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克索》Luxor和《卡納克神廟》Karnak齊名的是在它南邊的《盧克索神廟》Luxor Temple。這兩座神廟有著緊密的關係,因為兩座神廟之間以長達3公里的《獅身人面像大道》Avenue of the Sphinxes(《公羊之路》Rams Road)相連結。這條《獅身人面像大道》原已完全埋没在黃沙之下,但是自從1949年被埃及的考古學家Mohammed Zakaria Ghoneim在《盧克索神廟》一側發現了8座雕像之後埃及花了70年的時間挖掘整理,在2021年11月才又全面重新開放。大道的兩側目前有1057座雕像,分為三類:獅身公羊頭,公羊,和獅身人面雕像。在古埃及時期每年尼羅河汛期期間舉行的《歐沛特慶典》Opet Festival時會將《卡納克神廟》裡祭祀的底比斯守護神《底比斯三柱神》Theban Triad:阿蒙神Amon,祂的妻子母性之神姆特Mut,和祂們的兒子月神孔斯Khonsu一起沿著《獅身人面像大道》以盛大的遊行請到《盧克索神廟》來「團聚」。因為阿蒙神和姆特在《卡納克神廟》各有各自的神廟,所以也唯有在《歐沛特慶典》時祂們倆人(神)才能有一年一度在《盧克索神廟》進洞房的機會(然後祂們的兒子孔斯在一邊當拉拉隊~羞)。
《盧克索神廟》是由《新王國》New Kingdom (西元前1550-1069年左右,第18-20王朝)第18王朝第9位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將第18王朝第5任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所建的一間小神廟擴建而成,並且將這裡獻給阿蒙神作為祂在南邊的「行宫」ipet resyt。這座神廟在往後由多位法老不斷擴建,其中最出名的應屬第19王朝第3位法老拉美西斯大帝Ramesses the Great(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的擴建。拉美西斯大帝是《新王國》時期功業最大的法老之一,而且他在位時大興土木,也為後世留下了不少出名的建設,包括了《亞斯文》Aswan的《阿布辛貝神殿》Abu Simbel Temples,《盧克索》的《拉美西姆祭廟》Ramesseum,《卡納克神廟》Karnak的擴建,和這座《盧克索神廟》的擴建。他是個相當好大喜功而且極度自戀的人,他所建的這些神廟共同點是神廟中往往有他自己的巨大雕像。像是他為《盧克索神廟》所建的《拉美西斯二世塔門》Pylon of Ramesses II外除了有關他戰功的浮雕之外還有6座(不是1座,而是6座~暈)他自已的巨型雕像:2座坐像以及4座立像(不過只有2座坐像以及1座立像存留下來,其它的都是當代復刻的)。他在塔門外還立了2座方尖碑。埃及政府很大方,在1830年時把2座都送給了法國。法國政府後來在1831年先運走了西側比較短的那座,並於1836年立於《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當時為了搬這座《方尖碑》法國政府據估計花了250萬法郎。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天價,法國政府後來一直没有去搬東側的第二座《方尖碑》,到了1981年法國總統密特朗才正式放棄第二座《方尖碑》的所有權。目前《盧克索神廟》的塔門前也就只剩下法國没搬走的那一座很孤獨地站在那裡(QQ)。
《盧克索神廟》裡還有一座在希臘羅馬統治時期由一座神廟改為教堂,後來又被改為清真寺的《哈加格清真寺》The Mosque of Abu Haggag,而且清真寺一直到現在還是一座對信徒開放的清真寺。也正因為這座清真寺的存在讓《盧克索神廟》從古埃及神廟到天主教教堂再到清真寺,有著3400年的長久宗教用途,這也讓它成全世界現存最老,而且仍在使用中的宗教建築(至少清真寺這一小部份是)。
《盧克索神廟》Luxor Temple的扛棒。
神廟前是這條在2021年11月才又全面重新開放的《獅身人面像大道》Avenue of the Sphinxes(《公羊之路》Rams Road)。
這條《獅身人面像大道》長達3公里,一直連結到《卡納克神廟》Karnak。古埃及每年的《歐沛特慶典》Opet Festival時會將《卡納克神廟》裡祭祀的阿蒙神Amon和祂的妻子姆特Mut沿著這條大道請到《盧克索神廟》這座行宮來進洞房。
這條大道上總共有1057座雕像,沿途的雕像分為三類:獅身公羊頭,公羊,和獅身人面雕像(阿蒙神Amon常以公羊的形象出現)。在靠《盧克索神廟》這一頭的倒是清一色都是獅身人面雕像。
神廟前的廣場。
廣場一側的其它遺址。
成堆的出土古文物和石材。
《盧克索神廟》的《拉美西斯二世塔門》Pylon of Ramesses II。
《拉美西斯二世塔門》前拉美西斯大帝Ramesses the Great為自己蓋的雕像,完全雕好雕滿。這些雕像有些是當代復刻的,不過最右邊的那一座立像應該是真的古蹟,因為那座最不成人形(笑)。從這裡你也可以看到塔門前原本應該有2座方尖碑的,但是右側的那一座被法國政府搬回去立在《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了。
現在只剩左邊的這一座和拉美西斯大帝的坐像對看。
坐像和它背後的塔門。
坐像的王座上雕的是叫作sema-tawy的圖樣。它描述了出現了兩次的同一個尼羅河神哈匹Hapi。左邊的哈匹手持象徵《上埃及》Upper Egypt(當今埃及南部)的蓮花,右邊的哈匹手持象徵著《下埃及》Lower Egypt(當今埃及北部)的紙莎草(他們頭上的花冠也是一樣的植物)。兩個哈匹以手裡的莖在寫著「統一」的象形文字下打結,象徵著《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統一。哈匹雖然是個有鬍子的男神,但是祂往往被描述成有著下垂巨乳以及帶著小腹的形象,以象徵尼羅河所帶來的沃土。這個圖樣很常出現在拉美西斯大帝雕像的王座上,在出名的《阿布辛貝神殿》Abu Simbel Temples外的雕像王座上也有一樣的圖樣。
另一座雕像上的同款圖樣保存得比較完整,這張在晚上照的照片反而看得比較清楚。
塔門上殘缺的雕刻。
進入《拉美西斯二世塔門》。
《拉美西斯二世塔門》後是《拉美西斯二世內院》Court of Ramesses II。院子的西北側有一座《新王國》第18王朝第6位法老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的神廟。
陽光照在神廟裡雕刻壁畫上的光影。
這幅雕刻壁畫裡的人物歷經3000年之後唇色猶存(驚)!
《拉美西斯二世內院》裡有總共有74根巨大的石柱。
石柱上的雕刻。
內院裡是誰的雕像呢?當然都是拉美西斯大帝的雕像。
4我,4我,4我。
還4我。
當然還4我。
《哈加格清真寺》The Mosque of Abu Haggag就在這個院子的東側。因為這座清真寺仍然是運作中的清真寺,這也讓《盧克索神廟》成為全世界現存最老,而且仍在使用中的宗教建築,有著3400年的長久宗教用途。
這是清真寺以前的一座門。後來神廟被從沙土裡再度挖掘出來之後它便完全懸空了(冏)。清真寺現在的入口在上面的廣場裡。
《拉美西斯二世內院》之後是《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Colonnade of Amenhotep III。阿蒙霍特普三世是《新王國》第18王朝第9位法老,《盧克索神廟》最早便是由他將第18王朝的第5任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所建的一間小神廟擴建而成的。
這座柱廊由7對高達52呎的巨大石柱組成。
陽光穿越《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
柱廊雖是由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但是柱廊的牆上有著後來包括了圖坦卡門Tutankhamun,霍朗赫布Horemheb Horemheb,塞提一世Seti I,拉美西斯大帝Ramesses the Great,和塞提二世Seti II諸多法老的名字。霍朗赫布還把圖坦卡門的名字抺掉然後刻上自己的咧(歸剛欸)。
柱廊裡的阿蒙神Amon雕像。
這座阿蒙神Amon和姆特Mut的雕像比較完整一點。
《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之後是《阿蒙霍特普前院》Forecourt of Amenhotep III。
這座《阿蒙霍特普前院》的東,西,北三側原來由總數64根的巨大石柱環繞。
石柱均以紙莎草為造型。
而且都是兩列並排的石柱。
東,西兩側的石柱保存得很好,不過北側的的石柱大多只剩基座。
《阿蒙霍特普前院》的北側在原先的設計裡是神廟的入口,不過後來在阿蒙霍特普三世去世前已經加蓋了《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然後拉美西斯大帝又加蓋了《拉美西斯二世內院》和《拉美西斯二世塔門》,所以整座神廟的入口設計也完全改變了。
《阿蒙霍特普前院》再往南是,呃,更多的柱廊。這部份由4排8根,總數32根的巨大石柱組成,它屬於一般埃及神廟都會有的《柱廳》Hypostyle Hall。
柱柱相連到天邊啊(系勒講三小)。
這些《柱廳》以前都是有屋頂的,不過現在都變成「透天厝」惹。
從《柱廳》看北邊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
《柱廳》之後是神廟和聖壇的部份。
這座神廟在希臘羅馬統治時期曾經被改為教堂,在這些門廊下仍然可以看到當時教堂的彩繪。
這座牆的右上角也依稀可以看到天使的影像。
神廟裡面的樣子。
這座神廟裡包括了數座祭室。這些祭室在當代大多以它們牆上的壁畫來命名。
像是描述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加冕的《加冕室》Coronation Room,他神人一體出世與神化的《出世室》Birth Room。這裡面還有後期改建加上了《馬其頓王國》 Macedonia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雕刻壁畫的《亞歷山大大帝聖壇》Sanctuary of Alexander the Great。這座神廟一般相信是諸多法老的加冕之處,連亞歷山大大帝在攻陷埃及之後也自稱是在《盧克索》加冕的,但是事實上一般相信他其實從未旅行到《孟菲斯》Memphis(當今的開羅附近)以南。
神廟的最後才是主角阿蒙神Amon和姆特Mut的聖壇(人家那個那個的地方啦~羞)。從這幅雕刻壁畫可以看到有趣的埃及古蹟修復過程。已經出土可以拼起來的雕刻壁畫就先拼起來,其餘的先描出輪廓等到找到了再補上去。找不到的話遊客們也可以借著這個圖樣想像一下它原來應該是什麼樣子。
加映一下《盧克索神廟》的夜景。我這來《盧克索》跑了兩次《盧克索神廟》,第一次是晚上來的,隔天早上又回來了一次。
晚上燈火通明的《獅身人面像大道》Avenue of the Sphinxes(《公羊之路》Rams Road)。
《拉美西斯二世塔門》Pylon of Ramesses II前的拉美西斯大帝坐像。
那座僅存的方尖碑基座上的狒狒。古埃及人視狒狒為迎接太陽的使者,在方尖碑的基座上常常可以看到狒狒的雕像。
《拉美西斯二世內院》Court of Ramesses II裡的拉美西斯大帝雕像,這些雕像在夜間都有打燈的。
夜色中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Colonnade of Amenhotep III。
晚上燈光美氣氛佳的《阿蒙霍特普前院》Forecourt of Amenhotep II和《柱廳》Hypostyle Hall(要幫阿蒙神Amon和姆特Mut培養氣氛嘛~點頭)。
地址:Luxor City, Luxor, Luxor Governorate 1362501, Egypt
網址:https://egymonuments.gov.eg/en/monuments/luxor-temple
延伸閱讀:埃及《盧克索》-被誤認為希臘王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巨大石像【世界文化遺産】曼農巨像Colossi of Memnon
延伸閱讀:埃及《盧克索》-國王中的國王,拉美西斯大帝的祭廟【世界文化遺産】 拉美西姆祭廟Ramesseum
延伸閱讀:埃及《亞斯文》【阿布辛貝】-搶救古蹟大作戰,從水裡搶救回來的輝煌【世界文化遺産】 阿布辛貝神殿Abu Simbel Temples
延伸閱讀:埃及《盧克索》-集1500年之力,法老榮光時期的「廟城」顛峰之作【世界文化遺産】 卡納克神廟Karnak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西歐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歐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歐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北美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美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美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北亞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南亞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東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非洲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大洋洲
想追蹤文章按這裡就對了!
下一則: 埃及《盧克索》-坐看尼羅河千帆張盡,感受千年輝煌盛世 盧克索希爾頓度假村及水療中心Hilton Luxor Resort & Spa
- 捷克《布拉格》-漫步舊城廣場,體驗唯美布拉格2【世界文化遺産】 泰恩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before Týn,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St. Nicholas' Church (Old Town)
- 捷克《布拉格》-跟隨莫札特和愛因斯坦的足跡,最美的巴洛克圖書館和天文塔【世界文化遺産】 克萊門特學院Clementinum (Klementinum)
- 捷克《布拉格》-布拉格黃金時代表作:橋塔,30座雕像全指南【世界文化遺産】 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
- 捷克《布拉格》-我在布拉格遇見卡夫卡【世界文化遺産】 卡夫卡博物館Kafka Museum
- 捷克《布拉格》-莫札特曾經演奏過管風琴的最美巴洛克教堂【世界文化遺産】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St. Nicholas Church (Lesser Town), 聖尼古拉斯鐘塔St. Nicholas Bell Tower
- 捷克《布拉格》-德國豬脚vs台灣腿庫飯,庶民美食的極致P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