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道,蝴蝶生態初探
2024/10/12 13:19
瀏覽893
迴響2
推薦32
引用0
蝶道,蝴蝶生態初探 @子若
近日開始捧讀吳明益的《蝶道》(二魚文化,2003年出版),發現為他寫序的人是台灣重量級作家陳芳明和劉克襄。
這兩位「寫序人」都對吳明益的書大力推薦,序文寫得誠摯感人,讓人可以感受到他們之間的「相知相惜」的好交情。
陳芳明曾經是吳明益的論文指導教授,對吳明益的治學態度固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吳明益請陳芳明為他作序,我可以理解這層因緣。
至於劉克襄和吳明益是甚麼關係,我還沒譜。但,我猜測兩人都是自然作家,大概也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吧?
昨晚的進度到第40頁,仔細地讀了書封和序文,還有一小部分吳明益的文字。赫然發現這本書的文字、攝影、手繪、設計,全部都是由吳明益自己一手包辦,真是「多才多藝」啊!
之前我就聽過吳明益寫的名作《單車失竊記》,其中據說有描寫關於蝴蝶生態的許多故事。我聽聽就算了,並沒有想一探究竟的意願。說不上來為什麼,那時就是沒有興趣。不過,九月底去圖書館借書時,在書架上尋尋覓覓之際,這本褐色書皮的散文書突然攫住了我的目光。我想,或許是時候該讀讀吳明益的書了。於是,就借閱了。
關於自然書寫,我是門外漢,以前也讀過一兩本,但都是關於植物的部分,現在捧讀的這一本,是紀錄蝴蝶生態的專書,想必有許多精采的敘述。
陳芳明從台灣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劉克襄則從自然生態觀察家的角度切入,由此可見,這本書所涵蓋的範疇有多廣袤。
陳芳明甚至說,吳明益是以「格物」的治學態度在觀察研究蝴蝶,對於吳明益近乎百科全書式的博學程度讚嘆不已。
劉克襄也呼應地寫道:「…各類龐雜知識的大量援引,更證明了他閱讀的活潑和自信,以及不泥於一式的學習…。」
從「百科全書」和「不泥於一式」這兩個關鍵語詞來看,《蝶道》應是很有看頭的一本書。是不是如此,且讓我探探看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2) :
- 2樓. 城市小農2024/10/19 16:00
蝶的肉身不只關乎美學,也關乎愛情、鬥爭、生存與演化預言…把蝴蝶寫得如此豐富與深入的正是所謂「溫度」吧!
寫蝶用心還得有用心地讀蝶人,這種契合乃讀書人一樂也。
謝謝城市小農的鼓勵與共鳴。
是的。《蝶道》作者吳明益的文字是有[溫度]的,他寫蝶的美學、愛情、鬥爭、生存、演化預言,在在都散發出迷人的特質。
讀書人,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許類似[星探],時時以【發掘好書】為樂。一旦發現了,就感到驚喜萬分。。。
在尋書過程中,有中意的,也有不中意的,能[相契]的,自該分外珍惜。
謝謝您的回應,日安! 子若 於 2024/10/20 05:02回覆 - 1樓. 阿丙0.62024/10/13 08:10
莊周夢蝶與真實人生,同一。
歷史視角與自然生態,交集。
看著阿丙格主的回應,我做了一些思索。半天後,我總算有所得。
我想,蝶與人之間最大的共通點就是:我們都是造物主的生物,我們都有生命力,都追求一個快意的生命過程。
在沒有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蝴蝶的認知僅止於牠們美麗的蝶翼(淺薄的審美觀而已),不知道牠們的蝶翼其實是種[求生]的防護罩。
這本書讓我了解到蝴蝶對生存條件也有著強大的危機意識感,打碎了我對蝴蝶的浪漫遐想。
此外,我問了一位是莊周迷的文史工作者,莊周為何會夢到蝴蝶?
他告訴我,那是一個關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辯證問題的故事。他還告訴我,台灣在日治時期曾經以蝴蝶作畫外銷到外地。
嗯,如此看來,蝴蝶跟人的關係很密切哪! 子若 於 2024/10/13 13:38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