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Chapter,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27巷1號)是台北市政府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透過與民間合作,讓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老屋活用,搖身一變成為藏書閣文房公益圖書館。入館參觀需網路預約,不收費,可入場約2小時,標榜為提供讀者靜謐美好的閱讀時空。
文房每週二至週日開放、每天3個時段,供實名制預約,我們預約安排於9/30 13:00~14:50入館。是日,天雨,提前抵達現場,才吃驚地發現文房居然廁身頂禾園(臨沂街25號)豪宅旁,是一棟整修後的尋常日式房舍,不卑不亢地座落於寧靜安詳的社區裡。既然到了,就先前庭後院巡禮一番,面向後院的大片落地格子窗、窗明几淨、綠意滿園,立刻就擄獲人心了。準時報到後,核對身分、脫鞋入內,因為要保護檜木地板。服務人員先導覽建築歷史、格局、建材、修復過程等約30分鐘,之後自由活動;大部分人是首次慕名前來,大家忙著穿梭於優雅場景,紛在各房間角落取景攝影,也有幾位像是老鳥,沒聽介紹,兀自窩坐角落、埋首書卷了。屆臨14:20,眾人圍坐廚房長條桌,服務人員為每位來客奉上一杯咖啡或茶、及點心,同時播放修復文房公益圖書館紀錄片,由知,頂禾開發公司響應市政府文化局的計畫,於2013年得標,悉心修復老房子,使之得以活化再利用,而於2015年12月以文房面世,公司經營,免費開放,叫好叫座,博得喝采,使隔鄰豪宅增添書卷氣息,相得益彰。使用期滿後得返還市政府。等到那一天,不知道是否還能維持這樣子的經營方式?或又變成另一家自負盈虧的餐廳?不免讓人有點擔心哪。
這棟日式住宅建物落成於1930年代日據末期,頂禾公司修舊如舊,屋面鋪日式黑瓦,格局維持舊貫,東面應接室、露台為洋式、西邊為和式,是當年時興的和洋折衷式樣建築。〈修復前的歷史建築「幸町日式宿舍」破敗模樣。〉
甫踏進入口玄關,一串米粒瓷碗造型的半透明燈罩垂掛著,微微透光,展露溫馨迎客氣氛。右側小展間陳列著書法家李普同先生文物回顧展品,空間不大,可也佈置古董沙發,看書賞畫兩相宜,已營造出舒服自在的閱讀環境。日式隔間拉門被取下了,整體空間通透,入內就看見大片落地格子窗和窗外庭園,益顯得十分寬敞,大空間是主要閱讀區,擺放方形大長桌,靠牆三面書架、立地直抵天花板,擺滿了書籍期刊,文學、藝術、歷史、小說、電影、攝影、旅遊、健康和烹飪等,分類井然有序,藏書像一座開架式圖書館,在靜候喜歡紙本閱讀的知音。
其餘空間也都依其位置,設計擺設成適合閱讀的角落,如:正對庭院的窗前,擺放一對皮質大沙發,透過半垂的窗簾,是欣賞後院雨中情景最佳所在,可看書,也適合放空冥想;沙發中間圓形茶几的後方有落地抬燈和書櫃,再後方同樣是大沙發佈置的靜謐角落,已有捷足先登者在暈黃燈光下靜悄悄地閱讀;另一間房內為喜歡躺臥看書的人準備了懶骨頭沙發,簇擁著中間矮圓桌,靠牆一台古老造型的鋼琴,據說是周杰倫使用過、借展的,窗台牆壁靠天花板處裝飾著鐵鑄窗花,沒錯,是昔日風行的鐵花窗建材,消逝了又重現在那兒,適得其所,成為現代裝置藝術;原本供家眷出入的便門旁傭人房,佈置成一間幽靜小書房,書桌上打字機、地球儀與一扇八角窗,無心匯聚一塊,竟成為美麗的亮點;大閱覽區外側廊道,大片格子窗透視滿園綠色,只簡單擺放茶几坐墊,大概就是讓人打坐、看風景的安排吧。文房裡頭還有好多古董字畫,用心鋪排陳設,如同窗裡窗外素雅的裝潢佈景一樣,連廁所也用上免治馬桶,都讓人好生喜歡。
〈廊道地板上,刻意鋪用一方透明玻璃,可以看見日式老房子架高地基、避免地面濕氣的建築工法。〉
頂禾公司修復老房子,經營文房公益圖書館,免費開放予公眾,並親切招呼接待,其回饋社會的用心令人十分感動。但以個人入館經驗來說,每梯次僅停留1小時50分鐘,扣除導覽和喝茶點時間後,能讓人享用所謂「靜謐美好的閱讀時空」的時光其實不多,遑論挑書慢讀或獨處靜思的念頭,感覺有些兒意猶未盡,恍若入寶山空手回啦。
步出文房,雨中,庭院裡已站滿了撐傘等候進場的下一梯次預約客人,我們得早點離開,讓出空間來。出門,沿臨沂街巷子前行,不遠處,偶然瞥見特有種商行(REAL GUTS CAFE,台北市中正區臨沂街27巷4-1號),門口看起來像雜貨店,看到店名,以為是銷售本土特有物種的商行,好奇心起,入內一瞧,發現擺飾著象徵時光的相機、電影Kano裡居酒屋的桌椅、電影老道具、牆壁張貼電影海報、搭配一些乾燥花等,有點陳舊凌亂,氣氛卻顯得溫馨,當然店裡主要是賣咖啡、飲品、餐點和若干藝文商品,據說每個月還會有不同主題的展覽喔。原來這家特(REAL)有種(GUTS)的復古餐飲CAFE店是電影導演魏德聖發起,幕後工作人員響應促成的,員工還播放魏氏籌拍「台灣三部曲」的募資影片呢。無意間邂逅有GUTS的咖啡店,像魏導演的作風,祝福他:萬事如意、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