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180906老友遊蘆洲李氏古宅
2018/09/23 22:11
瀏覽1,290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召集人通知:9/6 9:30在捷運蘆洲站會合,一起走遊蘆洲李氏古宅(新北市蘆洲區中正路24319號),是1985年8月核列為國家第三級的古蹟,所以如同上健行大稻埕,這也是一趟懷舊、文史之旅。是日,出捷運站,沿中正路前行,至空中大學對面243巷口往裡頭走,就抵達目的地了,召集人事先安排好導覽志工解說,讓大夥更認識這座三級古蹟。

〈進入李氏古宅,迎面立著一座李友邦夫婦半身浮雕像。〉

    眼前的蘆洲李宅建於清光緒19(1893年),為正身三進、帶內外護龍的大型院落,磚造石構、磚砌牆面,造型樸素,宅屋四周植樹,屬台灣地區典型的傳統農村防禦式家族聚落。宅院前半月形蓮花池畔立著「田野美」解說牌,因昔日鄉人以李宅矗立於田尾,咸稱之為「李祖厝」或「田仔尾」(後雅稱田野美),厝前擴建的蓮花池,據說原有小運河可通至淡水河;天氣晴朗時,池中映現觀音山頂倒影,清晰美觀,蔚為李厝一景,彷彿印證「七星下地 浮水蓮花」風水寶地的傳說。李氏先祖原籍福建泉州,清初跟隨移民潮來台,落腳蘆洲一帶,農耕拓墾,白手起家,逐漸由佃農成為地主,因耕讀傳家,成為書香世家,至第三代李樹華啟建大宅院落,全厝共7廳、56房、120個門,整體造型樸素簡約,少見華麗裝飾,全宅未用木柱,馬背脊屋頂疊層昂揚,是其建築特色。比較特別的,是大門門額上方嵌鑲「外翰」二字,並繪有門神,緣第三代李樹華在清季曾擔任儒學正堂,掌管秀才科考業務,因勤勞克儉、耕讀聞名,而榮獲光緒皇帝封予「外翰」清譽,意即外取門生可入翰,並由清代舉人羅秀惠親題、鑲嵌於大門門額之上,或許正是李家認為最華麗、最光耀門楣的裝了。

李宅佛堂裡的神案上,供奉著一尊非常迷你的土地公雕像,據導覽志工說,是全台最小的一尊,由李氏先人隨身攜帶、渡海來台,保庇家族平安過日子。〉

      但本人覺得李宅之特別,在於2006年正式以「蘆洲李宅(李友邦將軍紀念館)」名義對外開放,其背後代表的時代悲劇和曲折故事。李友邦是李家第五代子孫,自幼具有相當強烈的民族意識,16歲時(1921),參加以林獻堂、蔣渭水為首的抗日文化組織「台灣文化協會」,和蔣渭水、王敏川、賴和、連溫卿等人結為忘年交;18歲時,和胞弟李成基夥同激進抗日青年襲擊日警海山郡新起派出所;1924年3月,又再夥同林木順(之後的台共創始人)、林添進等人再次襲擊新起派出所,造成轟動,日警查明案情後,致其遭台北師範勒令退學,且因逃避追緝,而離鄉背井、潛逃大陸,同年9月,投入黃埔軍校第2期,是當年愛國青年嚮往之處,時值聯俄容共、第一次國共合作之際,他也從而種下左傾思想、結下左派緣。諷刺的是,在台灣從事抗日運動,在大陸卻因台灣人的背景,被視為日本間諜,處於尷尬的情況,於是他提出「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的口號,號召當時滯留大陸及島內台灣同胞共同為民族解放、抗日救亡運動而奮鬥;他籌組「台灣義勇隊」,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批准,於民國282(1939)浙江金華正式成立,納歸第三戰區指揮,是台灣同胞第一支參與抗日戰爭的武裝隊伍,他則晉階陸軍少將。此時,他認識當地嚴秀峰女士,兩人因抗日的志向和理想而結緣。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台灣義勇隊帶回象徵光復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李將軍則以台灣義勇軍中將司令頭銜光榮回台,國府對他卻有所懷疑,解散「台灣義勇隊」,改任他為三民主義青年團台灣分團主任。二二八事件爆發,李將軍反對陳儀的處理方式,致事後遭逮捕,押送南京,嚴秀峰懷著身孕,仍奔赴南京向蔣經國陳情,李將軍雖獲釋放,但終究未能倖免於白色恐怖期間遭誣陷身亡。蘆洲李府除將軍畢生為「保衛祖國,收復台灣」而奮鬥外,二弟李友先、幼弟李友烈也先後因抗日活動而壯烈犧牲,誠可謂一門三烈。目睹斗室之中,張貼著李將軍黑白色遺照及其手書斗大黑底白字「復疆」、「存忠孝心 行仁義事」,以及展出的抗日史料和手稿,唉,身逢亂世,造化弄人,不勝噓唏。

      蘆洲李宅在李夫人嚴秀峰女士推動及主導下,於民國72將祖厝宅院向內政部申請列為古蹟,並經核定為台北縣(今新北市)「三級古蹟蘆洲李宅」,成為首批列為古蹟的民宅之一,讓這座具有兩百多年歷史,代表北台灣蘆洲一帶漢移民拓墾與生存歷史的傳統宅院,成為長期供民眾文化學習的場所。 此外,經嚴女士鍥而不捨地努力,國民黨中央黨部外牆於200510月25日高高掛起李友邦將軍大型遺像,馬英九總統則於2015年9月2日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暨民國104年軍人節慶祝大會」致詞時說,李友邦於抗戰時期,在閩浙沿海組編臺灣義勇隊,藉游擊戰抗日,使其終獲平反,沈冤得雪。

附註:欲進一步瞭解李友邦將軍的故事,請參閱蘆洲李宅古蹟李友邦將軍紀念館(https://www.luchoulee.org.tw/web/info.php?nt=9&n=2)

      回想起來,那年捷運蘆洲線開通,為嚐新而搭乘,直抵蘆洲,夜幕時分隨意走到蘆洲李宅,但見重門深鎖,李宅闃無人跡。這是本人第一去蘆洲李宅,同時留下蘆洲捷運站營造在地鷺鷥風情的鏡頭,以及捷運大橋頭站寬敞明亮的走廊、用大稻埕畫作製作的裝飾壁畫。

2011年春節假期間(2/6),倒是安排了一趟蘆洲李氏古厝遊,那時遊客不多,園裡山櫻花已見凋零,大宅院落古樸簡約、古色古香,古樸典雅,韻味十足。七年前的照片或可與今日稍作比對,發現古蹟裡頭的陳設益發充實了,活動也多了,維持日常運作的壓力諒必不輕啊。

〈很明顯的,蘆洲捷運站周遭高樓林立,如雨後春筍,熱鬧多了,廣場上還多了一座醒目的鄧麗君雕像,這位一代歌后是在蘆洲哺育長大的女兒,甜美歌聲傳唱兩岸、大江南北、華人世界,至今不歇,如今蘆洲人以她為榮。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老同學健行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