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797年5月12日的早晨,「威尼斯大議會」Great Council of Venice在「總督宮」Palazzo Ducale裡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總督宮」在現在「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上,是「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的政治運作中心,舉凡總督,議會,法院通通在裡頭,等於是集當代民主體系裡的三權於一處的政治心臟。「威尼斯大議會」在共和國的體制裡雖然具有最高的投票決策權,但是這個成員人數在1000-2000人之間的龎大組織運作起來的效率可想而知。那天早晨在1200名議員中僅有537名出席,實際上並不符合法定的出席人數。但是當時已經四面楚歌的「威尼斯共和國」大概也顧不了這麼多。在義大利北部勢如破竹的拿破崙已經兵臨城下,在陸路和海路上都擁集了重兵,視威尼斯為囊中物。如驚弓之鳥的大議會最後以512票同意,20票反對,5票棄權的結果,同意終結「威尼斯共和國」。隔天末代總督Ludovico Manin退位離開「總督宮」。國祚1100年的「威尼斯共和國」正式畫下句點。
威尼斯自從第8世紀時在「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下拿到了自治權,讓君士坦丁堡承認了「威尼斯總督」Doge di Venezia開始,一直到1797年5月12日的早晨「威尼斯大議會」正式終結了它為止,千餘年內一度是歐洲金融貿易的中心,歐亞非三地的運輸樞紐和海上的霸權。勇於冒險的威尼斯商人逐利天下,也孕育出在元成祖忽必烈時期經絲路抵達大都的馬可波羅Marco Polo這般的大冒險家。威尼斯的商人不但代表了「威尼斯共和國」的國力,也定義了共和國的政經文化歷史。在第9世紀時據說正是威尼斯的商人將聖馬可San Marco的聖骨從埃及的「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偷運回威尼斯(據說當時在聖骨上覆蓋了一層豬肉來躲避回教徒守衛的檢查)。聖馬可San Marco不但成了打造「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的原因,也在往後的千餘年中和聖狄奧多Teodoro並列為威尼斯的守護神。
聖馬可的代表形象,手持聖經張了翅膀的飛天獅不但站上了「威尼斯共和國」的國旗,也成了威尼斯無所不在的代言符號。威尼斯的兩位守護神聖狄奧多和聖馬可飛獅就這樣站在「聖馬可廣場」海岸邊的一對立柱「聖狄奧多立柱」Column of Teodoro和「聖馬可飛獅立柱」Column of San Marco上看著祂們脚下的子民們。這麼看啊看,看著拿破崙在1797年5月12日的早晨終結了「威尼斯共和國」,看著奧地利人在1798從拿破崙手裡拿走威尼斯,看著拿破崙在1805年再度回鍋把威尼斯納入拿破崙「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的一部份。看著1814年時奧地利人又回來了,再把威尼斯拿回去。看著1848年至1849年之間威尼斯人短暫的將「威尼斯共和國」復國,榮光曇花一現之後馬上又回到奧地利的手裡。看著在1866年威尼斯終於擺脫了奧地利加入了維克多伊曼紐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在1861年新成立的「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成為當代義大利的一部份,然後也看著義大利在近代兩次世界大戰裡扮演的尷尬角色。
千年歲月悠悠,聖馬可大概也不會想到這片祂所守護的土地最後最大的敵人既不是拿破崙也不是奧地利人,而是人類自己帶來的全球暖化。海平面的上昇終有一天要讓這顆從海裡昇起的明珠再度回歸到大海的懷抱裡去。如今的威尼斯城裡觀光客雜沓,據說每天的訪客數量比在地居民的人口還多。觀光客們在這座水都裡每天就在海上獅子共和國的魅影裡來來往往,攘攘熙熙。在這座成於水,最終要也要歸於水的城市中,心心念念的都是在這個洪荒世紀之中對這座絶美的末世孤島最後的一瞥。
清晨濃霧裡的「聖馬可小廣場」Piazzetta di San Marco以及廣場上兩位威尼斯的守護神:「聖狄奧多立柱」Column of San Teodoro和「聖馬可飛獅立柱」Column of San Marco。
「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的五座穹頂。
「聖馬可大教堂」華麗無比的拜占庭風格大門。這座教堂在第9世紀時威尼斯的商人將聖馬可San Marco的聖骨從埃及的「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偷運回威尼斯之後建成,但是原來在第9世紀時建的教堂被燒了,現在看到的這座是在1060年-1110年間重建的。
「聖馬可鐘樓」Campanile di San Marco。「聖馬可鐘樓」原是1514年建來作為守望台的一座高塔。原塔在1902年垮了,現在看到的塔是在1912年重建的。
從「聖馬可鐘樓」上俯看「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和「聖馬可鐘樓」自己巨大的影子。
「總督宮」Palazzo Ducale裡「四十人廳」Sala della Quarantia Civil Vecchia (Council of Forty)中的一排座椅。
「總督宮」是「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的政治運作中心,成員人數龎大的「威尼斯大議會」便在這座雄偉的「大會議廳」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 (Hall of the Great Council)中開會。
「總督宮」裡在1600年時由Antoni Contino設計的「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原是用來讓囚犯在監獄和法院之間通行的橋,自從19世紀的英國浪漫詩人拜倫Byron把它翻成英文名字「Bridge of Sighs」之後,成了後世廣為人知的淒美悲劇名橋代表。
「聖馬可小廣場」Piazzetta di San Marco外的海景。
「聖喬治馬焦雷島」San Giorgio Maggiore上的一座燈塔。
島上「聖喬治馬焦雷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裡由Andrea Palladio設計的半圓型唱詩台。
「聖喬治馬焦雷島」和「聖馬可廣場」只有水上巴士一站之遙的距離,這座島也是觀賞水都海岸線全景的祕境。
隴罩在晨霧裡的「安康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大運河」Canale Grande上四座橋裡最老的一座,也是最出名的橋:1591年由建築師Antonio da Ponte設計的「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
「里阿爾托橋」所在的「里阿爾托」Rialto一區自古以來便是威尼斯的心臟地區,這一段「大運河」上的交通相當繁忙。
早晨忙著運送蔬果的貨船。威尼斯的城區內完全没有車輛,物流完全靠著船運送到碼頭之後轉由人力推車運送。
靠海吃海,威尼斯主要的漁市場「里阿爾托市場」Mercato di Rialto裡各式各樣如水墨畫般的墨魚和花枝。
Campo Manin廣場上一座在1875年由Luigi Borro設計的Daniele Manin紀念碑和基座上的聖馬可飛獅。Daniele Manin在1848年至1849年之間曾經帶著威尼斯人對抗奧地利,短暫的將「威尼斯共和國」復國並成為總統。在奧地利重新拿下威尼斯之後他流亡法國,一直到1857年在巴黎客死異鄉。
聖馬可飛獅是威尼斯的守護神,也是威尼斯的精神象徵。往昔「威尼斯共和國」的國旗上便是以祂為標誌。
祂在威尼斯無所不在,連牆上的塗鴨都有祂很萌的身影。
威尼斯的運河名聞天下,城區裡大小水道縱橫。
這座城市裡據說總共有177條運河和409座橋,這些運河和橋也成了這座城市最美麗的風景。
一座橋上很有戲的雕像。
一座位於兩條運河合流處房子的特殊景觀。
房舎在運河如鏡面般水面上的倒影。
一艘威尼斯著名的貢多拉船gondola在狹窄的運河水道中靈巧優雅地划行。
貢多拉船如今遊走在運河之中,成了觀光客心目中最浪漫的水都代表影像。
事實上威尼斯日常生活的運輸和貢多拉船一點關係也没有。威尼斯龐大的運輸網全靠水上巴士vaporetto和這些水上巴士站串連起來。
威尼斯的水上巴士路線圖就像一般大城市的地下鐡路線圖一樣的複雜。
一艘專跑機場的Alilaguna水上巴士航行在潟湖的一片金光之中。
從「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上看著「大運河」夜幕隴罩,華燈初上的出海口美景。
清晨裡在廣場上的一座蔬果攤。威尼斯每天湧進的觀光客人數驚人,據說每天的訪客數量比在地居民的人口還多。在團客進來之前的清晨和離去之後的夜晚是一天當中難得兩個比較寧靜的時段。
運河邊的明信片攤販。
一家商店中相當魔幻的櫥窗展示。
要脫大家一起脫,來互相傷害啊。一家攤販上賣的搞笑圍裙。只不過這個傢伙是外地人,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並不在威尼斯,而是在佛羅倫斯。
威尼斯每年的嘉年華於大齋首日Ash Wednesday前2個禮拜開始,並在懺悔節Shrove Tuesday結束,是威尼斯最重要的慶典之一。這個慶典以各式各樣的精美面具舉世聞名。
著名的「沉船書店」Libreria Acqua Alta門口最盡職的員工。
一個行人在「布拉諾島」Burano上經過五彩繽紛的房屋。「布拉諾島」離威尼斯本島大約40分鐘的船程,島上以五顔六色的房舎而聞名。
「布拉諾島」上連居民所曬的被單搭配著房子都像是一幅色彩鮮麗的畫。
和「布拉諾島」僅有一橋之隔的「馬佐爾博島」Mazzorbo上Venissa莊園裡冬陽下的最後一抺玫瑰花豔色。
玻璃匠師的故鄉「穆拉諾島」Murano島上的運河美景。
「穆拉諾島」上Ponte San Martino橋和水裡倒影完美的對稱身影。
「穆拉諾燈塔」Faro di Muranoh和燈塔前的一樹燦爛。
「穆拉諾島」上一座佈滿青苔的台階。
一排貢多拉船在「聖馬可小廣場」外潟湖的懷抱中輕搖。
一艘貢多拉船在夕陽餘暉中行經「聖喬治馬焦雷島」和「聖喬治馬焦雷教堂」。這,也是在暮色中對威尼斯這座洪荒世紀裡的絶美孤島最後的一瞥。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西歐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中歐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南歐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北美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中美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南美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東北亞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東南亞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中東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非洲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大洋洲
更有男人騷味的大頭熊在GQ
- 捷克《布拉格》-穿梭猶太區,看布拉格猶太人的千年歷史2【世界文化遺産】 克勞森會堂Klausen Synagogue, 葬儀廳Ceremonial Hall
- 捷克《布拉格》-喝捷克啤酒體驗捷克傳統菜的熱門酒館Lokál Dlouhááá
- 捷克《布拉格》-漫步舊城廣場,體驗唯美布拉格2【世界文化遺産】 泰恩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before Týn,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St. Nicholas' Church (Old Town)
- 捷克《布拉格》-分店開到新加坡去的布拉格必吃煙囪蛋糕冰淇淋Good Food Coffee & Bakery
- 捷克《布拉格》-末世裡的輕與重,焦慮世代裡的永劫回歸獨行者【世界文化遺産】 藍儂牆Lennon Wall
- 捷克《布拉格》-德國豬脚vs台灣腿庫飯,庶民美食的極致Pork’s
- 2樓. 風的心聲2021/05/04 20:09
真的是好文
讓我也忍不住想再去威尼斯一次
再去一次吧!趁它消失之前再留下一次美好的回憶! Gloomy Bear 於 2021/05/06 08:19回覆 - 1樓. Charles Lin2021/05/04 18:44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文。謝謝啦!這年頭看照片的人多看文的人少,這種文通常想說是自己寫來自己看自己爽的文,没想到真的有人認真在看,痛哭流涕ing!
Gloomy Bear 於 2021/05/06 08:1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