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溝流月去無聲----致奠那永遠逝去的青春, 2024>>
2024/02/20 03:04
瀏覽233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長溝流月去無聲----致奠那永遠逝去的青春, 2024>>
貝多芬、閒書與我
最近這一陣子一直重複聽著由 Maurizio Pollini 演奏的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
演奏這首曲子的鋼琴家很多。倒是在 Maurizio Pollini 、Artur Rubinstein 及中國演奏家朗朗身上却看到人曲融為一體, 渾然忘我。 這也是為什麼整晚就沈浸在這首鋼琴協奏曲裡緣由了!凡事認真了, 就是種美, 成了人生的精神寄託。
坐在鋼琴前的這三個人, 神情的肅穆、鍵盤上飛來揮去的手指,不由得就想起了王小玉的唱腔。
老殘遊記裡有一段精典的敘述是如此說的: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 陡然一落, 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 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 頃刻之間, 周匝數遍. 從此以後, 愈唱愈低, 愈低愈細, 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 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 不敢少動。
鋼琴協奏曲有二首令自己印象極為深刻。除了貝多芬的皇帝外, 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兩首曲子一開始就都以宏偉華麗而流暢的快板出現, 瞬間就令人叫好激賞。相較於海頓的「驚愕」交响樂, 就可感知貝氏柴氏二人之才氣。
貝多芬的作品陪伴了自己走過高中年代。田園、合唱舒緩了課業繁重的壓力, 英雄及命運安慰了自己的挫折。多少日子在貝氏的小提琴、鋼琴協奏曲裡得到勇氣和鼓勵。
皇帝鋼琴協奏曲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 Allegro, 第二樂章稍快的慢板, Adagio un poco mosso, 第三樂章迴旋曲—快板Rondo - Allegro.
Allegro 約莫就是自己第一個在高中學到的義大利文。Allegro 就是節奏暢快,速度快就呈現流暢,流暢自然帶來輕快, 引發愉悅心理反應。
貝多芬第九號交响曲大合唱就又是一個顯明的例子。
皇帝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快板有 587小節了, 在 20分鐘速度裡呈現完畢; 主題在第95小節就開始現身, 也就是說協奏曲開始的一分鐘後就出現了! 輕快歡樂的氣氛頓時就鋪陳展開,那高潮一直持續不斷。在極強的興奮狀態中結束本樂章。
進入第二樂章後, 經由稍快的慢板,似牧歌般悠揚、恬靜的主題, 經過管樂器弦樂器對主題的鋪陳之後,鋼琴嘹亮的清脆聲, 在管樂弦樂陣中穿揚而出, 把那主奏旋律也彷彿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 頃刻之間, 周匝數遍。在還未回過神來際, 82個短暫小節已然彈奏完畢, 結束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仍是快板6/8拍子。
在第二樂章逐漸減弱之時,主奏鋼琴就開始反覆輕輕提示出第三樂章的主題,突然主奏鋼琴以爆發般地,以無比猛烈的音調奏出歡樂熱情和奔放, 却又呈現出華麗及溫柔, 正式宣告最終樂章的出場。
皇帝鋼琴協奏曲裡的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是不間斷的。
老殘描敘白小玉唱完時, 「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 不敢少動」, 自己倒是興奮不已, 手勢飛揚。
那幾天晚上, 戴著耳機, 一遍又一遍的聽著, 渾然忘我。整個晚上就只聽著這首鋼琴協奏曲, 也沒和太太說上幾句話。
太太也已經習慣了不打擾我, 不打斷她先生的思緒。太太恒說她嫁了個文人, 也不忘記再補上一句: 『沒想到我會嫁給一個個文人!』
2012 年從墨西哥遊輪旅行回來, 有感而發留下了這麼篇心緒記錄, 到了2024 年依然有著相同的感慨。那篇心緒記錄是這麼說著:
『Vince Flynn 在第二本小說 Act of Treason 序裡說「Every year my wife, Lysa, puts up with the long hours and the fact that even when Im home, Im often mentally elsewhere.」
自己也從來喜歡躲在書房裡,說躲是有其苦衷;不喜歡接電話,不喜歡被干擾,數十年如一日。
Vince Flynn 對其妻深感抱歉,難為同屋人,這話也說到我心了。』
說起皇帝鋼琴協奏曲, 彷彿是和 40 多年的老朋友敘舊。
這首鋼琴協奏曲從高中時代就一直很喜歡。那時因為功課繁重, 北建中南雄中, 南台灣優等生都集中在雄中; 即便是下課十分鐘,同學仍端坐椅子看書,少有人閒聊。 風氣所及,日子除了唸書還是唸書。 談戀愛交女朋友在學校裡, 幾乎是聞所未聞聽所未聽。
功課的繁重, 音樂、看閒書便成自己釋壓的方法。
初中、高中竟日埋首書堆裡, 母親的字典裡從沒有兒子青春叛逆期這七個字。
多年後陸續得知高中那一班, 幾乎有三分之一出國深造成了博士、碩士。有回在美聚餐, 席士全是博士, 只有一個碩士, 碩士成了墊底。留在台灣的甚至有人還成為台大醫院心臟科主任。
唐人杜甫有句話說「歷下此亭古 濟南名士多」, 宋人陳與義在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裡,也感嘆著說「憶昔午橋橋上飲 坐中多是豪英」
如今回想起來為什麼得唸好學校, 原因唯一: 風氣。
如今的大家俱成白髮古稀老人矣!廉頗尚能飯否?
讀正書是為應付現代科舉, 然而看閒書也有它的另層功用。
明人顧炎武的《日知錄》、清人趙翼的《二十二史劄記》居然成了消遣類書。會喜歡上這種劄記,也是因為歷史類書從國小就開始閱讀, 到了後來就會好奇後人是如何評價這些英雄風流人物應對危機困局的處理方法。
台海兩岸的結局, 韓非子「亡征」一文裡說的很清楚:『國小而不處卑 力少而不畏強 無禮而侮大鄰 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
國性即人性, 人性即國性; 用宏觀角度, 審時度勢兩岸危局,結局昭然。
音樂給自己情緒的宣洩及安慰, 讀閒書教會自己向歷史要答案, 向故去之人索要方法。
這一路走來, 從赴美動機到創業, 到審時度勢被迫離開故鄉、為人夫 為人父 為人岳父 為人祖父, 都是故去之人有以教我, 向他們借人生經驗借人生智慧。書上的智慧讓自己少走很多無彎路, 避開了歧路。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 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 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漁唱起三更"
如今戲快演完 曲終人快散了!
貝多芬、閒書與我
最近這一陣子一直重複聽著由 Maurizio Pollini 演奏的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
演奏這首曲子的鋼琴家很多。倒是在 Maurizio Pollini 、Artur Rubinstein 及中國演奏家朗朗身上却看到人曲融為一體, 渾然忘我。 這也是為什麼整晚就沈浸在這首鋼琴協奏曲裡緣由了!凡事認真了, 就是種美, 成了人生的精神寄託。
坐在鋼琴前的這三個人, 神情的肅穆、鍵盤上飛來揮去的手指,不由得就想起了王小玉的唱腔。
老殘遊記裡有一段精典的敘述是如此說的: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 陡然一落, 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 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 頃刻之間, 周匝數遍. 從此以後, 愈唱愈低, 愈低愈細, 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 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 不敢少動。
鋼琴協奏曲有二首令自己印象極為深刻。除了貝多芬的皇帝外, 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兩首曲子一開始就都以宏偉華麗而流暢的快板出現, 瞬間就令人叫好激賞。相較於海頓的「驚愕」交响樂, 就可感知貝氏柴氏二人之才氣。
貝多芬的作品陪伴了自己走過高中年代。田園、合唱舒緩了課業繁重的壓力, 英雄及命運安慰了自己的挫折。多少日子在貝氏的小提琴、鋼琴協奏曲裡得到勇氣和鼓勵。
皇帝鋼琴協奏曲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 Allegro, 第二樂章稍快的慢板, Adagio un poco mosso, 第三樂章迴旋曲—快板Rondo - Allegro.
Allegro 約莫就是自己第一個在高中學到的義大利文。Allegro 就是節奏暢快,速度快就呈現流暢,流暢自然帶來輕快, 引發愉悅心理反應。
貝多芬第九號交响曲大合唱就又是一個顯明的例子。
皇帝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快板有 587小節了, 在 20分鐘速度裡呈現完畢; 主題在第95小節就開始現身, 也就是說協奏曲開始的一分鐘後就出現了! 輕快歡樂的氣氛頓時就鋪陳展開,那高潮一直持續不斷。在極強的興奮狀態中結束本樂章。
進入第二樂章後, 經由稍快的慢板,似牧歌般悠揚、恬靜的主題, 經過管樂器弦樂器對主題的鋪陳之後,鋼琴嘹亮的清脆聲, 在管樂弦樂陣中穿揚而出, 把那主奏旋律也彷彿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 頃刻之間, 周匝數遍。在還未回過神來際, 82個短暫小節已然彈奏完畢, 結束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仍是快板6/8拍子。
在第二樂章逐漸減弱之時,主奏鋼琴就開始反覆輕輕提示出第三樂章的主題,突然主奏鋼琴以爆發般地,以無比猛烈的音調奏出歡樂熱情和奔放, 却又呈現出華麗及溫柔, 正式宣告最終樂章的出場。
皇帝鋼琴協奏曲裡的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是不間斷的。
老殘描敘白小玉唱完時, 「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 不敢少動」, 自己倒是興奮不已, 手勢飛揚。
那幾天晚上, 戴著耳機, 一遍又一遍的聽著, 渾然忘我。整個晚上就只聽著這首鋼琴協奏曲, 也沒和太太說上幾句話。
太太也已經習慣了不打擾我, 不打斷她先生的思緒。太太恒說她嫁了個文人, 也不忘記再補上一句: 『沒想到我會嫁給一個個文人!』
2012 年從墨西哥遊輪旅行回來, 有感而發留下了這麼篇心緒記錄, 到了2024 年依然有著相同的感慨。那篇心緒記錄是這麼說著:
『Vince Flynn 在第二本小說 Act of Treason 序裡說「Every year my wife, Lysa, puts up with the long hours and the fact that even when Im home, Im often mentally elsewhere.」
自己也從來喜歡躲在書房裡,說躲是有其苦衷;不喜歡接電話,不喜歡被干擾,數十年如一日。
Vince Flynn 對其妻深感抱歉,難為同屋人,這話也說到我心了。』
說起皇帝鋼琴協奏曲, 彷彿是和 40 多年的老朋友敘舊。
這首鋼琴協奏曲從高中時代就一直很喜歡。那時因為功課繁重, 北建中南雄中, 南台灣優等生都集中在雄中; 即便是下課十分鐘,同學仍端坐椅子看書,少有人閒聊。 風氣所及,日子除了唸書還是唸書。 談戀愛交女朋友在學校裡, 幾乎是聞所未聞聽所未聽。
功課的繁重, 音樂、看閒書便成自己釋壓的方法。
初中、高中竟日埋首書堆裡, 母親的字典裡從沒有兒子青春叛逆期這七個字。
多年後陸續得知高中那一班, 幾乎有三分之一出國深造成了博士、碩士。有回在美聚餐, 席士全是博士, 只有一個碩士, 碩士成了墊底。留在台灣的甚至有人還成為台大醫院心臟科主任。
唐人杜甫有句話說「歷下此亭古 濟南名士多」, 宋人陳與義在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裡,也感嘆著說「憶昔午橋橋上飲 坐中多是豪英」
如今回想起來為什麼得唸好學校, 原因唯一: 風氣。
如今的大家俱成白髮古稀老人矣!廉頗尚能飯否?
讀正書是為應付現代科舉, 然而看閒書也有它的另層功用。
明人顧炎武的《日知錄》、清人趙翼的《二十二史劄記》居然成了消遣類書。會喜歡上這種劄記,也是因為歷史類書從國小就開始閱讀, 到了後來就會好奇後人是如何評價這些英雄風流人物應對危機困局的處理方法。
台海兩岸的結局, 韓非子「亡征」一文裡說的很清楚:『國小而不處卑 力少而不畏強 無禮而侮大鄰 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
國性即人性, 人性即國性; 用宏觀角度, 審時度勢兩岸危局,結局昭然。
音樂給自己情緒的宣洩及安慰, 讀閒書教會自己向歷史要答案, 向故去之人索要方法。
這一路走來, 從赴美動機到創業, 到審時度勢被迫離開故鄉、為人夫 為人父 為人岳父 為人祖父, 都是故去之人有以教我, 向他們借人生經驗借人生智慧。書上的智慧讓自己少走很多無彎路, 避開了歧路。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 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 此身雖在堪驚
閒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漁唱起三更"
如今戲快演完 曲終人快散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