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外周邊設置了許多前輩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數量遠遠多於其他重要道路、機關、景點零星雕塑的設置。逐一瀏覽,無論是石材、銅、鐵、不鏽鋼材質,無論是人物、動物、具象、抽象,還是紀念人物塑像,也算是為近代台灣雕塑界留下了軌跡和典範吧。
台北美術館雕塑李再鈐作<低限的無限>、<紅不讓>,董振平作<騎士錄>、何恆雄作<騎馬戰>、朱銘作<太極>、張子隆作<靜>
想附庸風雅一親藝術作品芳澤嗎?想感受台灣近代藝術家及藝術作品,並增加藝術與休閒的聯繫嗎?
個人部落格網誌曾先後報導了台北雕塑造景的兩條要道:<台北雕塑造景的黃金地段-陸運國門前的忠孝東路>及<台北雕塑造景的黃金地段-松機空港前的敦化北南路>,途經之處可散見不少藝術家的雕塑造景藝術作品。
美術館雕塑蒲浩明作<小水滴>、<浴火鳳凰>(林靖娟老師),黎志文作<泉水>、李榮峰作<生機>、瑞佛拉‧梅立頓作<船>、李光裕作<供春>、郭清治作<聚結>、<大地>。
但若要更親近藝術家創作的群落,台北美術館無疑就是最好的去處了。美術館外周邊設置了許多前輩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數量遠遠多於其他重要道路、機關、景點零星雕塑的設置。逐一瀏覽,無論是石材、銅、鐵、不鏽鋼材質,無論是人物、動物、具象、抽象,還是紀念人物塑像,也算是為近代台灣雕塑界留下了軌跡和典範吧。或許,也可以提供給有志藝文的年輕人啟發,給有藝術潛力的朋友創作的靈感吧。
王文志以竹子為媒材,結合衣物編織,在北美館廣場打造名為《庇護所》地景。
又,據了解,自2014起臺北市立美術館首次舉辦「X-site」地景裝置計畫,這項融合建築裝置與當代藝術的計畫,將於每年春天,針對北美館正門廣場,設置一件臨時性的公共活動地景,展期由元旦起持續三個月。
「X-site計畫」以美術館戶外廣場為基地,每年公開徵選空間提案,鼓勵跨域、實驗性的創作型態或創意方法論,期望藉由空間構築和美學的延伸與突破,激發對於場域的重新感知與想像。
2018年由藝術家王文志以竹子為媒材,結合衣物編織,在北美館廣場打造兩座風格獨特的竹造空間結構名為《庇護所》。
《庇護所》夜間開放參觀,與日間的感覺又有不同。
《庇護所》籌備近半年,第1階段穹頂與廊道結構於9月初動工,10月完工;有別於第1階段「穹頂平台」的平整編織造型,《庇護所》第2階段「瞭望台」在外形上不加修飾,結構上充滿銳角。兩階段的《庇護所》結構大異其趣,在北美館戶外廣場上互相映襯,極為醒目。第2階段「瞭望台」不僅有竹造結構,環繞在瞭望台上的編織布料,是由王文志與北美館合作舉辦「募衣工作坊」募集而來,繽紛的布飾點綴在竹編結構上,為瞭望者的景觀增加了一份人間的想像空間。
同時間,美術館外還增加了「沙中房間」作品展。
同時間,美術館外還增加了「沙中房間」作品展,三個作品均接受參觀者進入體驗。「沙中房間」須預約,竹搭地景則可現場排隊進場。
竹搭地景,美館在花博期間曾有「知竹常樂」的展出。碧湖也曾見過類似展出。
竹搭地景,最早接觸是在花博期間曾有「知竹常樂」的展出,後來在碧湖也曾見過類似展出,還以為是花博物件的轉移。後來,又展轉在全省各地均陸續見到報導出現。這次則以不同的形式重現美術館。據展方表示,《庇護所》有夜間展至PM8:30。夜間,還有燈光的配合,情調顯然與白天有別,能夠讓觀賞者實際體驗的藝術作品,很值得現場體驗吧。
2020年「X-site計畫」作品「多重真實」(X-Reality)─《膜》獲首獎。
另,2020年「X-site計畫」共有42件作品參加徵選,經過兩階段評審程序,由跨領域團隊「何理互動設計」以作品「多重真實」(X-Reality)─《膜》獲得第7屆首獎。
《膜》,以偏光片(polarizer)的特殊光學效果創造層次多重疊加的空間,觀者於移動間產生觀看錯覺,迷走於邊界曖昧、真實與幻境交疊的超感體驗。
介紹美術館周邊雕塑作品,也兼介兩次參觀「X-site計畫」的實景紀錄供回憶與參考吧。
美術館雕塑王秀杞作<阿嬤>、賴佳宏作<巡禮>、謝棟樑作<瞻>、林淵<霧社事件>。
(因美術館周邊近在整建,園區部份展出作品因此遷移,未來是否重建?未知。本文圖原曾在天空部落格發表,因天空部落公告2021/12/31關閉,重新整理轉移UDN再發表。)
美術館「X-site計畫」,2023年「途中Find your way out」獲得首獎。見延伸閱讀<「胡鬧」與「途中」-台灣流行音樂趨勢管窺(附詩)>。
延伸閱讀
<旅遊見聞>台北發現神秘金字塔 中軸線外一章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81348556
<藝文志>「胡鬧」與「途中」-台灣流行音樂趨勢管窺(附詩)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9276969
<旅遊見聞>台北雕塑造景的黃金地段-陸運國門前的忠孝東路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80064435
<旅遊見聞>台北雕塑造景的黃金地段-松機空港前的敦化北南路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80051071
<旅遊見聞>欣賞中國古建築脊簷的飾獸之美(捕捉中正紀念堂、孔廟光影)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7297013
<旅遊花樹記事>閒看新生公園造景裝飾抒懷(兒童遊樂設施增吸引力)
http://blog.udn.com/jong2020/155136792
<旅遊見聞>徘徊藝術歷史的長河-看動畫<清明上河圖>(回顧台灣前輩藝術家)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3028770
<旅遊見聞>花現圓山飛鳥趣 童遊封印歸幽靜 古厝城樓憶舊情—輕旅行
https://travel.yam.com/Article.aspx?sn=118331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皓呆土豆2024/11/23 17:22我喜歡那尊提著包的ㄚ嬤石雕 ,真是傳神 ,簡直會對著你微笑的模樣 ~
皓呆土豆時祺
<阿嬤>是王秀杞的石雕作品。
王秀杞是著名雕塑家,作品表現的主題,一直是以親情倫理、宗教信仰和周遭生活人物為範疇。台北火車站前、國父紀念館、台灣大學及五股觀音山風景旅遊服務中心<石雕公園>等均可見其作品。
個人曾專訪王秀杞報導(將擇期再於網誌發表)。
中子(東籬居士) 於 2024/11/23 19:3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