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賭徒阿爸,由恨轉愛大團圓
2024/12/13 21:18
瀏覽467
迴響2
推薦13
引用0
我那賭徒阿爸,由恨轉愛大團圓 @子若
《我那賭徒阿爸》已經完讀,總共花了7天,闔上書本的那一刻,我鬆了一口氣,大讚:「好看!」不過,轉念又想,說好看,好像自己沒有一點同情心。但,這本散文書,真是寫得很動人,我在捧讀的過程中,神經緊繃,一字一句地看楊索描述著她那「驚心動魄」的青春故事。
楊索總共有九個手足,她排行老二,從七歲起就跟著父親到處擺攤做生意,可是她父親的個性「優柔寡斷」,始終無法成事,家裡又有那麼多張嘴等著吃飯,生活壓力太大,賭博的吸引力又難以抗拒,最後終於一發不可收拾,連祖父過世都沒錢買棺材。責任心重的楊索為了讓阿爸有面子,就跑去跟人借錢,沒想到,借到錢後,阿爸又跑去賭博。從那時候起,也就是楊索十五歲,她就徹底對這個沒有責任感的阿爸絕望,下定決心不讓自己的人生跟著一起沉淪,於是在十五歲國中畢業後就離家出走,替人幫傭或到餐廳打工來養活自己。
然後,幾年過去後,她長大成人了,心底對阿爸長年隱忍的不滿卻如火山般爆發不可收拾,她忍無可忍,憤怒地對她阿爸咆哮:「廢人!汝一世人有啥麼路用?汝為啥物毋去跳淡水河自殺!汝除了打阮老母,汝兜能創啥物?廢人!糞圾!」(華文的意思是:「廢人!你一輩子有什麼用?你為什麼不去跳淡水河自殺!你除了打我老母,你還能做什麼?廢人!垃圾!)
不過,最後楊索還是與她阿爸和解了。那次激烈言語衝突之後,楊索的父親依舊賭性不改,而且越賭越有趣味,有一次還賭運奇佳,賭贏了90多萬元,他很開心地分給每個孩子五萬元,但是楊索拒絕接受,因為她認為父親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
她的父親看了這種情形,訕訕地對她說:從前他要養那麼多小孩,生活壓力很大,總是想一夜致富,沒想到這一生越陷越深。雖然楊索當時沒有接受父親的歉意,倒是把這些話聽進去了。
此後,楊索開始去回想她與父親的關係,意外想起了小時候她生病時父親抱著她去看醫生的情形。漸漸地,她有能力養家之後,她也會應母親的要求回家去團聚。最後,他們原本充滿「暴戾之氣」的原生家庭氣氛變得一團和氣。她寫到:除夕那天,一家人會一起聚賭,嗨到大半夜還不睡,直到她阿爸喊停為止。這時候的楊索,不但已能體諒母親的苦處,也能理解賭博對父親的誘惑力,一家人也學會如何相親相愛地共處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2) :
- 2樓. 旭日初昇2024/12/14 13:02
親情間,再深的不滿、怨恨,只要了解到其中帶有一絲的善意、不得不的理由,
即便不能全部化解,至少也多些諒解---。
謝謝旭日初昇的回應。^^
您說的是!
親子關係因為[血濃於水],更容易把[負面情緒]表達出來。很多時候,情緒表達相當直接傷人,以為是自己人可以這樣任性。
因為任性地表達情緒,就容易爆發激烈衝突(語言或肢體,或兩者,皆有可能)。衝突,雖然讓人很不自在,卻也是一種激烈人際溝通的型態,如書中楊索與她阿爸之間的激烈語言衝突,就把彼此心裡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了。所幸,楊索可以冷靜思考她阿爸的心聲,最後才能與她阿爸和解。。。
子若 於 2024/12/14 18:50回覆 - 1樓. angie0302024/12/14 06:46
子若,早安
經由妳的敘述,我也跟著妳進入楊索的回憶裡,楊索在不同的階段裡,對於父親的恨與愛都表現出來,其實這真得很不容易,最難得是有將父親無奈的話聽進心裡,進而轉化父女間的相處模式,結局是美好圓滿的,但過程卻是經過多少的衝突與對立,與楊索的自我思考,理解,包容與和解;難怪妳會說好看,確實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恭喜妳解鎖楊索的一本散文書籍,真棒。感謝angie的鼓勵與回應。^^
楊索這本書得到許多名家推薦,像是吳念真、陳芳明、陳雪、黃錦樹、劉克襄、蔡珠兒,後面三人還特地寫了推薦序。楊索在後記的部分有說到,她原生家庭的遭遇是一種[負面教材],我覺得她能體認到這點相當不簡單,這說明了她打從心底[寬恕]了她的阿爸。對我來說,她是台灣中下階層在社會上力爭上游的典範,很佩服她克服逆境的堅忍性格,很少有散文書可以讓我讀完如此震撼。。。
子若 於 2024/12/14 18:3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