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只是抱著「走進板橋林本源園邸」的心情隨意走走,
沒特別期待什麼驚喜,結果踏進門沒多久,
我腦中就像跑馬燈一樣亂轉,眼前的園景、建築、門窗格局,
很多我看不懂,但它們看起來都「很有年代」,
像是站在時間的另一端,默默在對我講些什麼,
沒想到園邸讓我腦中跑馬燈亂轉,很多園景格局考究我看不懂,
但它們看起來都「很有年代」,像是默默在對我講些什麼。
我只想多看一眼或拍拍照遊走一趟就會明白。
在台北生活了大半輩子,卻是首次踏進板橋林本源園邸,像是無心插柳地踏進了一段歷史隧道,有那種「將古蹟反過來看」的感覺,來了,景也生動起來的那種味道。
結果一踏進園邸,我的腦袋就像被時光吸了一口氣,整個人突然靜了下來,那些窗櫺、屋脊、門檻、木柱,它們並不急著告訴我什麼,卻像默默在等我開口,像是在問自己從現代的高樓大廈來,自己現在看到什麼?
那一刻我忽然有種錯覺,這裡不只是古蹟,更像是我記憶裡某些空間被實體化的模樣。
熟悉、卻說不上來為什麼;陌生、但又令人安心,就像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巷子的場景,畫面不是你的,但感覺卻很像你的熟悉的。
走進林本源園邸,先是被景像吸引住,江南風格裝飾,就像腦袋裡那些記憶碎片,觀看時的我一度分不清這是清代古代建築場景還是現實風景。
然後突然想到:「是不是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像在回憶中...... ,而是看電視劇時那種陌生又熟悉的錯位感。
此刻我突然理解,也許當年板橋林家豪門生活就是這樣,它不一定給自己答案,但我在這裡看到的,感受到什麼?
當然也拍了園景、園林和建築不少照片,也有自己的感受。
「在這裡是不是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像在回憶中」,這句話很有點時間錯位的哲思感,也許是這篇格文的情緒核心。
穿越林本源園邸有如時間的倒影,也有了空間的記憶。
似曾相識在大陸旅遊時的場景,有如回到了「遊江南時那種風格記憶中」或是有點「電視劇式錯位感」,是不給自己答案但內心想自問」的意象。
這次我特別觀察了園邸裡那些看起來「不是給客人看的地方」,廂房、側門、內院、水井、和戲台。
房間不大,但窗外的光線剛好照進來,打在木質桌面的紋理上。
那是一種很難形容的靜謐,好像時間在那邊停止了,只為了讓自己心靜下來。
讓時間停格的房間,僈慢走細細看,房間有點潮味、光線、木頭色都有故事想像。
庭園是給人逛的,也是讓人「生活在裡面」的,林本源園邸的庭園,不是現代公園那種方便打卡拍照的類型,它是一種「需要走進去才知道」的園林。
從另一個角度看,從正廳走到側院,表面上像換了個空間,實際上是讓你換個心情。
空間不是隔開的,而是像一口氣呼進來、慢慢吐出去。
視覺或空間上的吸晴點,時間停格的走廊,林本源名人故居,鬧中取靜,城市根基,保護的相當到位。
這種設計讓我想到,也許當年的林家人,早就懂得將生活感藏在屋前庭院,那種悠閑過的生活哲學。
從一間書房開始想像,我最有感的,是靠近園邸中軸線上的一間書房的圓形窗,高牆下,走道間,保持了寧靜的私密的氛圍,在光影下柔和又神秘。
房間擺設簡潔,但不單調,不是什麼地方都要直直走........
有些地方是用來繞的、有些角落是用來停的,有些窗景是用來忘記時間的。
你以為是一條小徑,但一轉彎就是一座涼亭,坐下來剛好可以看到池塘中央的倒影。
你可以感受到這些地方有些「老舊」,但卻特別「真」,牆角的磚不是完美對齊,有些地面也許因為年久失修有些凹陷,但就是這些地方,讓我突然覺得:啊,這裡以前真的有人住過。
別說外地遊客了,可能很多當地人,都很少走到林本源園邸,相比人頭攢動的板橋市區的街道,這裡更加有味道。
這段更具畫面感有一點情緒感,近年來,中式婚紗在婚紗攝影中大掀風潮,許多新人紛紛穿上龍鳳掛、秀古裝婚紗,展現華麗優雅的中國風美學,顛覆了中式禮服的刻板印象。
婚禮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嫁衣,通常以鮮豔的大紅色為主,象徵喜慶與富貴展現優雅氣質,這對新人舉手投足間展出大家閨秀的氣質、端莊與優雅, 笑容靦腆的韻味。
這裡可是板橋市中心的位置啊,無聲的林本源園邸庭院深處,仿佛穿越了百年,它安然的保存了下來,與四周高樓並存,走在裡面,時光回流靜止,這些活的文化遺產裡,在午後的光影下,靜靜述說著過往歷史,太令人著迷了。
林本源園邸,老宅無聲,結束午後的散步,板橋的天空,是否拍出了古宅的氣氛最後,來到主要來滿足個自己的視覺,打道回府以後找機會再來。
園林與建築本身是沉默的,但它們會留下氣氛,
那種氣氛會在你走出來之後還留在心中,
我想,我以後還會再來這裡,也許不是為了參觀,
而是為了坐在某一扇窗邊,
靜靜地想點事情,或者什麼都不想,感受一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