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淑文
前陣子,李小平導演榮獲「國家文藝獎」,而魏海敏主演的白先勇原著舞台劇《遊園驚夢》,也即將赴大陸巡迴演出。想起去年撰寫魏海敏的傳記時,曾採訪李小平,談談他心目中的魏海敏,今日Po文,和大家分享……
回首看待魏海敏的突破和蛻變,導演李小平一針見血的點出,「當時代變遷,京劇的風華不再,很多資深的前輩選擇退隱,魏海敏卻選擇繼續突破。」
有敢闖的能量,把自己歸零的膽識
「當時在檯面上,唯一被期待的,就是魏海敏。」尤其台視大量扶植魏海敏,每個禮拜都有一齣新戲上檔,而她也完全吸納各方的期待,並有所承擔。即使當時接演《慾望城國》,對京劇創新只是個空泛的概念,她都有接納的勇氣。而這種勇於承擔,很敢闖的勇氣,如今回頭看來,也可以放在她敢接演《歐蘭朵》內在底層所具備的能量和膽識。
他記得,那個時期,魏海敏抱著「只要你們來找我,我就統統來」大量嘗試的氣魄,接演各種新舊的演出。但偶然某個機緣,她觀賞梅葆玖的演出,察覺自己的虛空,卻也一下子就回歸傳統,把自己放空,馬上把生命的重心放在拜師學藝,沉浸在對梅派藝術的追求。
往後,有好多年沒看到她接演新戲,直到獲得大陸梅花獎,取得正統梅派的門檻後,魏海敏對藝術、對自我完成、對審美的判斷,已經和過去有迥然不同的領悟和體會。
當一個人成為典範時,她的所作所為,會影響一整個社群。
「從王熙鳳到曹七巧,是魏海敏回歸傳統之後,對創新京劇的二度追求。」而京劇的戲迷,也因為她對角色有新的嘗試,對京劇有新的領受。事實上,李小平認為這種需要各種活絡的手腕,利用多元而有層次的身段,重新塑造出來的角色,比魏海敏以前飾演梅派端秀的良家婦女,更具挑戰。
當觀眾可以接受魏海敏對王熙鳳這個角色的嘗試,「試過水溫」之後,接下來,她就扛下了對人性有更深度刻劃的曹七巧。李小平說:「想當然耳,這是為魏海敏量身打造的角色。意外的是,你只是給她一個戲劇的訊息、一個提示,她的完成度卻超乎想像的豐厚。她讓《金鎖記》不是停留在感官層次的欣賞,而是透過動作引起你的想像,讓整齣戲的創作佈局(暗示、隱喻、對稱)彼此有所連結,讓觀眾對這個故事有更多元的思考。」
「編導《金鎖記》,本來就不想被傳統京劇的空間格律,以及表演的程式所規範。因此,也不必然對表演存在著多少傳統精神做思考。但當一個人成為典範時,她的感染力、所作所為,會影響一整個社群。魏海敏帶著傳統深厚的底子走進曹七巧的深處,卻活化了我們原本不在意的傳統框架。」
譬如:當他設計曹七巧以自報家門的格律說:「我的名字?七巧?我叫曹七巧?」魏海敏卻利用傳統扎實訓練而來的發音,透過口齒、音型、聲音的高低、表情、身段,短短這麼一句話,就讓觀眾一下子就瞭解曹七巧的個性。
「她很了解每個角色所傳達出來的語言,從小說、劇本到轉化為舞台上真實的人物,魏海敏有她自己心念的跳轉。她必須對所飾演的角色有詮釋的能力,自己能夠接納,才願意出手。」

每一次演出都像在當下,在辯論中達成共識
李小平直言:「很多時候,我們在辯論中達成共識,但這樣的過程非常寶貴。因為魏海敏戲劇生涯一路走來,並不盲目。只要和她說清楚,即使要她做多大的轉換和跳躍,她都願意去嘗試。這就是魏海敏最可愛的地方,只要她懂、她信任你,一旦站上舞台演出,就展現驚人的能量。」
劇場常有句俗諺:「當戲排到某種熟練的階段,就會死掉。」魏海敏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卻總是不斷的追求。每次整排時,她從不讓別人覺得只是不斷的重複,反而每一次都像在當下,不斷的重新啟動。有了這樣合作的默契,每次排演,不管她在哪個地方,又多加了哪一個小小的眼神,李小平發現自己已能清楚細膩的領受。
回顧自己幼年學戲,李小平笑稱,當年的眼光總是面向老師,眼線的標準,總以老師的尺規為尺規,(演不好挨打最直接)。底下的觀眾,五十個也好,五百個也罷,其實都是同一個標準。漸漸成長後,眼光才開始面向自己。等到歷經各種焠鍊,具備某些影響力之後,眼光便不只向內,也學習向外。「因為你不僅面對自己,也必須面對觀眾有不同觀賞層次的需求。」
明知有批評和讚譽,依然孤單的往前走
反過來重新看待《歐蘭朵》,李小平坦言當初面對觀眾,並沒有那麼全然被接納,反而有懷疑、有信任、有擔憂。但他發現,魏海敏並沒有將擔憂延續到作品完成,因為她說:「今天我做這齣戲,面對自己,也面對觀眾。說我好的,我面對;說我不好的,我也面對。我真正面對的,是我對這件事的追求。」
「《歐蘭朵》並不是一部魏海敏慣性邏輯裡面的西方作品,但她依然孤獨的接納。舞台上只有她一個人,沒有其他人救得了她,也沒有人知道如何施力去救她。因為她面對觀眾,也面對心裡的自己,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往前衝。雖然知道必然會有批評和讚譽,她還是孤單的往前走。今日會有這樣的魏海敏,絕不是什麼單一事件所造就,而是大環境給她的成長和衝擊,加上自己的韌性,讓她有敢闖的膽識。」李小平呵呵笑著比擬:「我想,她的心臟應該比別人大一倍。」
敬業的態度,不管在東西方,都非常少見
他也試圖拋出一個問號:「《歐蘭朵》真的把東方的傳統全部揉黏掉了嗎?你看魏海敏張嘴唱的西皮二黃,在舞台傳達的手勢、眼神,還不是從小訓練出來的四功五法?那深植於體內的養分,怎麼樣也消融不掉,支撐魏海敏表演的,還是東方的文化體。」
「《歐蘭朵》一人獨演兩個小時,實足考驗演員的體力和耐力。魏海敏在表演的能量上,不管身心靈,都超越一般常人。就好比《金鎖記》票房滿座,一次演三個鐘頭,平日排練、彩排、整排,都超過五個鐘頭以上,演出前,她已經體力透支。但完達五場正式演出後,要她星期天加演,她依然無條件馬上說好。」李小平敬佩的說,換作西方歌劇界,開天價,也要演一場,休息一場。魏海敏敬業的態度,不管在東西方,都非常少見……
~ 摘自《骷顱與金鎖: 魏海敏的戲與人生》,典藏出版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2011/08/03 23:51魏海敏
非常佩服她. 猜想她的膽識與能量來自用功學習 , 無時不刻思考如何打破自己, 精益求精.
她絕對有資格 被稱為國寶級的藝術家 !
本來就很佩服魏海敏
經過一年的採訪,更加佩服了
因為我知道魏海敏老師究竟有多努力,很少人做到像她這樣
永遠不知足,永遠努力突破,越過一個高峰,又一個高峰,讓觀眾有期待。
一年來的採訪,真的讓我成長很多,開了眼界。^ ^
黃淑文(桂花樹) 於 2011/08/04 20:15回覆 - 1樓.2011/08/03 12:14詩刊評審
老師,午安
我似乎晚了點聯絡老師了,因為必須與版務們商討出結論
晚了點,不好意思。
在這裡跟老師說,版務們相信老師的能力
也欣賞老師,是位厲害的作家
能邀請老師做為評審,我們很榮幸
但詩刊徵文還沒起跑,直至起跑到評審評文的階段時
若霧我,會提早前來,給老師通知的
還請老師等待之餘,別見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