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安納(Siena)與聖吉米娜諾(San Gimignano)遊記
2024/04/23 04:56
瀏覽1,374
迴響2
推薦31
引用0
錫安納(Siena)
錫安納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大區,擁有豐富的歷史遺產和文化意義。作為該省的首府,它是該地區第12大城市,截至2022年約有53,062名居民。歷史上,錫安納作為著名的商業和銀行中心而蓬勃發展,尤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Monte dei Paschi銀行,自1472年開始運營。出生並活躍於錫安納的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杜喬(Duccio)和西蒙娜.馬蒂尼(Simone Martini)對意大利和歐洲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錫安納大學成立於1240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持續營運的大學之一,最初稱為Studium Senese。
錫安納的中世紀重要性透過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位可見一斑,其建築可追溯至13世紀和14世紀。城市景觀、美食、藝術、博物館以及著名的派力奧(Palio)賽馬節(每年兩次在康波廣場[Piazza del Campo]舉行)為其增添了吸引力並獲得了全球認可。這座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伊特魯裡亞(Etruria)人時代,在奧古斯都皇帝時代演變成一個名為塞納茱莉亞(Saena Julia)的羅馬城鎮。當地傳說將錫安納的建立歸功於羅穆盧斯(Romulus)的侄子塞尼烏斯(Senius)和阿斯奇烏斯(Aschius),他們帶著卡皮托利歐(Capitoline)狼雕像逃離羅馬,並用象徵性的徽章標記了這座城鎮。
在中世紀,錫安納作為一個繁榮的共和國而聲名鵲起,在政治、經濟和藝術領域與佛羅倫薩相媲美。於1348年黑死病肆虐之前,錫安納的人口曾達到5萬人,是歐洲的主要中心。 然而,在1555年屈服於西班牙軍隊後,共和國垮台,進入了一段美第奇統治時期,並隨後併入托斯卡納大公國。儘管經歷了政治動盪,錫安納仍然保有該地區的文化和經濟力量。
在近代晚期,繼拿破崙時代和文藝復興運動之後,錫安納於1859年接受了義大利王國的吞併,鞏固了在統一民族國家中的地位。錫安納地理位置優越,坐落在風景如畫的風景和山丘之中,享有地中海氣候,以旅遊業、服務業、農業、手工業和輕工業作為主要經濟活動。 雖然製造業仍然不發達,但開始了包括生物技術的發展,例如葛蘭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於2015年收購Centenary Institute Sieroterapico Achille Sclavo,標誌著該市向現代工業實踐的過渡。
康波廣場(Piazza del Campo)
康波廣場是托斯卡納大區錫安納歷史中心的主要公共空間,被認為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它以其美麗和建築完整性而聞名於世。共和宮(Palazzo Pubblico)及其曼賈鐘樓(Torre del Mangia)以及各種貴族宮殿圍繞著貝殼形廣場。西北邊緣是蓋亞噴泉(Fonte Gaia)。每年兩次的錫安納賽馬節在廣場邊緣舉行。廣場也是年度公路自行車賽 Strade Bianche 的終點站。
這個露天市場是十三世紀之前建立的市場,位於錫安納三個山坡社區交匯點附近的一個斜坡上:卡斯泰拉雷(Castellare)、聖馬蒂諾(San Martino)和卡莫利亞(Camollia)。錫安納可能有早期的伊特魯裡亞(Etruria)人定居點,但它並不是一個相當大的羅馬定居點,而且康波廣場並不像有時暗示的那樣位於羅馬論壇的遺址上。廣場於1349年用魚骨圖案的紅磚鋪成,上面有八行石灰華,將廣場分為九個部分,從公共宮前的加維諾內(中央排水口)口向外輻射。分區的數量被認為是九人(Noveschi)統治的象徵,他們在1292年至1355年間在錫安納中世紀輝煌的鼎盛時期佈置了康波廣場並統治著錫安納。康波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城市公共生活的焦點。十一條狹窄、陰涼的街道從廣場向城市輻射。
廣場兩旁的貴族宮殿是當時統治城市的家族的住所,例如桑塞多尼(Sansedoni)家族、皮科洛米尼(Piccolomini)家族和薩拉西尼(Saracini)家族。他們的房屋擁有統一的屋頂線條,刻意建造是為了表現出一種禮儀感,與早期的高塔房屋形成對比——被視為公共衝突的象徵——比如在距離錫安納不遠的聖吉米尼亞諾(San Gimignano)仍然可以看到。在錫安納的法規中,規定了公民和建築禮儀:「......它回應了錫安納市的美麗,並滿足了同一座城市的幾乎所有人對沿線任何地方重新建造的任何建築物的滿意度。公共通道…與現有建築物保持一致,一棟建築不會比另一棟建築突出,但它們應平等地佈置和安排,以便美化城市臻於登峰造極。」這些的統一晚期哥德式房屋部分受到建造牆壁的磚塊的一致性的影響:製磚是公社的壟斷,公社確保標準得以維持。共和宮牆腳下是晚期哥德式聖母教堂,是錫安納人在1348年可怕的黑死病結束後根據投票決定建造的。
歡樂噴泉(Fonte Gaia)建於1419年,是向市中心供水的管道系統的端點。它取代了早期的噴泉(該噴泉於1342年水管施工完成時竣工)。在九人委員會的指導下,建造了許多英里的隧道,將渡槽中的水引至噴泉,然後排到廣場的周圍。
現在的噴泉是吸引眾多遊客的中心,它的形狀是一個長方形盆地,三個側面裝飾著許多淺浮雕,描繪了被古典和基督教美德包圍的麥當娜,象徵著在讚助下的好政府麥當娜的。白色大理石蓋亞噴泉最初由Jacopo della Quercia設計和建造,他的盆地兩側的淺浮雕保存在大教堂廣場的聖瑪麗亞斯卡拉教堂中。1419年噴泉上的原始女神鵰塑於1866年被蒂托.薩羅基(Tito Sarrocchi) 的免費複製品所取代,他省略了雅科波.奎爾西亞(Jacopo della Quercia)的兩尊裸體雕像,雷亞.西爾維亞(Rhea Silvia) 和阿卡.拉倫蒂亞(Acca Larentia),十九世紀的城市的神父們認為這些雕像過於異教或過於裸體。1419年,雅各布.奎爾西亞(Jacopo della Quercia)的裸體雕像建成後,是自古以來第一批站在公共場所的兩個裸體女性雕像。
錫安納大教堂(Siena Cathedral/Duomo di Siena)
錫安納大教堂是錫安納的中世紀奇蹟。這座大教堂最初供奉聖母瑪利亞,建於1215年至1263年,融合了法國哥德式和托斯卡納羅馬式元素等建築風格。採用拉丁十字佈局設計,帶有突出的耳堂,其圓頂和鐘樓是突出的特徵。內部和外部都擁有複雜的大理石作品,白色和綠黑色大理石交替出現條紋,象徵錫安納的顏色。
大教堂的歷史與1058年主教會議等重大事件交織在一起,教宗尼古拉二世在這次會議上被選中。這座建築由大教堂石匠行會監督,於1196年開始,持續了幾個世紀,其中包括1348 年黑死病的中斷。雖然計劃進行擴建,但從未完全實現,使大教堂只剩下目前令人印象深刻但不完整的結構。
尤其是西立面以其華麗的設計吸引遊客,三個門戶裝飾著雕塑和裝飾元素。立面工程於1284年左右在喬瓦尼.皮薩諾(Giovanni Pisano)的指導下開始,並在隨後的建築師的領導下繼續進行改造。上層立面於1360年至1370年間竣工,展現了哥德式影響力和複雜的雕像。
在大教堂內,遊客會遇到藝術和建築的寶庫。大理石馬賽克地板覆蓋了整個大教堂,展示了舊約中的場景、寓言和美德,由不同藝術家幾個世紀以來精心製作。內部也擁有著名的藝術品,包括多納泰羅(Donatello)的《希律盛宴(The Feast of Herod)》以及貝尼尼(Bernini)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作品。講壇由尼古拉.皮薩諾(Nicola Pisano)等人雕刻,描繪了基督生平的場景,是哥德式雕塑的早期傑作。此外,大教堂內的小教堂裝飾著平圖里基奧(Pinturicchio)的壁畫和貝尼尼(Bernini)的雕塑。與佛羅倫薩或比薩不同,錫耶納沒有建造單獨的洗禮堂,洗禮池位於唱詩班東灣下方,有多納泰羅和雅各布.奎爾西亞(Jacopo della Quercia)等著名藝術家的雕塑。
近年來,考古發掘在大教堂下方發現了一個地下室,裡面有守護聖人的遺物以及可追溯到 12世紀和13世紀的壁畫。錫安納大教堂以其豐富的歷史、輝煌的建築和藝術瑰寶,不斷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讓人們一窺義大利的文化和宗教遺產。
夜探古城-聖吉米娜諾(San Gimignano)
聖吉米娜諾坐落在義大利托斯卡納風景如畫的錫安納省,是一座迷人的中世紀小鎮,以其建築奇觀而聞名,贏得了「精美塔樓之城」的美譽。它的天際線由大約十幾座保存完好的塔樓佔據,被稱為「中世紀的曼哈頓」,喚起一種永恆的美麗和歷史感。聖吉米娜諾位於連接羅馬與法國的路線上,利用其交通的便利性發展商業與貿易,於12到13世紀登峰造極。1199年就成為自由都市,但是由於皇帝派(親法國)與教皇派(親羅馬)的對立導致長達200年的內亂。當時因為軍事防衛的理由兩派相互建築數十公尺的高塔多達72座。小小的城市中高塔林立的景象也象徵著財富以權利。聖吉米娜諾在1348年黑死病的大流行之後開始式微,1353年與佛羅倫薩合併後城市建設就停滯不前,目前只殘存14座高塔。
該地因其豐富的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市政宮(Palazzo Comunale)和學院教堂(Collegiate Church)等地標建築顯而易見。聖吉米娜諾的文化延伸到了它的美食,包括藏紅花(saffron)、佩科里諾(pecorino)起司和聖吉米娜諾維納恰(Vernaccia)葡萄酒,反映了該地區的烹飪傳統。
聖吉米娜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個古老的伊特魯裡亞(Etruria)村莊,其現在的名稱歸因於主教傑米尼安努斯(Geminianus)在5世紀的干預,以保護該城鎮免受入侵的匈奴人(Huns)的破壞。在整個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聖吉米娜諾作為天主教朝聖者沿著弗朗西傑納(Francigena)路線前往羅馬的重要一站而蓬勃發展。農業貿易,特別是藏紅花和維納恰葡萄酒進一步推動了其繁榮,促進了充滿活力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然而,聖吉米娜諾的歷史也見證了衝突的時期,特別是圭爾夫(Guelphs)派和吉伯林(Ghibellines)派之間的衝突,以及顯赫家族之間的內部競爭,這些都刺激了作為權力和聲望象徵的高聳塔樓之建造。1348年毀滅性的黑死病破壞了這座城市的黃金時代,導致其屈服於佛羅倫薩的統治,並隨後陷入停滯,直到19世紀。儘管經歷了時間的摧殘,聖吉米娜諾的中世紀魅力依然存在,被認為是遊客和藝術家的天堂,被其永恆的魅力和建築奇蹟所吸引。
如今,聖吉米娜諾成為義大利文化和遺產不朽精神的見證。其迷宮般的街道、堅固的城牆以及水井廣場(Piazza della Cisterna)和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等標誌性廣場吸引遊客探索過去的時代。該地的遺產透過其教堂、市政建築和藝術珍品得到體現,包括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和利波.梅米(Lippo Memmi)等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藝術家的作品。作為一個文化標誌,聖吉米娜諾為文學、藝術和電影提供了靈感,使其迷人的精髓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話說,我們參加佛羅倫薩當地一日遊(比薩、波焦艾拉吉酒莊、錫安納、聖吉米娜諾)而省去自己開車之累,然而,這種一天之內到四個地方的行程其實是非常趕的,這在夏天晝長夜短的情形下行得通,但是在冬天晝短夜長,後面的景點就會變成「夜遊」,原本幾乎要放棄聖吉米娜諾這個點,想說晚上還能拍出什麼鬼,結果沒想到在現代相機夜拍能力大耀進的前提下,加上晚上古城夜照彩燈、遊客又少,出片的效果反而不輸白天,令我有意外的驚喜。
隨行視頻
錫安納-康波廣場(Siena - Piazza del Campo)
錫安納大教堂(Siena Cathedral/Duomo di Siena)
聖吉米娜諾-Gelateria Dondoli冰淇淋店和水井廣場(Piazza della Cisterna)
聖吉米娜諾-主教座堂廣場(San Gimignano - Piazza del Duomo)
附錄
1, 錫安納大教堂Duomo di Siena
2, 一日遊停留時間(不包含中途的交通)
Pisa: 60 minutes
Poggio Ai Laghi: 90 minutes (including Lunch)
Siena: 90 minutes
San Gimignano: 60 minutes
錫安納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大區,擁有豐富的歷史遺產和文化意義。作為該省的首府,它是該地區第12大城市,截至2022年約有53,062名居民。歷史上,錫安納作為著名的商業和銀行中心而蓬勃發展,尤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Monte dei Paschi銀行,自1472年開始運營。出生並活躍於錫安納的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杜喬(Duccio)和西蒙娜.馬蒂尼(Simone Martini)對意大利和歐洲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錫安納大學成立於1240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持續營運的大學之一,最初稱為Studium Senese。
錫安納的中世紀重要性透過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位可見一斑,其建築可追溯至13世紀和14世紀。城市景觀、美食、藝術、博物館以及著名的派力奧(Palio)賽馬節(每年兩次在康波廣場[Piazza del Campo]舉行)為其增添了吸引力並獲得了全球認可。這座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伊特魯裡亞(Etruria)人時代,在奧古斯都皇帝時代演變成一個名為塞納茱莉亞(Saena Julia)的羅馬城鎮。當地傳說將錫安納的建立歸功於羅穆盧斯(Romulus)的侄子塞尼烏斯(Senius)和阿斯奇烏斯(Aschius),他們帶著卡皮托利歐(Capitoline)狼雕像逃離羅馬,並用象徵性的徽章標記了這座城鎮。
在中世紀,錫安納作為一個繁榮的共和國而聲名鵲起,在政治、經濟和藝術領域與佛羅倫薩相媲美。於1348年黑死病肆虐之前,錫安納的人口曾達到5萬人,是歐洲的主要中心。 然而,在1555年屈服於西班牙軍隊後,共和國垮台,進入了一段美第奇統治時期,並隨後併入托斯卡納大公國。儘管經歷了政治動盪,錫安納仍然保有該地區的文化和經濟力量。
在近代晚期,繼拿破崙時代和文藝復興運動之後,錫安納於1859年接受了義大利王國的吞併,鞏固了在統一民族國家中的地位。錫安納地理位置優越,坐落在風景如畫的風景和山丘之中,享有地中海氣候,以旅遊業、服務業、農業、手工業和輕工業作為主要經濟活動。 雖然製造業仍然不發達,但開始了包括生物技術的發展,例如葛蘭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於2015年收購Centenary Institute Sieroterapico Achille Sclavo,標誌著該市向現代工業實踐的過渡。
錫安納3D地圖之一黃線為停車處或集合地點,紅線為主要參觀地點 |
錫安納3D地圖之二,紅線部分為參訪地點。 |
錫安納3D地圖之三(上圖的另一個角度),紅線部分為參訪地點,黃線部分為集合地點。 |
佛羅倫薩與錫安納之戰(The Battle of San Romano)。這幅畫是一組三幅畫的一部分,描繪了1432年佛羅倫薩人在比薩附近的聖羅馬諾(San Romano)戰勝錫安納人的故事。這幅作品是受萊昂納多.巴托里尼(Lionardo Bartolini)在佛羅倫斯的住所委託創作的,後來被大洛倫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收購。身體和其他物體的透視縮短證明了保羅.烏切洛(Paolo Uccello)在處理透視方面的非凡技巧。這張落馬圖是在烏菲茲美術館找到的。佛羅倫薩在欺負錫安納這些小朋友時還是很給力的,但是面對米蘭這種等級的對手就常常吃敗仗了,我覺得佛羅倫薩與中國的宋朝在這方面有點類似,文化很發達,戰爭很拉垮。 |
遊覽車抵達後,步行經過這個利札花園 (Giardini la Lizza) | |
看見這個三角樓後,往右邊走就可以 切入索普拉大街(Via Banchi di Sopra), 並看見薩林貝尼宮出現在左方。 | |
薩林貝尼宮(Palazzo Salimbeni)是我們在 錫安納的解散和集合地點。此宮目前也是 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錫安納蒙特帕斯基 (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found in 1472)銀行的主要辦公室。 | |
薩林貝尼宮前的薩盧斯蒂奧.班迪尼 (Sallustio Bandini)雕像由蒂托.薩羅基 (Tito Sarrocchi)創作。班迪尼.皮科洛米尼 (Bandini Piccolomini)家族以其輩出顯赫人物而 著稱,代表了錫安納古老而權威的Bandini家族的 延續。班迪尼家族的成員在加入皮科洛米尼家族 之前,自13世紀中葉起就因擔任重要的政治和 行政職務而在共和國中享有盛譽。 | |
這次雖然看不到什麼東方面孔,古城鑲崁的 中文標語應該暗示從前有很多中國遊客。 | |
聖克里斯多福羅(San Cristoforo)教堂 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位於錫安納市北部 托洛梅廣場(Piazza Tolomei)。廣場對面是 托洛梅宮。最初是建於11世紀至12世紀的修道院。 13世紀期間,修道院曾是錫安納共和國議會的所在地。 這座教堂在1798年的地震中遭到嚴重損壞,如今, 除了更新的正面外牆,教堂側面長度也已被縮短。 | |
沿著索普拉大街(Via Banchi di Sopra), 可以一路通往康波廣場,途中會經過這家 Nannini店。要記住此地是因為它提供免費 廁所,之後也購買了一些東西來回饋。 |
康波廣場(Piazza del Campo)
康波廣場是托斯卡納大區錫安納歷史中心的主要公共空間,被認為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它以其美麗和建築完整性而聞名於世。共和宮(Palazzo Pubblico)及其曼賈鐘樓(Torre del Mangia)以及各種貴族宮殿圍繞著貝殼形廣場。西北邊緣是蓋亞噴泉(Fonte Gaia)。每年兩次的錫安納賽馬節在廣場邊緣舉行。廣場也是年度公路自行車賽 Strade Bianche 的終點站。
這個露天市場是十三世紀之前建立的市場,位於錫安納三個山坡社區交匯點附近的一個斜坡上:卡斯泰拉雷(Castellare)、聖馬蒂諾(San Martino)和卡莫利亞(Camollia)。錫安納可能有早期的伊特魯裡亞(Etruria)人定居點,但它並不是一個相當大的羅馬定居點,而且康波廣場並不像有時暗示的那樣位於羅馬論壇的遺址上。廣場於1349年用魚骨圖案的紅磚鋪成,上面有八行石灰華,將廣場分為九個部分,從公共宮前的加維諾內(中央排水口)口向外輻射。分區的數量被認為是九人(Noveschi)統治的象徵,他們在1292年至1355年間在錫安納中世紀輝煌的鼎盛時期佈置了康波廣場並統治著錫安納。康波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城市公共生活的焦點。十一條狹窄、陰涼的街道從廣場向城市輻射。
廣場兩旁的貴族宮殿是當時統治城市的家族的住所,例如桑塞多尼(Sansedoni)家族、皮科洛米尼(Piccolomini)家族和薩拉西尼(Saracini)家族。他們的房屋擁有統一的屋頂線條,刻意建造是為了表現出一種禮儀感,與早期的高塔房屋形成對比——被視為公共衝突的象徵——比如在距離錫安納不遠的聖吉米尼亞諾(San Gimignano)仍然可以看到。在錫安納的法規中,規定了公民和建築禮儀:「......它回應了錫安納市的美麗,並滿足了同一座城市的幾乎所有人對沿線任何地方重新建造的任何建築物的滿意度。公共通道…與現有建築物保持一致,一棟建築不會比另一棟建築突出,但它們應平等地佈置和安排,以便美化城市臻於登峰造極。」這些的統一晚期哥德式房屋部分受到建造牆壁的磚塊的一致性的影響:製磚是公社的壟斷,公社確保標準得以維持。共和宮牆腳下是晚期哥德式聖母教堂,是錫安納人在1348年可怕的黑死病結束後根據投票決定建造的。
歡樂噴泉(Fonte Gaia)建於1419年,是向市中心供水的管道系統的端點。它取代了早期的噴泉(該噴泉於1342年水管施工完成時竣工)。在九人委員會的指導下,建造了許多英里的隧道,將渡槽中的水引至噴泉,然後排到廣場的周圍。
現在的噴泉是吸引眾多遊客的中心,它的形狀是一個長方形盆地,三個側面裝飾著許多淺浮雕,描繪了被古典和基督教美德包圍的麥當娜,象徵著在讚助下的好政府麥當娜的。白色大理石蓋亞噴泉最初由Jacopo della Quercia設計和建造,他的盆地兩側的淺浮雕保存在大教堂廣場的聖瑪麗亞斯卡拉教堂中。1419年噴泉上的原始女神鵰塑於1866年被蒂托.薩羅基(Tito Sarrocchi) 的免費複製品所取代,他省略了雅科波.奎爾西亞(Jacopo della Quercia)的兩尊裸體雕像,雷亞.西爾維亞(Rhea Silvia) 和阿卡.拉倫蒂亞(Acca Larentia),十九世紀的城市的神父們認為這些雕像過於異教或過於裸體。1419年,雅各布.奎爾西亞(Jacopo della Quercia)的裸體雕像建成後,是自古以來第一批站在公共場所的兩個裸體女性雕像。
康波廣場之一,如果時間允許, 可以登上鐘樓,俯瞰康波廣場美麗的扇貝造型。 | |
康波廣場之二(歡樂噴泉正逢整修) | |
歡樂噴泉(Fonte Gaia)(取自維基)
By MM - Own work (Original text: Self made photo),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 index.php?curid=1425580 | |
康波廣場人像照 | |
曼賈鐘樓(Torre del Manjia) | |
曼賈鐘樓下方的涼廊(Loggia)特寫 | |
錫安納市政廳就在康波廣場的鐘樓旁邊 | |
錫安納市政廳內庭 | |
市政廳內庭天井 | |
錫安納市政廳購票處(可入內參觀)。 | |
罕見的紅鴿子在康波廣場的紅磚上 悠閒地散步。 |
錫安納大教堂(Siena Cathedral/Duomo di Siena)
錫安納大教堂是錫安納的中世紀奇蹟。這座大教堂最初供奉聖母瑪利亞,建於1215年至1263年,融合了法國哥德式和托斯卡納羅馬式元素等建築風格。採用拉丁十字佈局設計,帶有突出的耳堂,其圓頂和鐘樓是突出的特徵。內部和外部都擁有複雜的大理石作品,白色和綠黑色大理石交替出現條紋,象徵錫安納的顏色。
大教堂的歷史與1058年主教會議等重大事件交織在一起,教宗尼古拉二世在這次會議上被選中。這座建築由大教堂石匠行會監督,於1196年開始,持續了幾個世紀,其中包括1348 年黑死病的中斷。雖然計劃進行擴建,但從未完全實現,使大教堂只剩下目前令人印象深刻但不完整的結構。
尤其是西立面以其華麗的設計吸引遊客,三個門戶裝飾著雕塑和裝飾元素。立面工程於1284年左右在喬瓦尼.皮薩諾(Giovanni Pisano)的指導下開始,並在隨後的建築師的領導下繼續進行改造。上層立面於1360年至1370年間竣工,展現了哥德式影響力和複雜的雕像。
在大教堂內,遊客會遇到藝術和建築的寶庫。大理石馬賽克地板覆蓋了整個大教堂,展示了舊約中的場景、寓言和美德,由不同藝術家幾個世紀以來精心製作。內部也擁有著名的藝術品,包括多納泰羅(Donatello)的《希律盛宴(The Feast of Herod)》以及貝尼尼(Bernini)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作品。講壇由尼古拉.皮薩諾(Nicola Pisano)等人雕刻,描繪了基督生平的場景,是哥德式雕塑的早期傑作。此外,大教堂內的小教堂裝飾著平圖里基奧(Pinturicchio)的壁畫和貝尼尼(Bernini)的雕塑。與佛羅倫薩或比薩不同,錫耶納沒有建造單獨的洗禮堂,洗禮池位於唱詩班東灣下方,有多納泰羅和雅各布.奎爾西亞(Jacopo della Quercia)等著名藝術家的雕塑。
近年來,考古發掘在大教堂下方發現了一個地下室,裡面有守護聖人的遺物以及可追溯到 12世紀和13世紀的壁畫。錫安納大教堂以其豐富的歷史、輝煌的建築和藝術瑰寶,不斷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讓人們一窺義大利的文化和宗教遺產。
從康波廣場走到錫安納大教堂 會經過一些別具特色的拱門 | |
錫安納大教堂正面 | |
稍微側一點才看得到鐘樓 | |
錫安納大教堂人像照 | |
錫安納大教堂的對面是斯卡拉聖母堂 (Santa Maria della Scala) | |
斯卡拉聖母堂前的多角星裝置藝術 | |
錫安納大教堂的背面 | |
錫安納大教堂側面及鐘樓 | |
大教堂未完成的中殿擴建(nave extension) | |
教堂貼心地把內部必遊處都標示了。 | |
正殿祭壇(altar) | |
描繪「最後的晚餐」的彩色玻璃窗 | |
講壇(The pulpit) | |
馬廄的耶穌誕生在許多天主教堂都可見。 | |
有天使的柱子和祭壇(altar) | |
祭壇的對面 | |
中殿(Nave)和圓頂(Dome) | |
對稱之美 | |
施洗者聖約翰教堂位於左側耳堂(transept),在 這座教堂的後面,上方矗立著多納泰羅(Donatello) 創作的約翰的青銅雕像。下方有一座15世紀的 洗禮池。 | |
大教堂油畫集錦之一 | |
大教堂油畫集錦之二 |
圖書館入口左側的皮科洛米尼祭壇畫(Piccolomini Altarpiece)是倫巴底雕塑家安德里亞.雷尼奧(Andrea Bregno)於1483年創作的作品。這幅祭壇畫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較低壁龕中的四尊雕塑是年輕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501年至1504年間創作的(26到30歲):聖彼得(St.Peter,左下)、聖保羅(St.Paul,右下)、聖格雷戈里(St.Gregory,右中)和聖庇護(St.Pius,左中)。祭壇頂部是《聖母與聖子》,這可能是雅各布.奎爾西亞(Jacopo della Quercia)的雕塑。 |
夜探古城-聖吉米娜諾(San Gimignano)
聖吉米娜諾坐落在義大利托斯卡納風景如畫的錫安納省,是一座迷人的中世紀小鎮,以其建築奇觀而聞名,贏得了「精美塔樓之城」的美譽。它的天際線由大約十幾座保存完好的塔樓佔據,被稱為「中世紀的曼哈頓」,喚起一種永恆的美麗和歷史感。聖吉米娜諾位於連接羅馬與法國的路線上,利用其交通的便利性發展商業與貿易,於12到13世紀登峰造極。1199年就成為自由都市,但是由於皇帝派(親法國)與教皇派(親羅馬)的對立導致長達200年的內亂。當時因為軍事防衛的理由兩派相互建築數十公尺的高塔多達72座。小小的城市中高塔林立的景象也象徵著財富以權利。聖吉米娜諾在1348年黑死病的大流行之後開始式微,1353年與佛羅倫薩合併後城市建設就停滯不前,目前只殘存14座高塔。
該地因其豐富的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市政宮(Palazzo Comunale)和學院教堂(Collegiate Church)等地標建築顯而易見。聖吉米娜諾的文化延伸到了它的美食,包括藏紅花(saffron)、佩科里諾(pecorino)起司和聖吉米娜諾維納恰(Vernaccia)葡萄酒,反映了該地區的烹飪傳統。
聖吉米娜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個古老的伊特魯裡亞(Etruria)村莊,其現在的名稱歸因於主教傑米尼安努斯(Geminianus)在5世紀的干預,以保護該城鎮免受入侵的匈奴人(Huns)的破壞。在整個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聖吉米娜諾作為天主教朝聖者沿著弗朗西傑納(Francigena)路線前往羅馬的重要一站而蓬勃發展。農業貿易,特別是藏紅花和維納恰葡萄酒進一步推動了其繁榮,促進了充滿活力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然而,聖吉米娜諾的歷史也見證了衝突的時期,特別是圭爾夫(Guelphs)派和吉伯林(Ghibellines)派之間的衝突,以及顯赫家族之間的內部競爭,這些都刺激了作為權力和聲望象徵的高聳塔樓之建造。1348年毀滅性的黑死病破壞了這座城市的黃金時代,導致其屈服於佛羅倫薩的統治,並隨後陷入停滯,直到19世紀。儘管經歷了時間的摧殘,聖吉米娜諾的中世紀魅力依然存在,被認為是遊客和藝術家的天堂,被其永恆的魅力和建築奇蹟所吸引。
如今,聖吉米娜諾成為義大利文化和遺產不朽精神的見證。其迷宮般的街道、堅固的城牆以及水井廣場(Piazza della Cisterna)和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等標誌性廣場吸引遊客探索過去的時代。該地的遺產透過其教堂、市政建築和藝術珍品得到體現,包括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和利波.梅米(Lippo Memmi)等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藝術家的作品。作為一個文化標誌,聖吉米娜諾為文學、藝術和電影提供了靈感,使其迷人的精髓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話說,我們參加佛羅倫薩當地一日遊(比薩、波焦艾拉吉酒莊、錫安納、聖吉米娜諾)而省去自己開車之累,然而,這種一天之內到四個地方的行程其實是非常趕的,這在夏天晝長夜短的情形下行得通,但是在冬天晝短夜長,後面的景點就會變成「夜遊」,原本幾乎要放棄聖吉米娜諾這個點,想說晚上還能拍出什麼鬼,結果沒想到在現代相機夜拍能力大耀進的前提下,加上晚上古城夜照彩燈、遊客又少,出片的效果反而不輸白天,令我有意外的驚喜。
聖吉米娜諾3D地圖之一 |
聖吉米娜諾3D地圖之二 |
聖吉米娜諾城門。雖然天色已黑, 但是城裡貼心的打光讓我們黯然失色 的心情變得五彩繽紛,進門後沿著 聖喬瓦尼街(Via S. Giovanni)一路 往前走就能逛到主要景點。 | |
走著走著,會先看見庫尼亞內西塔 (Torre dei Cugnanesi),它與巨大的 庫尼亞內西宮(Cugannesi Palazzo)一起 構成了為保衛附近的貝奇拱門(Becci Arch) 而建造的建築的一部分。拱門是城鎮向南的門戶, 通往城鎮廣場的政治和宗教中心,溝通這個小廣場 和水井廣場。庫尼亞內西宮大約與塔樓同時建造。 與許多中世紀建築一樣,它的一樓有一個木製畫廊, 環繞整座建築。剩下的就是支撐它的支架, 在上層清晰可見。在這個堅固的框架之上是另一座 形狀非常奇怪的宮殿:它看起來像一座堡壘。 事實上,它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城牆的一部分。 | |
貝奇塔(Torre dei Becci)是聖吉米娜諾現存的 十四座塔樓之一。它靠近古老的貝奇拱門(Arco dei Becci),俯瞰聖喬瓦尼街(Via San Giovanni)和 水井廣場(Piazza della Cisterna)。這座塔的歷史 可以追溯到13世紀,鄰近的建築也可從因諾琴蒂大街 (via degli Innocenti)進入。塔的外觀非常簡單: 它有一個方形底座,由可見的規則草稿建造而成, 在最高部分成為一個細長的草圖;主側面有罕見的 狹縫開口。貝奇家族是一個商人家族,在聖吉米尼娜諾 的黃金時代擔任重要的公職。 | |
惡魔塔(Torre del Diavolo)位於水井廣場(Piazza della Cisterna),在科爾特西宮(Palazzo Cortesi) 的側面。傳說塔主長途跋涉歸來,稱塔因惡魔的緣故 而長高了,因此得名「惡魔塔」。它設有酷刑器具 博物館(Museo della Tortura),提供該主題的 科學展示。它由白色鈣質岩石製成,頂部有支架 (bracket)。水井看到了嗎? | |
水井廣場(Piazza della Cisterna)是三角形的, 這是另一個角度。圖中粉紅色、綠色的塔分別為 主教座堂廣場的大塔(Torre Grossa)、疥瘡塔 (Torre Rognosa)。左邊較那兩座沒有打光的塔 分別是佩拉里宮塔(torre del palazzo Pellari/左) 和阿丁赫利塔(Torri degli Ardinghelli/右)。 | |
據導遊講,這家Gelateria Dondoli冰淇淋店 是全世界最佳,雖然去前我質疑,但是義大利 冰淇淋本就有名,該店即使不是最佳,但以 其口碑之大,也絕對非浪得虛名。 | |
仔細檢查了招牌,確認是真的「世界第一」! (看招牌下的小字) | |
店就快要關門了,有些口味已經銷售一空。 吃起來介於傳統義大利冰淇淋的濃稠綿密與 美式冰淇淋的水感之間,總之非常好吃! | |
冰淇淋店的名人留跡 | |
主教座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由左至右分別是 市政宮、大塔(Torre Grossa)和學院教堂 | |
市政宮(Palazzo Comunale)。右邊的塔樓就是 聖吉米娜諾最高的大塔(Torre Grossa) 大塔建於1310年,高54公尺(177英呎), 它是托斯卡納最著名的中世紀塔樓之一。 | |
聖瑪麗亞蘇泰大教堂/學院教堂(Duomo Basilica Collegiat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 |
學院教堂的後方是它的鐘樓(Campanile della Collegiata),鐘樓在這個狹小的廣場上很容易 就被學院教堂擋住而忽略。 | |
疥瘡塔(Torre Rognosa)、奇蹟塔(Torre Chigi) 也在主教座堂廣場。疥瘡塔是一座51公尺高的塔樓, 建於13世紀,先後由Gregori家族、Oti家族擁有, 它是鎮上保存最完好的塔樓之一,也是第二高的塔樓 (第一高的塔樓是格羅薩塔[大塔])。 | |
疥瘡塔下的涼廊放置著耶穌馬廄誕生像。 | |
圖中深藍色的薩爾武奇塔(Torri dei Salvucci) 是座雙塔,位於Via S. Matteo,圖中它的後方 就是大教堂廣場。薩爾武奇馬焦雷塔 (Torre Salvucci Maggiore)是雙塔中較高的 一座,有部分樓層供遊客出租。 | |
由大教堂廣場望向薩爾武奇塔,右邊較矮的塔是 佩蒂尼塔(Torre Pettini),它也位於聖馬泰奧街 (via San Matteo)。 | |
夜深人靜的古道。半現代化的錫安納還可以 看到連鎖服飾店、銀行等,而聖吉米娜諾 就像是古城中的古城,彷彿是一顆中世紀的 時間膠囊。 | |
夜間的古磚道不時有來往車輛將古代拉回現代。 | |
聖吉米娜諾城門口旁的封面圖示與我心中 此地的最佳取景不謀而合。 | |
全文完 |
隨行視頻
錫安納-康波廣場(Siena - Piazza del Campo)
錫安納大教堂(Siena Cathedral/Duomo di Siena)
聖吉米娜諾-Gelateria Dondoli冰淇淋店和水井廣場(Piazza della Cisterna)
聖吉米娜諾-主教座堂廣場(San Gimignano - Piazza del Duomo)
附錄
1, 錫安納大教堂Duomo di Siena
2, 一日遊停留時間(不包含中途的交通)
Pisa: 60 minutes
Poggio Ai Laghi: 90 minutes (including Lunch)
Siena: 90 minutes
San Gimignano: 60 minutes
迴響(2) :
- 2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24/04/28 18:29大多數的遊記讀來硬梆梆,但寫錄出來時一樣的痛苦,難為您了,難為讀者。🤪這種文化之旅是否有趣常是因人而異,好笑的是,去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會喜歡,去過才知道,也才更了解自己。義大利在我遊記系列中花了最多的篇幅,主要是文化內含豐富,所以花了一點心思在細節上,比起自然風景類景區的遊記撰寫,記述歷史人文內容耗時費力,也無暇顧及讀者的耐心了。
下一集推出的佛羅倫薩包含博物館,會更難看下去(我住在以博物館林立的華府,但是逛博物館都沒有像在佛羅倫薩這麼認真),該地旅館老舊,城市規模也不大,但是竟然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點,記載雖然有些枯燥,所幸,我寫文有點像是填寫人生回憶錄中的小篇章,沒有想太多其他方面,算是求仁得仁吧。
好久不見,歡迎光臨!fushengpoet 於 2024/05/01 11:25回覆 - 1樓. 米若絲2024/04/23 12:26一天看四個地方,物超所值,時間有限只能這樣了,
入夜大部分的店關光光,要吃個飯買瓶水都有困難。酒莊那一站我覺得挺花時間的,我不喝酒,所以在意的是其他三站,但是也沒有只含其他三站的行程,所以只能將就一下,所幸最後一站「夜遊」的效果還不差,算是另一種體會吧。
歡迎光臨!fushengpoet 於 2024/04/25 12:0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