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暖味/誤餐/滋容乳
2025/10/01 15:55
瀏覽326
迴響1
推薦12
引用0

如果有人唸錯字,讀錯音,你會不會糾正他?

我是不會的,除非是很熟很親近的人。有些人一碰就碎(或一碰就爆),我不想冒這個險。

更何況中國字博大精深,很難認識全面,日常對話只要能會意就行了,本來就沒有誰是國學老師。

隨著全球化多元化的資訊快速交流,許多新的外來的語彙增多,例如港台兩地都懂的“few”
(feeling), 母語人士一頭霧水啊。

還有一些字的讀音因地制宜—

例如“垃圾”,我們唸“肋色”,大陸唸“拉基”。

“攜帶”我們唸“希帶”,大陸唸“協帶”;知名旅遊網站“攜程”,大陸就唸“協程”。

“靚”這個字,在台灣唸“靜”,陳水扁的兒媳“黃睿靚”媒體都叫她“黃睿靜”;但在大陸“靚”唸作“亮”,歌手“張靚穎”就唸作“張亮穎”,沒有人叫她“張靜穎”。

但不可否認地,有些離譜的錯和國學程度有關。

在我初入職場的年代,有個職務是“聽打員”,負責將節目中的對話打成文稿,再後製成字幕放在螢幕下方。

通常聽打員都是工讀生,有一次他把“衣食足而知榮辱”,打成“衣食足而滋容乳”,唉喲,哭笑不得,他的國文老師該罰他抄書了。

還有一次很搞笑—有人托我順路買便當,指名要一家叫“誤餐”的,說它就開在馬路邊,不用繞路一定會經過。可我思來想去怎麼也對這家叫”誤餐“的店家沒印象,在馬路上轉了好幾回還是沒找到。後來才知道她口中的”誤餐“,其實是”悟饕“。我們口語溝通,若有文字我可能會聯想到,但她說”誤餐“的時候,進入腦海的意念以為那是一家為”錯過飯點“的人開設的餐廳,所以叫作”誤餐“,壓根沒和”悟饕“想在一起。

這真是差之千里,謬之千里啊!

交待正事還是要精準。

又有一次跟團旅遊,團中有位女文青,說話文謅謅,衣著披披掛掛像清朝人,總之很藝文範兒。

拉車太長,她暈車,人不舒服,接下來的水上活動便沒參加。

等大家玩回來和她會合時,有人問她好一點了嗎?她弱弱地說剛剛吃了一點”稠魚“,現在好多了。

大夥兒正一臉懵什麼”稠魚“啊?

有位大聰明反應過來是”鯛魚“啦!

哈哈哈哈!當時沒人敢笑,之後才偷偷笑成一團。

最近中國戰狼男星吳京口碑逆轉,人設翻車,遭全網群嘲,2015為電影宣傳的受訪影片被挖出來反覆播放,kuso再製。他在訪問中把男女主角之間似有若無的”曖昧“情愫說成”暖味“。風頭正盛時,這話過耳即逝,未曾造成話題,事隔多年卻被挑出來大肆揶揄。

有些藝人吃了沒文化的虧,讀白字時有所聞。例如古典美人劉詩詩把”沮喪“唸成“且喪”;楊冪把“莘莘學子”唸成“辛辛學子”⋯⋯。此乃稀鬆平常,不足爲怪,他們被笑,但很快過去,不曾像吳京這樣掀起全網旋風。

我認為問題不在於讀錯字,而在於他這個人。吳京把愛國人設當生意,收割韭菜,賺的盆滿缽滿。然而激情退去,回歸現實,發現大有落差,人們失落甚至受騙的情緒翻騰淹沒吳京虛假造作的“民族意識”、“愛國情操”,以致如今吳京得到反噬。

如果“稠魚”一說出自某位大嬸之口,見怪不怪就過去了;但換成腔調十足的女文青,反差太大,反而令人印象深刻,成爲那次旅遊的記憶點之一。

前陣子我做甜點時卡住了,文字寫不清楚,直接打電話問老師:“為什麼蛋糕表面龜裂了? 我該調整上火還是下火?”

老師:“什麼君?怎樣裂?“

我立刻改口:”龜裂(規裂)啦!“

老師一聽立馬解答。

唉呀,管他”龜“(均),還是”龜“(規),問題有解決最重要啦!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心情
上一則: 今年中秋
下一則: 倒反天罡的耍流氓
迴響(1) :
1樓. 安歐門
2025/10/02 10:10

如果要計較精確讀音,看著課本,台灣中小學生別活了,一團亂。

幾十年更改無限,兩岸的中文讀音早已各自經過「文革」,慘不忍睹,

怪不得古代中文沒有注音符號,配合各地方言隨便你唸。

其實無所謂,全世界的英語讀音也是百百種,聽得懂就好。

大差不差還能會意就給過,有的差太遠,不容易聯想,就真的有點困擾。不過現在大家好像也愈來愈聰明,對錯別字、白字愈來愈不在意......。如果這是全球必然趨勢,也只能接受了。 樂樂 陳2025/10/02 10:44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