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音干擾談判 壞了國家大事 (自由時報)
2025/08/02 08:54
瀏覽103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文/魏思源
台灣這次遭課二十%稅率,與越南、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等亞洲新興製造國家相近。背後反映的是,美國欲防堵中國企業「洗產地」的策略,防止中資藉第三地繞過制裁,將產品包裝為他國製造再出口。川普政府藉此建立「關稅緩衝區」,阻擋中國科技供應鏈滲透全球。台灣因供應鏈緊密關聯,也被納入這場戰略布局。
此外,白宮尚未公布真正關鍵的「第二三二條款」半導體關稅方案。此條款關乎美國對戰略物資管制,若未來半導體加徵高額關稅,將對以晶片產業為主的台灣造成重創,甚至重塑全球供應鏈版圖。因此,社會應聚焦在後續談判,及早因應潛在風險,而非陷於眼前的情緒渲染。
在變動劇烈的國際經貿局勢中,操弄情緒很容易,但理性釐清背景、穩住談判節奏才是重點。台美貿易談判是漫長馬拉松,台灣不可鬆懈,更不應慌亂,唯有在拉鋸中爭取空間、穩健應對,才能換來真正長遠利益。輿論聲音可提醒決策者,但不可淪為情緒用事,否則會害台灣的談判團隊在關鍵時刻失去冷靜選擇的能力,這個責任誰都承擔不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