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德意志安魂曲
2025/09/16 20:38
瀏覽25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德意志安魂曲 

Ein deutsches Requiem

A German Requiem by Johannes Brahms

“I will admit that I could happily omit the ‘German’ and simply say ‘Human’”

「我必須承認,我很樂意將『日爾曼』這個字去掉,而簡單的稱它『全人類』。」這是布拉姆斯對協助他德意志安魂曲首演的布萊門大教堂Bremen Cathedral管風琴師-藍薩勒Carl Martin Reinthaler的真情告白,透露出大師對這部巨作的深沉期待。

所謂的安魂曲,應該稱作安魂彌撒,是天主教會的彌撒儀式中的一種,是在信徒去世之後,爲亡者靈魂禱告的一種彌撒儀式,所使用的語言原本為拉丁文,而在德語地區,也一向有將拉丁文翻譯成德文來歌唱的德文安魂曲,但是布拉姆斯並不是做這樣安排,而是親自從路得聖經中挑選經文,譜寫成七個樂章的安魂曲。在精神上,傳統的拉丁文安魂彌撒除了是一種爲死者求平安的祈禱儀式,更因為當中的末日經(Dies irae),而透露出對末世與死亡的恐懼,作曲家常常在末日經上面盡情發揮,希望表達經文中對末世審判的恐懼,但是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卻是要表達一種安慰,讓人思考人生必走的結局以及對永生的盼望。

關於這首曲子的寫作,一般認為是在1856年就提到德意志安魂曲的寫作計畫,但是也有文獻提到早在1854年就已經譜寫了其中的一個段落,根據布拉姆斯的好友-Albert Dietrich 的敘述,1854年布拉姆斯計畫譜寫一部交響曲,但是這個寫作計畫遇到困難,於是其中一個部份轉變成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而另一個段落就轉成這首德意志安魂曲的第二樂章。1856年,舒曼去世,在他留下的筆記本中就提到了德意志安魂曲,而在1865年,布拉姆斯的母親去世,更直接刺激他創作這首安魂曲的急迫感,四月,在他與克拉拉的信中提到這首安魂曲的合唱樂章,四月底提到第一樂章的管絃樂部分與第二樂章,到了1866年夏天,他完成了這首安魂曲的六個樂章,這就是現在所知的第一、二、三、四、六、七樂章。186712月,在維也納的一場舒伯特紀念音樂會,首先演出了前三個樂章,至於六個樂章的完整首演,則是在1868年的受難日,410日在布萊門的大教堂演出,由作曲家指揮。

這場首演之後,布拉姆斯又開始譜寫一個女高音獨唱、合唱以及樂團的樂章,524,他完成這個樂章,之後將最後定稿的全曲總譜寄給出版商,告訴出版商「現在第七個號碼要加進來,這是第五樂章,女歌音獨唱以及大約十六個小節的合唱….」,這個樂章在1868年九月做了單獨首演。作曲家在原本的全曲完整演出之後又加進去一個樂章,並且放在中間部分,這在作曲家來講必定意義非凡,曾有作曲家的朋友如此轉述,他在寫作時「心中想著母親」,根據文獻記載,這個第五樂章的歌詞並非事後加上去的,而是事前計劃的,因此一般的了解是,這段經文是他個人對母親最直接私人的感情描述,他不習慣如此直接的將這樣的情緒抒發於公眾之前,必須要等到聽到六個樂章的完整演出,體會到現場的情境,得到直接的音樂刺激,他才決定這個樂章的寫作。這首安魂曲完整七個樂章的首演是於1869年二月18日在萊比錫舉行,由卡爾˙藍乃克(Karl Reinecke)指揮。

這首德意志安魂曲是引領他正式進入大師殿堂的作品,表示他足以有能力寫作大型合唱與管弦樂的樂曲,學者將它與巴哈的第106號清唱劇 ”Gottes Zeit ist der allerbeste Zeit”相提並論,兩者都論及生命與死亡,提到在死亡之後,對永生的盼望。兩者都是作曲家自己安排了歌詞,巴哈的這部作品歌詞主要來自聖經以及聖詠,在結構上、樂器使用上都有相似之處,並且都是在相同的年紀譜寫了這樣的作品。

當這首曲子第一次以三個樂章的方式演出時,反應並不是十分正面,但是到了六個樂章的首演之後,引起的正面回響越來越多了,到了1869年底,這部作品已經被演出超過十一次。

 

第一樂章

合唱與樂團,歌詞出自馬太福音五章第四節,以及詩篇126篇五到六節,在樂器選擇上,布拉姆斯特意的不使用小提琴在這個樂章中,並且將中提琴分成兩部,大提琴分成三部,加上低音大提琴,形成中低音聲部六部的沉重陰暗的音色。在短暫的樂團前奏之中,大提琴領銜奏出一段旋律(譜例一),並由中提琴作聲部模仿,之後,合唱以四部聖詠的方式唱出「有福了!Selig sind」(譜例二)這句話不但是整首安魂曲的第一句話,也是結束整首安魂曲的最後一句話。這個樂章因著兩段聖經經文而型成ABA的三段體形式,第一段經文:「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節)。」這一句演奏了兩次,第一次演奏時像是無伴奏的聖詠一般,在第二次的時候,「有福了」比較急切,當唱到「他們必得到安慰denn sie sollen getöstet」時,重複了雙簧管的一段上升的旋律,以寬廣的合聲表現出安慰這個字。在第二句經文: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篇1265,6節)部分,「歡呼收割werden mit Freuden ernten」的旋律被低音樂器不斷的重複,第六節的經文「Sie gehen hin und weinen」是以樂團序奏的材料為旋律,如此將兩段經文結合成一體。並且帶出馬太福音經文的再現,最後在豎琴的分解和弦與木管樂器的和聲中結束第一樂章。

(譜例一:開頭大提琴旋律)

(譜例二:有福了!)

 

第二樂章

合唱與樂團,歌詞出自彼得前書第一章2425節,雅各書五章七節,以賽亞書卅五章第十節。在緩慢又如進行曲一般的進行方式之中,樂曲由低音展開,這個樂章,小提琴開始進入,但是以加上弱音器的方式呈現,一直到中間快速的樂段。定音鼓扮演極重要的腳色,三連音的節奏促使這個緩慢的段落像是送葬進行曲一般,在樂團的前奏之後,合唱唱出彼得前書第一章第24節的經文「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譜例三),這段經文被演唱了兩次,第一次以弱奏的方式表現,第二次在定音鼓漸強的三連音帶動下,以強烈齊唱的方式演唱。之後進入雅各書第五章7節的經文段落,調性由開頭的降B小調轉成降G大調,合唱唱出「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這一段如同交響曲的小步舞曲樂章的中段(trio)一般,將樂曲帶回開頭的樂段。

 

(譜例三: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

 

隨後音樂風格立即轉變,合唱以響亮、宣告式的語氣唱出彼得前書第一章25節「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小提琴與中提琴拿掉弱音器,調性轉換成降B大調,色彩由陰沉變為明亮,並且帶進第二大段落:以賽亞書卅五章十節,合唱精神抖擻的唱出「並且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安」(譜例四),作曲家以近似賦格的手法詮釋這段經文,並且在女高音唱出「歡喜快樂Freude und Wonne」旋律的同時,男高音以增值的手法將這個旋律強調出來。到了樂章的最後,在定音鼓不斷重複bBF兩個音的陪襯之下,合唱在一連串的「永樂ewige Freude」聲中結束樂章。

 

(譜例四:並且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

 

第三樂章

男中音獨唱、合唱與樂團,歌詞出自詩篇394-8節,以及所羅門的智慧書(並不屬於聖經正典,被歸為次經)第三章第一節,作曲家首先用交替的方式,由獨唱唱出詩篇39篇第四節「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譜例五)再由合唱團重複同樣的樂句,獨唱再唱出第五節「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同樣的,合唱團再度重複唱出,之後,獨唱與合唱以啟應的方式回到第四節的經文,接下來,在三連音音型的帶領之下,以新的樂句,新的拍號,以及獨唱與合唱交替反覆的方式進入第五、六節的經文,之後獨唱與合唱問出第七節前半的問句「主啊,如今我等甚麼呢?」而這句話的回應「我的指望在乎你!」則在之後的轉接句中,由合唱唱出,這一小段的合唱,布拉姆斯很精細的由一段長低音來支持合唱團的賦格歌唱,並且隨即倒入最後一段壯闊的雙賦格大合唱。合唱的歌詞大意為「義人的靈魂在神的手中,沒有痛苦臨到他們。」(譜例六)在這個樂段,低音樂器的長音以及定音鼓不止息的震音製造出震撼的效果。

 

(譜例五: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

(譜例六:義人的靈魂在神的手中)

 

第四樂章

合唱與樂團,經文出自詩篇84篇第124節,在經過壯麗複雜的第三樂章賦格結尾之後,第四樂章顯的更加的單純優美與精細,這樣的單純與美麗也使的這個樂章與其他六個樂章更獨出一格,這也是布拉姆斯將它安排在最中間樂章的用意。合唱的寫作以四部和聲搭配賦格式的發展為主,溫柔的木管樂器合聲自天而降之後,合唱唱出「萬軍之耶和華啊,你的居所何等可愛!」(譜例七)歌頌「萬軍之主Herr Zebaoth!」是一直在強調的字。接著合唱共同唱出「我的靈Meine Seele」,再以層層相疊的方式唱出「羨慕渴想verlanget und sehnet」,然後又一同唱出「你的殿宇nach den Vorhöfen des Herrn」,同樣的「合聲-賦格式的發展」模式,也在下一句「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 神呼籲」表現出來。在這之後,法國號的一個小動機又將第一節的樂段引導出來。

 

(譜例七:第四樂章開頭)

 

到了聖經經文的第四節「他們仍要讚美你」(譜例八),我們再度看到賦格方式的寫作手法,最後,合唱不斷的重複「多美麗阿,你的居所!Wei lieblich sind deine wohnungen!」直到結束。在樂章的結尾,布拉姆斯大量的使用弦樂的撥絃奏引起了注意,似乎是以此模仿天上的豎琴聲「heavenly harp」,用以對應第127樂章使用的地上的豎琴「earthly harp」。

 

(譜例八:他們仍要讚美你)

 

第五樂章

女高音獨唱、合唱與樂團,經文出自約翰福音1622節,以賽亞書6613節以及次經(非正典聖經)德訓篇5127節。在經文的安排上,布拉姆斯首先由女高音唱出約翰福音1622節「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譜例九)緊接著唱出德訓篇5127節「你們看一看吧,我勞苦不多,卻獲得最大的安慰。」之後再回到約翰福音1622節的樂段,而合唱則一直重複以賽亞書6613節「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但是對應著兩段不同的經文,合唱在回應約翰福音的經文時,聲部的寫作手法以和聲型為主,而在女高音獨唱德訓篇經文時,同樣的歌詞,合唱轉變為男女聲卡農方式演唱。

 

(譜例九:你們現在也是憂愁)

 

第六樂章

合唱、男中音獨唱與樂團,經文出自希伯來書1314節,歌林多前書155152節與5455節,以及啟示錄411節。這是整首安魂曲中,最具戲劇性的一首,在經文意義上以及音樂結構安排上與第二樂章形成相對。這個樂章在開頭兩個小節,加上弱音器的弦樂和弦連接到管樂和弦之後,合唱開始如同緩慢的行進一般,唱出希伯來書1314節的經文:「我們在這裏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譜例十)合唱演唱的方式以和聲式的為主,而樂團的低音弦樂器則是以撥絃奏的點音形式在下襯托。之後男中音開始宣告歌林多前書155152節的信息「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譜例十一)合唱將重要的字句加以重複,並且音樂的情緒開始升高。這段男中音宣告的旋律,可以與第二樂章賦格樂段的旋律相對照。最後合唱團強而有利的再次宣告「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並且帶入同一節經文的下面一句「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譜例十二)這一段的音樂是最振奮人心的一段樂曲,如同勝利的凱歌一般宣告復活要戰勝死亡。

 

(譜例十:我們在這裏本沒有常存的城)

(譜例十一: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

(譜例十二:因號筒要響)

緊接著,男中音獨唱重複前一次獨唱的旋律,唱出「那時經上所記的話就應驗了。」合唱又唱出勝利的凱歌「死被得勝吞滅」,並且重複的問「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其中「wo ist dein Seig?你得勝在哪裡?」(譜例十三)這句話反覆不斷的歌唱著。最後進入合唱以賦格的手法,唱出解答,歌詞出自啟示錄第四章11節。前半句「我們的主,我們的 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是第一個賦格旋律,後半句「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譜例十四)則是另一個動機。

 

(譜例十三:你得勝在哪裡?)

(譜例十四:我們的主,我們的 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

 

第七樂章

這個樂章毫無疑問的與第一樂章相對照,「有福了(Selig sind)」成為重要字句。這是個合唱與樂團的樂章,歌詞出自啟示錄1413節。在歌詞的處理上分為兩個部份,首先是「從今以後,在主裏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譜例十五)第二部份先唱出引導樂句「聖靈說Ja de Geist spricht」再帶入「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之後再回到第一部份,最後,到了尾奏部分,旋律動機與和聲又回到第一樂章的結尾段落,這樣的安排,將整首安魂曲從頭到尾連結成一體。

 

(譜例十五:從今以後,在主裏面而死的人有福了!)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音樂
下一則: 我的詩班學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