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意義與內涵
2014/06/30 17:50
瀏覽14,05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文化的意義與內涵
廣義而言,所有「人為」的一切都是文化,這是人類為了生存及生活所做的一切設計,盼能達到更好的目標,有利於生存。
文化的內涵可分為可觀察與不可觀察兩部分,可觀察的文化,又有以下的區分:
1. 物質文化。人類為了在自然的環境下求生存,必須去獲取資源、面對挑戰,因此而有物質性的文化,如食衣住行等。
2. 社群文化。人類是群居的動物,與他人的關係密切,在相處過程中會有資源、權力分配,社會秩序維持等問題需要解決,因而發展出社群性的文化,如倫理道德、社會規範、典章制度等。
3. 表達文化。個人固然要遵守社會規範,但是當人面對自己的欲求,或認知上的困難、挫折、不安時,需要尋求內心的解答或滿足,因此發展了表達性的文化,如藝術、音樂、宗教信仰等。
不可觀察的文化就是人行為背後的價值、觀念系統,也可稱之為文化的內在邏輯。這些雖不可見,卻影響著文化的外在表現,也是與其他文化有所區隔的基礎。在中國文化當中重視家族的觀念,重視孝道的表現。
文化有以下幾點特質:
1. 是學習而來的。
2. 在特定人當中,觀念是共享的。例如紅色在華人文化當中代表喜慶,但在西方文化代表報例、血腥。
3. 會隨社會條件的改變而變遷。
4. 會有理性、非理性與不理性的部分。例如孝道應該是很好的社會福利觀念,屬於理性,但24孝從現在來看則有很多非理性的部分。此外古人纏足也是屬於不理性的部分。
面對不同文化,要了解:凡存在均有其功能、道理,要平等對待不同文化的學生,不要老覺得自己的文化比較好。
自訂分類:華語教學認證考試考古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