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不敗的客家精神 硬頸堅持手工蠶絲被
2009/07/15 12:24
瀏覽3,64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 曝曬後的蠶絲將製成蠶絲被。

記者唐守怡 / 苗栗報導、攝影

 花了上萬元買的蠶絲被,怎麼越蓋越不暖?越蓋越硬?想買純正的蠶絲被越來越難,苗栗縣獅潭鄉的泉明生態教育農場是台灣少數碩果僅存,堅持人工養蠶、出產優質蠶絲被的養蠶中心,想購買正宗的蠶絲被,到這裡準沒錯。

 養殖蠶業風光一時的光景在 1992年產生轉變,政府、農會感受到養殖蠶業競爭力下降,大幅縮減補助款,全台2,000多公頃的產業就此終止,泉明生態教育農場主人涂泉明,靠著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堅持人工養蠶、製作平面繭、蠶絲被,在製造業式微之際轉型觀光農場,不僅持續製造優質蠶絲製品,更提供學校、親子學習的好場所,涂泉明的兒子涂智勇也在經歷城市生活後,選擇回到故鄉與父親共同經營這份良心事業。  

 蠶絲由絲纖維、絲蛋白、絲膠等成分構成,泉明生態教育農場將蠶絲脫膠後,可延長使用年限至 20年,平均一床3公斤的蠶絲被就需要用到12片蠶絲,大約是5,000隻蠶的產量,從養殖到製作都是耗時耗力的工程。涂智勇教大家辨識真正的蠶絲與人造纖維的差異,最簡單的方法是點火燒,純正蠶絲燒了不會發出惡臭,且離開火源後火就會熄滅,產生的燒焦痕跡會呈粉狀炭化剝落。

↑ 右為經火燒後的純正蠶絲;左為人造纖維。

 蠶的一生從孵化到吐絲,大約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飼養卻絲毫馬虎不得,得時時捏蠶的身體,把生病的蠶挑出來,判斷蠶吐絲的時機快到時,要在養殖場鋪上網子,把桑葉置於網子上,引誘蠶爬上網,此時將網子連同受誘的蠶移動到空地上,讓蠶進行一生一次、一天一夜的排尿,接著才進入吐絲的黃金時期,不僅得把亂跑的蠶抓回來,還得小心別讓脆弱的蠶被昆蟲吃掉。

 泉明生態教育農場從餵養蠶的桑葉開始,就是純有機、天然的,後院種植了果桑與葉桑,因為保存完整的生態,是生物棲息的最佳環境, 4~10月都看得見螢火蟲,涂智勇說,蠶寶寶會因為食物的顏色而改變體色,他曾告訴小朋友,餵蠶寶寶吃紫蘇會讓蠶寶寶變成紫色,小朋友照做卻害死了蠶寶寶,他說,這都是因為餵養的紫蘇有化學原料介入的緣故。

 現在泉明生態教育農場已朝觀光農場方向發展,是學校戶外教學與親子旅遊團最愛的寓教於樂地點,詳細導覽約需 2小時,只收每人30元。在泉明生態教育農場,可以同時看到數萬隻蠶寶寶,可以選購蠶絲被、製作蠶繭花,可以來杯桑葉茶、蠶沙茶,許多國小學生課程需要養殖觀察的蠶寶寶也來自這裡,更有中藥行特地向泉明生態教育農場採購得了白僵病的蠶入藥,事先預約還有機會品嚐蠶蛹與桑葉大餐。

↑ 手工延展蠶絲需要師傅的老到經驗,才能將蠶絲拉得均勻且平整。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