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雙英辯
2010/04/26 19:41
瀏覽911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首先,想想:為何有雙英辯?
馬試圖扭轉政治聲望,蔡徐圖綠營2012出線,乃必然。
欣見,朝野黨魁於傳媒為特定議題公開陳說,此,世界民主國家亦鮮見,台灣民主政治總算偶有佳作。
以ECFA作為辯論主題;朝野本即資訊不對稱…..
馬以逸待勞,蔡投鼠忌器,以媚俗的眼光看來,馬小勝作收。
蔡較之DPP 扁、長、昌之流,說理誠懇,言談不耍無賴,熱鬧卻遠遠不足,須知政客對公眾之演說實為表演藝術……
方才說馬以逸待勞之處,乃因馬時時可痛訴扁之8年誤政、DPP國會議員對此議題之拒絕溝通,此二者亦為蔡之忌憚處,較意外的是:蔡對民粹公投一語未發,亦顯現其理性及自縛手腳。
雙方均期待台灣經貿之全球化;所不同者,馬以ECFA連結中國後,取得中國默契再力爭與各國之FTA。蔡期以WTO框架下,再調整與中國經貿關係。此孰是孰非? 老實說:馬之論述較務實有效……
蔡提及「兩岸太子黨」及台灣與中國若簽定ECFA後的財富重分配;這是一個民眾期待知曉的正義話題。馬當然以廉能自清及ECFA並非只肥了台灣財團申辯!
所謂政黨;當然要以能否代表多數人民利益作為評判標準…..
一個悠關大多數國民的政策下來,免不了有惠損二方,然淘汰台灣若干不具競爭力的行業、激發庶民生存意志、保障給養、輔導轉型同樣重要…..
廣大現存庶民不僅僅是政客眼中的選票來源而已,為大政者,更當以後代子孫的競爭力與福祉作有魄力的想像與作為……..
以上一二、書不盡意,有空再聊。
尋王之盟 歡迎分享加入........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