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瀧谷 / Tony Takitani 》由市川準執導,尾形一成及宮澤理惠主演,著名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配樂。
我喜歡巿川準透過「鏡頭」和「音樂」所表達出的村上春樹。
由市川準導演執導的《東尼瀧谷》,一幅幅擬似翻閱書本扉頁般流動而簡約的畫面,讓人好奇地想看出情感的方向。灰藍的色調下,氛圍偶爾有些感傷,有些虛無,角色自然亦自我,非常接近村上春樹一貫形塑的小說人物:跟現實保持距離,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脫節,有自己的步調和自己的世界。
導演以詩意的旁白串連平行移動的鏡頭,男女主角在看似不經意卻又重要的時刻,適時接話、回應,讓觀眾不知不覺溶入其中去體會劇中人物孤獨心靈的私密空間,像極了劇場的演出,頗有臨場的效果。坂本龍一清脆單一不繁複的最低極限主義琴音貫穿全片,輕輕訴說著生命調性的疏遠與隔絶、對失去和遺忘的恐懼,一股蒼茫感滲入觀眾心中。
市川準拍出了村上春樹小說中的重要核心元素,精確點出人性的孤獨面。電影藉由父親省三郎、東尼瀧谷、東尼太太的遭遇,精巧高明地表現出三種不同的孤獨狀態。
東尼父親省三郎是一名爵士樂手,在戰爭時期歷經「生與死之間只隔一根頭髮的距離」以及戰後妻子生下東尼三天之後「轉眼間安靜死去」的巨大衝擊。之後不斷更換女伴,但終其一生並未再娶,隻身在各個城巿間游走演奏,「是一個不適合當爸爸的人」。他的生命型態彷若浮萍,沒有可附著的根,也沒有可執著的追求和情感的投注,隨波逐流反成了一種最嚴肅的生活方式。
在劇中著迷於各種華美服飾的女主角,衣著身形「像飛往南方世界的鳥」般自在、自然,給了東尼極深刻的印象。嫁給東尼之後,內心依然感到無恃無靠,對於美麗的衣服「只是很單純很單純的無法忍受」、「衣服好像可以填滿內在不足的地方似的」、「一看到衣服就會完全失去控制」的任性購買行為變本加厲。導演巧妙的以大量的腳步鏡頭,製造女主角在一間間高級服飾店貪婪流連的印象,呈現一種失重的人生狀態。
從小孤單長大的東尼瀧谷,擅長精密的的機械式圖畫,畫作被批評感覺不到體溫,自認為「畫具有藝術性和理想性」的說法「只是一種不成熟、醜陋和不正確而已。」直到遇到心儀對象,如過客般平行移動的鏡頭出現定格,生命方才有了佇足停留,有了欣喜的溫度。寂寞的心情被幸福取代的東尼,在現場聆聽父親的演奏,感覺父親的音樂似乎也跟著不同了。
世事多變,從走入婚姻到太太突然死亡,東尼的兩人世界再度被迫回到孤單一人。東尼在報上刊登徵人廣告,限定應徵者的身材和身高,希望找到能每日為他換上妻子所遺留下來的「堆積如山的七號洋裝及近兩百雙的鞋子」,以幫助自己適應妻子已經離開人世的事實。
東尼躺在空無一物的房間,再一次體會「孤獨就像牢獄一樣」,腦海中不時盤旋著那位身材酷似太太,面對滿室衣物鞋子卻不禁啜泣的女孩身影,像夢境般有著昨是今非,昨非今是的迷惑。人心的缺憾是痛苦的十字架,東尼最終焚毀那些他與父親和與太太聯繫的一切回憶,選擇讓自己虛空孤零。
《東尼瀧谷》不屬於情節性的電影,導演用許多意象符號表現一顆沿著寂寞心緒漫遊的心靈,在七十五分鐘的孤獨氛圍裡,我完全溶入並享受其中。
原著線上閱讀:
http://www.macobo.com/essays/epdf/MURAKAMI,%20Haruki%20-%20Tony%20Takitani.pdf
【後記 / 天馬行空 】
孤獨是生命的本質,在自主性的孤獨中,我們不必為浮面的需要而殫思竭慮;在孤獨中,我們更貼近自己的內心,有一種和人面對面時所不容易獲得的了悟。
試想,是否在獨孤的靜謐中,人與人的關係會更形密切?再者,在人際互動和孤獨自處中應該如何取得平衡?是否沒有了互動,最後只會讓人漫無節制地自溺於死寂中?沒有了孤獨,人的自我也將永遠被埋沒於它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之中?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8樓. 一畝桑田2014/07/03 11:55獨而不孤
獨自一人,
但並不孤寂,
這種意境,
如人飲水。
- 17樓. 冠慧~2014/05/28 22:42冠慧 來問安安
祝福 心滿滿
- 16樓. ............2014/03/26 23:45
愛姐ㄚ
連你也跟大家一樣了 文筆越來越強了
- 15樓. WWS2014/03/10 02:11精湛
把影片和原作介紹如此詳盡
字裡行間充滿文藝氣息
好片不容錯過
感謝精彩分享 - 14樓. 映月(休格)2014/03/08 00:24
「享受」孤獨,孤獨「享受」,是要學習的.
禪那=靜慮=於寂靜的定境中觀察器世間的苦,空,無常,因而放下執著,繼而獲得「解脫」的智慧,讓心無煩惱.
映月您好,歡迎來訪,也謝謝您寫下回應。@@
您說得極是。當人能放下執著,遠離一切分別心而漸近清明時,就有機會體驗如來本性中恆久清靜的圓融狀態,自然也就無煩惱了,我想這應該也是孤獨的意義和最高境界,而這些都是需要用心學習和努力修行才可得。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於 2014/03/10 23:30回覆 - 13樓. 柔怡2014/03/07 16:14喔對了
之所以知道這部片,是兩三年前找坂本龍一的音樂,無意中發現的
很高興妳寫了~
原來我們有這麼多共同的喜好,不論是作家,音樂或電影,真的太開心了!:)))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於 2014/03/09 10:45回覆 - 12樓. 柔怡2014/03/07 01:25村上春樹
記得最早一次拉手活動,談到我們有許多共同喜愛的作家,村上春樹是其中之一,陸荃也是我們想拉的人~
孤寂,經常是戲劇與小說最常表現的主題,加上不同的元素,創造出許多不同的劇情,但是最終還是回歸人們的內在本質。村上春樹筆下的人物通常都是寂寞的,在孤寂的世界如遊魂似的剩下內心空虛的形體,緩慢冷冽的氛圍看似輕,卻讓人如被霾霧包圍,沉重得跟著跌入情緒,至少我會如此。
看過《質數的孤獨》嗎?還有小愛之前「收集感動(一)」我介紹的《蓮花》,同樣都是描述兩個孤獨靈魂碰撞產生的火花,然而,跟這片《東尼瀧谷》一樣,孤寂的靈魂依舊適合獨自遊走在自己的世界。
蔣勳的《孤獨六講》說寂寞與孤獨是不同的東西,我認為寂寞是一種心靈狀態,是空虛而無助的。孤獨沒什麼不好,獨處讓我可以靜心思考,做我喜歡的事情,我樂於享受獨處的時光。但我想,前提必須是內心充滿寧靜與愛的飽滿狀態下,才能感到獨而不孤。我覺得天路那段闡述很好!
啊~要認真談起來,可以說上一大篇呢!
他的《挪威的森林》,小說和電影看了兩次,但我還是喜歡書中的描述,畢竟很多電影無法具體將書中人物心理轉折適當表現出來。村上春樹的作品充滿冷然孤寂的氣氛,我老公看《挪威的森林》發出疑問,怎小說出現那麼多自殺情節?主角認識的人大多自殺了!或許這是內心存在巨大寂寞的人最容易擺脫孤寂的方式吧!看他的作品經常會被無形的沉重感壓迫,像被一口氣堵住胸口,悶~~但迷人~~
就像對《質數的孤獨》一書產生的感想,如果質數註定是孤寂的,那麼就不要尋找同質性的質數,將質數加1,答案就有無限的可能。
這個1,可能是對萬物的悲憫,對周遭人事的關懷,也可以是多愛自己一點,或者找一個談得來的伴。於是,質數不再是質數,生命有了活力,生活從此有了期盼。
柔怡早安,謝謝綿長而仔細的留言,小愛看了很感動。
<挪威的森林>書中靜謐而哀傷的氛圍讓許多人迷戀。如此哀傷的小說,為什麼能在這個幾乎人人追求快樂,摒棄哀愁的時代裡深受歡迎?我想,在冷冽的巨大孤寂而不斷地以自殺結束性命的情節裡,村上透過小林綠亦營造了一種活下去的責任,這份精神、勇氣進而感染了男主角渡邊,讀者才得以不絕望地持續閱讀下去。(事實上村上其他小說也不停地出現「責任」和「勇氣」的主題,說到這裡,讓我聯想到好多齣日劇,哈!)
我很喜歡梭羅寫<湖濱散記>時的孤獨型式,那種在孤獨中的深度反省以及在孤獨中心靈自由自在的晃蕩,從中所得到的恬靜和穩定的休息,怎能不教人讚美啊!
柔怡說得好棒,如果質數注定是孤獨的,那麼就將質數加一,答案就有無限可能。藉由孤獨,我們從自己身上所開發出的資源和力量,讓個體不再是質數,同時也讓個體變得有無限可能。它讓我們和人的關係更形密切和諧,讓我們內心更柔軟而能悲憫萬物,讓我們更匠心獨運形塑生活而有著更多美好期盼...@@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於 2014/03/09 10:37回覆「蓮花」在妳介紹過後我就買了喔,還沒讀完就是了。(羞)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於 2014/03/09 10:57回覆 - 11樓. 漫步在雲端2014/03/06 18:38
摯愛的人離去
內心多半是孤寂的
除非有新的事務主移視線與心情
至愛驟然逝去時的悲慟和心裡排山倒海而來的巨大孤寂,教人不忍想像。
或許這就是人世的功課吧!我們如果能讓自己常保兒童的純真,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裡祥和有愛,勤於學習,如此的生命態度在面臨突然的巨大變化時,心境上和生活上就不會有太大的落差了。@@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於 2014/03/08 04:24回覆 - 10樓. 漫步在雲端2014/03/06 18:34
我的工作環境 環繞人與事
倒是滿羨慕安安靜靜獨處時刻
但很同意您的看法
互動 獨處要取得平衡才是
將當下生活上的人際互動與大小事務用心處理好,獨處時好好地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光,這樣就是健康平衡了。
謝謝漫步在雲端來訪和回應。
愛的記事簿 (宛如走路..) 於 2014/03/08 03:50回覆 - 9樓. 木頭...發呆ing2014/03/03 16:54
只讀過幾本村上的小說
之所以沒有再讀是覺得讀他的小說需要定力
否則會以為自己再繼續讀下去終將會迷途在濃霧裡出不來
也或許其實是怕自己會不想出來.....不過....看了小愛這麼深入的剖析
會覺得現在或許可以再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