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波焦艾拉吉酒莊遊記
2024/03/22 05:20
瀏覽947
迴響2
推薦32
引用0
旅遊計畫的因地制宜
如果在國外要開車到有些無公共運輸系統可到達的旅遊景區,可能會不方便或不安全,這時候我們會參加國外住宿地點附近的一日遊行程(不包含住宿),這種行程通常會讓你在一大早到指定地方集合,然後用巴士載你到旅遊景點,有的會包含午餐,然後傍晚再把你載回原來的集合處。我們在坎昆、聖多明哥都參加過這種一日遊,這種一日遊不一定會有旅遊景區的介紹或解說,但是對我們而言,能解決交通往返的問題才是最關鍵的,這次在佛羅倫薩停留了四天,但是在當地參加了兩個這類的一日遊,一個是去比薩斜塔(The Tower of Pisa)、波焦艾拉吉(Poggio Ai Laghi)酒莊、錫安納(Siena)、聖吉米娜諾(San Gimignano)的一日遊,另外一個是去五漁村(Cinque Terre)的一日遊。由於相片太多,這集只著重在比薩及波焦艾拉吉酒莊,首先介紹比薩:
“比薩”這個名字可能源自伊特魯裡亞(Etruria)語中的“嘴”,反映了它位於阿諾(Arno)河口的位置。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考古發掘揭示了伊特魯裡亞的起源,展示了其作為與其他地中海文明有貿易聯繫的海上城市的角色。古羅馬文學中的參考資料,例如維吉爾(Virgil)的《埃涅阿斯紀》(Aeneid,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於公元前29年至前19年創作的史詩,敘述了埃涅阿斯在特洛伊/Troy陷落之後輾轉來到義大利,最終成為羅馬人祖先的故事),證明了比薩古代的顯赫地位,表明它在當時已經是一個重要的中心。
比薩的海上重要性在羅馬時代不斷增強,成為西海岸的戰略港口。它曾是羅馬海軍遠征的基地,並在奧古斯都(Augustus)皇帝統治下經歷了改造,成為尤利亞(Iulia)殖民地。然而,由於阿諾河和塞爾基奧(Serchio)河的沖積沉積物,城市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導致海岸線逐漸向西移動。
在古代晚期和中世紀早期,與其他義大利城市相比,比薩的戰略性河流系統和海洋優勢使其具有韌性。比薩對教宗格雷戈里一世(Gregory I)的援助及其作為海上強國的崛起促進了托斯卡納、科西嘉島、撒丁島以及法國南部和西班牙之間的貿易。儘管面臨維京人入侵和政治變革等挑戰,比薩仍繼續發揮影響力。
比薩在11世紀達到鼎盛,成為義大利四個海上共和國之一(四個承先啟後的航海共和國依序是:阿馬非/Amalfi 839-1200,比薩/Pisa 1000─1406,熱那亞/Genoa 1100-1805,威尼斯/Venice 1100-1797:參考Note 1)。它與撒拉遜(Saracen)海盜發生衝突,擴張領土,並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比薩在地中海的海上勝利、征服和貿易活動鞏固了其聲譽和經濟實力。然而,與熱那亞(Genoa)的衝突、內部競爭和不斷變化的政治格局最終導致了比薩的衰落,尤其是1284年梅洛里亞戰役(Battle of Meloria)的毀滅性失敗。隨後來自佛羅倫薩(Florence)的挑戰和貿易路線的變化進一步削弱了比薩,最終導致其在15世紀被佛羅倫斯征服而失去獨立。儘管經歷了動盪的歷史,比薩仍然保留著不朽的文化,擁有比薩大學等機構,並透過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等人物為科學進步做出了貢獻。如今,比薩繼續以其歷史遺產和教育機構而聞名,同時也是輕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的中心。
有了上述比薩的背景知識介紹,再進行比薩斜塔的建築群就會更有感,因為在義大利幾個邦國中彼此競爭激烈,而教堂建築群不只是宗教中心,也是顯示其國力象徵的主要指標,簡而言之,就是攀比、炫富、炫文化,所以威尼斯、佛羅倫薩、米蘭的複合式教堂都是其過去城邦歷史精華的沉澱,不可錯過。接下來介紹比薩斜塔時,也要注意前面華麗而不失莊嚴的洗禮堂和主教堂啊!
比薩主教座堂(Duomo di Pisa)
比薩大教堂坐落在這座中世紀小鎮的鋸齒狀城牆內,周圍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集中體現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意義和建築實力。這座大教堂的建造由吉多主教發起,資金來自 1063年巴勒莫(Palermo)突襲戰利品,反映了人民深深的崇敬之情,凸顯了其像徵意義。這座大教堂於1064年至12世紀末期分階段建成,由建築師布切托(Buscheto)和雷納爾多(Rainaldo)主持,擁有宏偉的外觀,上面裝飾著紀念其建造者和歷史戰役的銘文。儘管經歷了1595年一場毀滅性的大火,但其昔日輝煌的遺跡依然存在,包括精緻的馬賽克、喬瓦尼.皮薩諾(Giovanni Pisano)著名的講壇,以及亨利七世(Henry VII)皇帝的墳墓紀念碑的遺跡。大教堂的內部以整體花崗岩柱和精緻的木質天花板為特色,呼應了其傳奇的過去和持久的文化意義,證明了比薩的建築和藝術遺產。
比薩斜塔(Torre pendente di Pisa)
有規模的天主教大教堂通常都會有三個標準配件:教堂本體、洗禮堂、鐘樓。例如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就有這三種標配;美第奇家族的家廟 - 聖洛倫索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也有。比薩斜塔原本是這三種配件的鐘樓配角,沒想到一個美麗的錯誤搶走主角的光環,讓前面的洗禮堂及大教堂被遊客直接跳過,這是「歪打正著」在建築學上的真實體驗。
比薩斜塔(The Tower of Pisa),又稱斜塔(Leaning Tower),矗立在比薩大教堂廣場上,是聖母升天大教堂(Santa Maria Assunta cathedral)的鐘樓,自1987年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其獨特的傾斜,是比薩和義大利的象徵,12世紀至14世紀建造過程中發生的地下沉降。該塔高57米,建造時間跨越了兩個世紀,擁有六層涼廊,重量達14,453噸。與垂直軸成3.97°的傾斜度使其成為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著迷和研究的課題。
比薩斜塔於1173年8月9日動工,地基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沉穩。該項目的起源歸功於多位建築師,包括迪奧蒂薩爾維(Diotisalvi)和博南諾.皮薩諾(Bonanno Pisano),他得到了塔附近發現證據的支持。然而,軟粘土地面導致早期下沉,導致三樓施工暫停。1275年,在喬瓦尼.西蒙尼(Giovanni di Simone)和喬瓦尼.皮薩諾(Giovanni Pisano)的領導下,工程重新開始,他們又加建了三層樓,試圖抵消傾斜的影響。接下來由於比薩共和國開始衰落,加上費用不足,因而一直拖到1372年才添加了鐘樓上層,終於完成了建造(嗯,一個鐘樓足足建了兩百年)。
縱觀其歷史,比薩斜塔經歷了多次修復,尤其是在19世紀,以解決其日益傾斜的問題並穩定其結構。20世紀的修復工程從1990年開始,到2001年結束,旨在減少傾斜並確保塔樓對子孫後代的安全。這些努力包括安裝鋼拉桿、鉛配重和深挖,以解決軟土地基和沈降問題。到 2008年3月,塔樓的傾斜度穩定在3.97°,預計該水準將在至少300年內保持不變。
2011年修復工作的完成標誌著比薩斜塔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外部和內部石材表面都給予了關注。塔的結構包括兩個房間:位於底部的魚室,以描繪魚的淺浮雕命名,以及位於第七環的鐘樓。 塔樓可透過三層樓梯進入,其內部提供了了解其建築設計和歷史的獨特視角。 修復工作歷時數十年,岩土工程和保護專家參與其中,使比薩斜塔成為義大利文化遺產的珍貴象徵,供子孫後代欣賞和探索。
波焦艾拉吉酒莊(Poggio Ai Laghi Winery)
波焦艾拉吉酒莊坐落在基安蒂山谷(Chianti Valley)內,集中體現了義大利生產高品質葡萄酒的歷史傳統。酒莊位於奧斯庫羅(Oscuro)湖和聖安東尼奧(Sant’Antonio)湖這兩個中世紀湖泊之間的高原上,受益於有利於葡萄種植的小氣候。熱偏移(thermal excursion)和持續通風(ventilation)有助於生產芳香的葡萄酒,這些葡萄酒是在約10公頃的葡萄園中採用有機方法種植的。
酒莊的主要葡萄品種是桑嬌維塞(Sangiovese),並搭配梅洛(Merlot)和維蒙蒂諾(Vermentino),所有這些葡萄品種均經過精心培育,以生產品質卓越、陳年潛力長達30年的葡萄酒。波焦艾拉吉的葡萄酒獻給蒙特里久尼(Monteriggioni)的保護者,即唐娜.艾娃(Donna Ava)和她的七個女僕,象徵著酒莊與當地傳說和傳統的緊密聯繫:「西元1000年左右,伯爵夫人和她的七個女僕居住在蒙特馬焦(Montemaggio)山上,俯瞰蒙特里久尼,她們為公民和外國人提供慷慨的保護(顯然當時戰亂頻繁,許多難民流離失所),她們的傳奇故事激發了波焦艾拉吉葡萄酒中的保護和慷慨精神」。見識卓越的弗朗西斯科.斯瓜齊(Francesco Sguazzi)傳承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托斯卡納(Tuscany)豐富的釀酒傳統,從而在Agricola Poggio ai Laghi的旗下創建了該酒莊。
弗朗西斯科.斯瓜齊對卓越的承諾促使他選擇了深植於托斯卡納釀酒傳統的釀酒師馬佐拉納(Filippo Mazzorana)。馬佐拉納的專業知識和對桑嬌維塞(Sangiovese)品種的奉獻精神通過一代桑嬌維塞(Generation Sangiovese)項目得到了體現,突顯了該酒莊對提升基安蒂(Chianti)、經典基安蒂(Chianti Classico)和布魯奈羅蒙達奇諾(Brunello di Montalcino)等地區葡萄酒的關注。在馬佐拉納的領導和Enocofi實驗室的支持下,波焦艾拉吉繼續體現義大利釀酒的精髓,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愛好者體驗托斯卡納葡萄酒的永恆魅力。
隨行視頻
比薩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 1
比薩大教堂廣場 2
比薩大教堂廣場 3
比薩大教堂廣場 4
Notes
1: From 'A Concise History of Italy(Cambridge Concise Histories)' -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如果在國外要開車到有些無公共運輸系統可到達的旅遊景區,可能會不方便或不安全,這時候我們會參加國外住宿地點附近的一日遊行程(不包含住宿),這種行程通常會讓你在一大早到指定地方集合,然後用巴士載你到旅遊景點,有的會包含午餐,然後傍晚再把你載回原來的集合處。我們在坎昆、聖多明哥都參加過這種一日遊,這種一日遊不一定會有旅遊景區的介紹或解說,但是對我們而言,能解決交通往返的問題才是最關鍵的,這次在佛羅倫薩停留了四天,但是在當地參加了兩個這類的一日遊,一個是去比薩斜塔(The Tower of Pisa)、波焦艾拉吉(Poggio Ai Laghi)酒莊、錫安納(Siena)、聖吉米娜諾(San Gimignano)的一日遊,另外一個是去五漁村(Cinque Terre)的一日遊。由於相片太多,這集只著重在比薩及波焦艾拉吉酒莊,首先介紹比薩:
“比薩”這個名字可能源自伊特魯裡亞(Etruria)語中的“嘴”,反映了它位於阿諾(Arno)河口的位置。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考古發掘揭示了伊特魯裡亞的起源,展示了其作為與其他地中海文明有貿易聯繫的海上城市的角色。古羅馬文學中的參考資料,例如維吉爾(Virgil)的《埃涅阿斯紀》(Aeneid,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於公元前29年至前19年創作的史詩,敘述了埃涅阿斯在特洛伊/Troy陷落之後輾轉來到義大利,最終成為羅馬人祖先的故事),證明了比薩古代的顯赫地位,表明它在當時已經是一個重要的中心。
比薩的海上重要性在羅馬時代不斷增強,成為西海岸的戰略港口。它曾是羅馬海軍遠征的基地,並在奧古斯都(Augustus)皇帝統治下經歷了改造,成為尤利亞(Iulia)殖民地。然而,由於阿諾河和塞爾基奧(Serchio)河的沖積沉積物,城市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導致海岸線逐漸向西移動。
在古代晚期和中世紀早期,與其他義大利城市相比,比薩的戰略性河流系統和海洋優勢使其具有韌性。比薩對教宗格雷戈里一世(Gregory I)的援助及其作為海上強國的崛起促進了托斯卡納、科西嘉島、撒丁島以及法國南部和西班牙之間的貿易。儘管面臨維京人入侵和政治變革等挑戰,比薩仍繼續發揮影響力。
比薩在11世紀達到鼎盛,成為義大利四個海上共和國之一(四個承先啟後的航海共和國依序是:阿馬非/Amalfi 839-1200,比薩/Pisa 1000─1406,熱那亞/Genoa 1100-1805,威尼斯/Venice 1100-1797:參考Note 1)。它與撒拉遜(Saracen)海盜發生衝突,擴張領土,並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徵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比薩在地中海的海上勝利、征服和貿易活動鞏固了其聲譽和經濟實力。然而,與熱那亞(Genoa)的衝突、內部競爭和不斷變化的政治格局最終導致了比薩的衰落,尤其是1284年梅洛里亞戰役(Battle of Meloria)的毀滅性失敗。隨後來自佛羅倫薩(Florence)的挑戰和貿易路線的變化進一步削弱了比薩,最終導致其在15世紀被佛羅倫斯征服而失去獨立。儘管經歷了動盪的歷史,比薩仍然保留著不朽的文化,擁有比薩大學等機構,並透過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等人物為科學進步做出了貢獻。如今,比薩繼續以其歷史遺產和教育機構而聞名,同時也是輕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的中心。
古義大利附近海上強權及國徽(圖片取自維基) By Bruce The Deus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5769155 | |
海上強權各領風騷數百年。義大利本土強權裡, 以威尼斯(Venice)及熱那亞(Genoa)最持久。(圖片取自維基)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itime_republics |
有了上述比薩的背景知識介紹,再進行比薩斜塔的建築群就會更有感,因為在義大利幾個邦國中彼此競爭激烈,而教堂建築群不只是宗教中心,也是顯示其國力象徵的主要指標,簡而言之,就是攀比、炫富、炫文化,所以威尼斯、佛羅倫薩、米蘭的複合式教堂都是其過去城邦歷史精華的沉澱,不可錯過。接下來介紹比薩斜塔時,也要注意前面華麗而不失莊嚴的洗禮堂和主教堂啊!
比薩斜塔建築群3D圖 |
比薩斜塔建築群3D圖(另一個角度) |
遊覽車的集合地點是佛羅倫薩的新聖母瑪利亞 (Firenze Santa Maria Novella)車站 | |
我都習慣拍一張帶有車牌的遊覽車,以免 回程落單時不會搭錯車,這張有點像《變形金剛》 裡的大黃蜂。 | |
這次的導遊早出晚歸,宵旰勤勞,雖然沒有在實地 進行細節解說,但是在遊覽車上講解認真。 | |
其他團搭乘連串車參觀比薩斜塔。 | |
我們下遊覽車後直接走到比薩斜塔。 | |
經過一處地下道,看見國際語言-塗鴉。 | |
入口前準備營業的小商販 | |
這位老闆特意擺姿勢讓我拍, 入城後還會見識到遊客瘋狂的擺拍-「推推樂」 | |
比薩古城入口 | |
穿越入口,沿著這條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路 往前走,左邊依序可見洗禮堂、教堂本體、鐘樓 (即比薩斜塔)、皮薩納歌劇院博物館(Opera del Duomo Museum),右邊則是錫諾皮亞(Sinopia)博物館。 | |
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地圖 | |
錫諾皮亞(Sinopia)博物館在上一張地圖的下方。 鏡頭的背面就是比薩斜塔,所以已經有遊客對 鏡頭的方向擺拍。 | |
洗禮堂、教堂本體、鐘樓三合一 綠草所環繞處即是教堂廣場 | |
洗禮堂 | |
洗禮堂人像照 | |
公墓(Camposanto)在洗禮堂與教堂本體 之間的後方 |
比薩主教座堂(Duomo di Pisa)
比薩大教堂坐落在這座中世紀小鎮的鋸齒狀城牆內,周圍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集中體現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意義和建築實力。這座大教堂的建造由吉多主教發起,資金來自 1063年巴勒莫(Palermo)突襲戰利品,反映了人民深深的崇敬之情,凸顯了其像徵意義。這座大教堂於1064年至12世紀末期分階段建成,由建築師布切托(Buscheto)和雷納爾多(Rainaldo)主持,擁有宏偉的外觀,上面裝飾著紀念其建造者和歷史戰役的銘文。儘管經歷了1595年一場毀滅性的大火,但其昔日輝煌的遺跡依然存在,包括精緻的馬賽克、喬瓦尼.皮薩諾(Giovanni Pisano)著名的講壇,以及亨利七世(Henry VII)皇帝的墳墓紀念碑的遺跡。大教堂的內部以整體花崗岩柱和精緻的木質天花板為特色,呼應了其傳奇的過去和持久的文化意義,證明了比薩的建築和藝術遺產。
比薩主教座堂(右方為比薩斜塔) | |
另一角度的比薩主教座堂(左方為洗禮堂) | |
比薩主教座堂的側面 | |
比薩主教座堂的背面 |
比薩斜塔(Torre pendente di Pisa)
有規模的天主教大教堂通常都會有三個標準配件:教堂本體、洗禮堂、鐘樓。例如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就有這三種標配;美第奇家族的家廟 - 聖洛倫索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也有。比薩斜塔原本是這三種配件的鐘樓配角,沒想到一個美麗的錯誤搶走主角的光環,讓前面的洗禮堂及大教堂被遊客直接跳過,這是「歪打正著」在建築學上的真實體驗。
比薩斜塔(The Tower of Pisa),又稱斜塔(Leaning Tower),矗立在比薩大教堂廣場上,是聖母升天大教堂(Santa Maria Assunta cathedral)的鐘樓,自1987年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其獨特的傾斜,是比薩和義大利的象徵,12世紀至14世紀建造過程中發生的地下沉降。該塔高57米,建造時間跨越了兩個世紀,擁有六層涼廊,重量達14,453噸。與垂直軸成3.97°的傾斜度使其成為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著迷和研究的課題。
比薩斜塔於1173年8月9日動工,地基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沉穩。該項目的起源歸功於多位建築師,包括迪奧蒂薩爾維(Diotisalvi)和博南諾.皮薩諾(Bonanno Pisano),他得到了塔附近發現證據的支持。然而,軟粘土地面導致早期下沉,導致三樓施工暫停。1275年,在喬瓦尼.西蒙尼(Giovanni di Simone)和喬瓦尼.皮薩諾(Giovanni Pisano)的領導下,工程重新開始,他們又加建了三層樓,試圖抵消傾斜的影響。接下來由於比薩共和國開始衰落,加上費用不足,因而一直拖到1372年才添加了鐘樓上層,終於完成了建造(嗯,一個鐘樓足足建了兩百年)。
縱觀其歷史,比薩斜塔經歷了多次修復,尤其是在19世紀,以解決其日益傾斜的問題並穩定其結構。20世紀的修復工程從1990年開始,到2001年結束,旨在減少傾斜並確保塔樓對子孫後代的安全。這些努力包括安裝鋼拉桿、鉛配重和深挖,以解決軟土地基和沈降問題。到 2008年3月,塔樓的傾斜度穩定在3.97°,預計該水準將在至少300年內保持不變。
2011年修復工作的完成標誌著比薩斜塔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外部和內部石材表面都給予了關注。塔的結構包括兩個房間:位於底部的魚室,以描繪魚的淺浮雕命名,以及位於第七環的鐘樓。 塔樓可透過三層樓梯進入,其內部提供了了解其建築設計和歷史的獨特視角。 修復工作歷時數十年,岩土工程和保護專家參與其中,使比薩斜塔成為義大利文化遺產的珍貴象徵,供子孫後代欣賞和探索。
鐘樓(比薩斜塔)喧賓奪主,變成了主角, 建築師們始料未及,犯了美麗的錯誤。 | |
斜塔周圍360度只有兩個角度看起來不是斜的, 就是它傾斜的方向及反方向。這兩個地方遊客 也最少,玩「推推樂」的效果不佳。 | |
斜塔下面的入口說明遊客是可以走上去參觀的, 但須另行購票。 | |
斜塔外部涼廊(loggiati esterni)的細節 | |
來張正常的人像照 | |
經典的推推樂 | |
托塔天王 | |
單人合抱 | |
雙人扶正 | |
玩錯位玩上了癮 | |
遊客們看似低級卻有趣的「推推樂」 變成一道奇妙的風景。 | |
眾生百態 | |
由左至右依序是皮薩納歌劇院、比薩斜塔、 與比薩主教座堂的背面 | |
皮薩納歌劇院與斜塔的購票處,其後方有廁所(WC) | |
墮落天使(Angelo Caduto/Fallen Angel)由波蘭雕塑家 伊戈爾·米托拉伊(Igor Mitoraj)設計,它是與奇蹟廣場 (Campo dei Miracoli)的其他紀念性建築一起製作的。 | |
卡比托利歐狼(Lupa Capitolina)描繪了羅馬建國 傳說中的場景。 該雕塑展示了一隻母狼正在哺乳 羅馬神話中的雙胞胎創始人羅穆盧斯(Romulus) 和雷穆斯(Remus)。 | |
天使噴泉(Fontana dei Putti)是位於奇蹟廣場 (Piazza dei Miracoli)的一座美麗的大理石噴泉, 經常被遊客忽視。雖然噴泉的設計很迷人,但它在 17世紀首次建成時只是純粹作為取水用途。它由 Giovanni Antonio Cybei雕刻而成,在家家戶戶 都通自來水之前,它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水源。 | |
皮薩納歌劇院(Opera della Primaziale Pisana) 就在圖中天使噴泉(Fontana dei Putti)的左邊 | |
古城牆 | |
出古城後,攤販們早已全數開張。 | |
一歐元的紀念品 | |
(承上圖)最後選了這個 |
波焦艾拉吉酒莊(Poggio Ai Laghi Winery)
波焦艾拉吉酒莊坐落在基安蒂山谷(Chianti Valley)內,集中體現了義大利生產高品質葡萄酒的歷史傳統。酒莊位於奧斯庫羅(Oscuro)湖和聖安東尼奧(Sant’Antonio)湖這兩個中世紀湖泊之間的高原上,受益於有利於葡萄種植的小氣候。熱偏移(thermal excursion)和持續通風(ventilation)有助於生產芳香的葡萄酒,這些葡萄酒是在約10公頃的葡萄園中採用有機方法種植的。
酒莊的主要葡萄品種是桑嬌維塞(Sangiovese),並搭配梅洛(Merlot)和維蒙蒂諾(Vermentino),所有這些葡萄品種均經過精心培育,以生產品質卓越、陳年潛力長達30年的葡萄酒。波焦艾拉吉的葡萄酒獻給蒙特里久尼(Monteriggioni)的保護者,即唐娜.艾娃(Donna Ava)和她的七個女僕,象徵著酒莊與當地傳說和傳統的緊密聯繫:「西元1000年左右,伯爵夫人和她的七個女僕居住在蒙特馬焦(Montemaggio)山上,俯瞰蒙特里久尼,她們為公民和外國人提供慷慨的保護(顯然當時戰亂頻繁,許多難民流離失所),她們的傳奇故事激發了波焦艾拉吉葡萄酒中的保護和慷慨精神」。見識卓越的弗朗西斯科.斯瓜齊(Francesco Sguazzi)傳承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托斯卡納(Tuscany)豐富的釀酒傳統,從而在Agricola Poggio ai Laghi的旗下創建了該酒莊。
弗朗西斯科.斯瓜齊對卓越的承諾促使他選擇了深植於托斯卡納釀酒傳統的釀酒師馬佐拉納(Filippo Mazzorana)。馬佐拉納的專業知識和對桑嬌維塞(Sangiovese)品種的奉獻精神通過一代桑嬌維塞(Generation Sangiovese)項目得到了體現,突顯了該酒莊對提升基安蒂(Chianti)、經典基安蒂(Chianti Classico)和布魯奈羅蒙達奇諾(Brunello di Montalcino)等地區葡萄酒的關注。在馬佐拉納的領導和Enocofi實驗室的支持下,波焦艾拉吉繼續體現義大利釀酒的精髓,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愛好者體驗托斯卡納葡萄酒的永恆魅力。
酒莊的大門 | |
大門旁邊的酒槽,應該只是裝飾用。 | |
酒槽與酒桶的合影 | |
葡萄園特寫 | |
酒莊人員的解說 | |
解說完畢,上二樓用餐品酒時, 經過了這個裝飾小酒車。 | |
午餐用餐地點 | |
紙餐墊上描述的是傳說中唐娜.艾娃(Donna Ava) 和她的七個女僕(見上面的綜合解說)。 | |
午餐是免費的,有兩盤,但量不是很大, 看得出來是用來配酒的,第一盤是火腿片、 起司、和一小片硬麵包配番茄。 | |
第二盤是義大利麵。 | |
眾多的酒種 | |
愛喝酒的人可以在這裡選購 | |
紅酒醋開價60歐元,不過在佛羅倫薩發現的10歐元 紅酒醋Due Vittorie Modena已經讓我驚艷不已。 還好發現Amazon有賣。 | |
牧草 | |
全文完 |
隨行視頻
比薩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 1
比薩大教堂廣場 2
比薩大教堂廣場 3
比薩大教堂廣場 4
Notes
1: From 'A Concise History of Italy(Cambridge Concise Histories)' -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2) :
- 2樓. Flying Eagle2024/04/06 17:33
讀別人的遊記,我其實最有興趣的是行程安排,有些陌生的國家要自由行並非易事。你第一段對我這種讀者很有幫助。
你家公主長得真可愛,各種推推樂也很有趣!
其實這類一日遊可以增加自助旅行的彈性,我們常常搭配運用。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日遊要參訪多個景點,那麼要考慮這些地點之間的行車時間。例如我們在馬德里參考Segovia一日遊時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只含Segovia,另一種包含Segovia和Toledo,考慮到Segovia和Toledo兩地在馬德里一北一南,而且相隔一個半小時車程,我們就選擇只含Segovia的一日遊。
還有一種情形存在預約導遊的必要性:避免售票處賣完票的可能。例如西班牙的阿蘭布拉宮(Alhambra),我們事先預約了導遊(集合地點就在售票口旁),並不是著眼於兩個多小時的實地講解,而是當地事先線上購票有綁定導遊的情形。我們在早上九點多抵達售票處集合時,沒多久售票口就關了(因為當天的票賣完了)。。。
歡迎光臨! fushengpoet 於 2024/04/07 23:23回覆 - 1樓. 異鄉芝麻事-洛城的居家生活2024/03/22 07:33大約 30 多年前去過歐洲遊覽, 曾經到此一遊, 細節卻是忘光了, 哈我大概只要兩年就會忘光,當初寫「流水帳式」部落格的用意之一是記下旅遊的細節,多年以前拍照是「寧缺勿濫」,現在拍照是「寧濫勿缺」,把記憶的細節填滿。
歡迎光臨! fushengpoet 於 2024/03/26 05:1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