皆可順利達成」。
為支撐傾斜鐵道上方所乘載的來往船隻的推車重量,因而將構築隧道的磚瓦堆疊成螺旋狀,看上去彷彿像漩渦。
以特定角度堆疊成螺旋狀的磚塊結構。
行往南禪寺方向,沿途會經過南禪寺的分寺:南陽院、金地院、東照宮等外圍,狹窄的路徑兩側花木扶疏。
金地院白垣木下的路邊凸起石塊為擋車石,有「いけず石」(心機石)之名,源自於為了避免汽車碰撞的「高級的壞心眼」──其實CJ個人覺得還頗有枯山水的意趣。
いけず石只能設置在自家的土地或私路上,在京都市的狹窄巷道、房屋轉角處等較為常見(據估計京都市內有數千塊)。
いけず石、竹塀、流水與蒼松,構成一整個和風景致。
出了「東照宮 下乘門」就是南禪寺中門前的參道。
藍瓶咖啡京都店,前庭以白砂鋪就,招牌非常簡明扼要;建築外觀為超過百年歷史的2層樓傳統京町屋。
町屋為日本傳統的木造建築,過去多做為商人的住宅,一樓外側通常做為店舖,內側或二樓做為居住空間;而根據京都市的定義:在1950年以前按照傳統的木造軸組構法修建的木造家屋才可稱為「京町屋」。
沿著白砂巷道進入後棟老町屋咖啡販賣區,町屋立面上藍瓶標誌搶眼又和諧。保留原有建築的架構,部分牆面改成玻璃,營造出空間的通透感,也反射屋外光景增添建築立面層次趣味。
前棟與後棟之間設置中庭座位區,楓樹紅葉憑添秋意。
前棟的室內空間,保留破損的土牆,留予歲月的印記。極簡的玻璃桌與邊櫃,降低對歷史感空間的干擾。
具滄桑感的斑剝牆面前,繁茂的瓶花帶來喜悅的生機。牆面破損處可清楚看到使用「小舞壁」工法,竹篾呈井字形、垂直水平排列的結構外露。
禪與和,寂靜的一隅。
前棟對外窗,大片玻璃引進自然天光,光影斑斕。
框景一方木與石。
在後棟町屋排隊,等候進入咖啡販賣區。
咖啡調製櫃檯。工作人員全都身著藍色牛仔布製成有大口袋罩衫,果然有股「文青」范兒!
充分展現原有建築的結構:裸露粗糙的壁面、整齊排列的厚重柱子和橫樑的美麗框架,新舊木料銘記時光。
挑高裸露的屋頂與玻璃窗引進天光,增加老屋的敞亮,細框型燈管彷彿框出屋頂結構之美。
町屋後棟由內看向外,因大片落地玻璃窗,形成具有穿透感的空間。
藍瓶咖啡標榜其特點是專注於單一產地咖啡,以優質的咖啡調製工藝而著名。
然而CJ這種只有喝咖啡因程度的庄腳俗阿桑,對於咖啡僅有「不酸」的要求,所謂單品名堂也喝不出所以然,來此「偽文青」純屬附庸風雅,僅點了杯熱美式黑咖啡。
嘗西式飲品,賞和風美學。
藍瓶,敬一杯!
藍瓶咖啡 京都店官網:https://reurl.cc.BuBtko
CJ攝於藍瓶咖啡京都店前院 @京都市左京区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