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寫一通(十五):從國家力量與工業化社會,看血緣群體認同的式微》
2021/03/06 10:03
瀏覽509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亂寫一通(十五):從國家力量與工業化社會,看血緣群體認同的式微》
建立在血緣群體認同基礎之上的宗族勢力,隨著歷史的演進,漸被國家力量凌駕其上,其原因有二:
1.國家統治技術隨時間演化持續進步,其觸角已由城市延展至鄉里地區,原本因「天高皇帝遠」而掌控地方的宗族權威,逐步被競逐地方控制力的國家力量所削蝕。
2.國家建立一套法律制度與執行機制,來保障私有財產權及財產之繼承,隨著國家力量伸入地方,宗族勢力也就喪失其在財產權上的功能角色。
除了宗族勢力因國家力量而式微外,家庭認同也因人類社會步入工業時代而受到影響。在農業時代,維繫家庭認同的主要因素在於:
1.土地是主要生產資本,透過血緣繼承制度,家庭是掌控生產資本的重要結構體系。
2.子承父業是農業時代的特色,一個人的生產生存技能,是在家庭架構內,由父傳子方式習得的。
但工業社會的到來,為前述維繫家庭認同因素,帶來結構性的轉變:
1.工業時代主要生產資本為機器,而機器掌控在資本家手中,並不歸操控它的工人所有。
2.工人的工作技能,是從學校或工廠內見習習得的,並非由其父親傳授給他。
血緣的群體認同,是建立在跨世代間互惠基礎上的:
•父母轉移生產資本給子女,並傳授子女生產技能。
•子女奉養父母。
但在工業化時代,父母對子女的互惠功能已減弱,雖然【孝順】以道德形式保留下來,但已無法扭轉家庭認同日漸淡薄的趨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