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民族主義作為極權統治的工具:以當代中共政權為例
2025/09/03 10:03
瀏覽83
迴響2
推薦2
引用0
洪秀柱女士要參加中共93閱兵,並且表示她的理由是:抗戰勝利是全民族共同記憶。也就是說,她的行動,是出於中國民族主義的情懷,是有價值基礎的行動。這件事顯然並不只是特殊個案,而有其群體代表性。
我在網路上宣示我對民主制的肯定與對專制、極權體制的反對立場。照說,這應該是近於老生常談的說法,但是,長期以來,讓我感覺納悶的是,我的網路發文遭到許多人的質疑、批駁;乃至咒罵、羞辱。
我檢討整個對話的主要爭議焦點,大概還是在於「國家認同」這個議題。我認為中共是個專制、極權的統治政權,所以我反對接受中共的統治。從而,我表示同情台獨主張,甚至明白表示我認為台灣走向獨立發展,對台灣較有利,甚至於也對中國大陸有利。儘管我認為這是兩利的路線,卻因為我表示同情台獨路線、肯定它是手段理性的選擇,因而遭到了持續而強烈的批駁,還有咒罵。我認為這背後除了可能有中共的黑手在操作外,主要是一種中國民族主義情懷在起作用。
對於「中國民族主義」,我其實已經多次表示過我質疑,乃至不以為然的態度。我把它視為一種我群中心思維的產物,也把它和中國社會的自我防衛、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的態度相聯結。它是中國社會長期難以進步、難以真正脫胎換骨的重要因素。
中共利用民族主義情懷來維繫其政權,維繫其專制、極權統治,但是,卻也可能因此遭到民族主義的反噬。譬如習近平強調中醫,對西方的影響則常抱持疑慮與拒斥心態。這對中國的發展就很不利。改革開放如果讓中國進步,最重要的其實是「開放」,中國的改革如果不是朝向開放,其結果很可能就不是朝向進步,而是加碼鎖國,朝向衰退。
不過,我這裡的討論重點,還是在於民族主義與極權主義之間的聯結。極權主義可能利用民族主義作為工具,維繫極權政權。當然,最後的結果,對中國絕不是好事。而對今天的台灣來說,也是一種嚴重的危機。因為它可能讓台灣失去對中共的抵抗意志。從而,也可能讓台灣失去現有的民主、自由。這種危機,迫在眉睫;但是,多數台灣人似乎並不很在意。所以,我更加覺得需要大肆呼籲、提醒。
一、民族主義與極權主義的交會
民族主義原本是近代政治發展的重要動力,它既可能激發人民對共同體的認同,推動民主建設與國家自決,也可能淪為政權維繫統治的工具,成為壓制多元、鞏固權力的幌子。尤其在極權主義體制下,民族主義往往被「工具化」:它不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情感動員,而是被政權自上而下編導,用來遮蔽內部矛盾、塑造敵人形象,並進一步合法化專制統治。
當代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正是此一現象的典型例證。
二、民族主義的工具化邏輯
極權政權將民族主義轉化為統治工具,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面向。

合法性補強:當經濟發展或意識形態本身失去號召力,政權便轉向民族主義,透過強調「民族復興」「國恥雪恥」來製造共同目標,轉移人民對現實問題的注意

建構內外敵人:民族主義最容易透過「敵我劃分」來被動員。極權政權會同時設定外部敵人(西方、日美台)與內部敵人(異議分子、少數民族),藉此強化集體恐懼與內聚力。

歷史敘事的壟斷:政權壟斷對民族歷史的詮釋權,將歷史事件包裝為政權的正當性來源。例如抗戰勝利被重新塑造成「共產黨領導民族抵抗侵略的勝利」,模糊國民政府的角色。

情感替代治理:當社會治理成本高昂,政權透過民族主義情緒的「廉價動員」,避免觸碰真正結構性矛盾(貧富差距、官場腐敗、社會不公)。

三、中共的民族主義策略

1. 儀式化的民族主義表演

2015年「93閱兵」、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當然,今天(2025.9.3)的閱兵更有這種意味。表面上是紀念歷史,但其實是權力秀場:以民族復興為號召,強化「中共是唯一能夠領導中國走向強盛」的意識。

2. 歷史的改造與壟斷

中共在教科書、媒體、影視中不斷重寫歷史。例如:抗戰勝利論述被改造成「中共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國民黨角色被淡化。圓明園、南京大屠殺等事件被強調為「民族受辱」的典型,用以培養「不能再被欺負」的集體心態。這些敘事既提供對外的仇恨對象,也為政權的強硬政策提供「歷史正當性」。

3. 對台工作的民族主義話術

「血濃於水」「同文同種」這些論述,表面上是民族情懷的感性訴求,實則是政權將民族主義作為統一的政治工具。對台灣人來說,這並不是溫情呼籲,而是威權統治的軟硬兼施策略。

4. 民族主義與軍事威懾的結合

民族主義並非只停留在口號層次。它經常與軍事展示相結合,如南海擴張、台海軍演,既是向外恫嚇,也是向內展現「民族強盛」的象徵。閱兵不只是軍力秀,更是民族主義的心理戰。

四、民族主義的矛盾與危險

民族主義可能導致情感消耗與現實困境。民族主義可以短期轉移民怨,但長期卻無法解決內部社會矛盾。當經濟下行、失業高企、民眾不滿時,過度訴諸民族主義只會加劇政權與社會的脫節。

民族主義可能與極權相互強化。極權需要民族主義來維繫合法性;民族主義則在極權的操弄下被扭曲為對外仇恨、對內壓制。二者相互強化,形成惡性循環。

民族主義可能導致國際孤立。民族主義動員往往帶來激進的外交姿態。戰狼外交、對台恫嚇,都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愈加孤立,反而傷害真正的民族利益。

五、民族主義的解毒之道

民族主義本來可能是一種文化自覺與共同體認同,但在極權政權手中,它被徹底工具化,淪為掩蓋專制統治與內部矛盾的煙幕彈。當代中共打出的「民族主義牌」,表面上是民族團結,實際上卻是政權維穩。

對台灣而言,辨識出這種「民族主義背後的極權操弄」尤為重要。中共的民族主義呼喚,並不是邀請台灣走向平等的共同體,而是要台灣走入極權體制的陷阱。真正能守護民族尊嚴的,不是民族主義情緒,而是自由、民主與人權。

當前台灣,有一種濃厚的質疑民主制的氣氛,而對中國民族主義情感擁抱聲浪卻不絕於耳。我並不認為這是台灣社會的主流心態。但是,會有這種「錯覺」很可能也不是偶然,而是某些勢力刻意操作的結果。如果它只是民主社會裡自然形成的眾聲喧嘩,也就罷了。但是,它不是,而且它還可能讓台灣沉淪,淪為中共臣虜。大家要深思、慎擇!


又及:

我對於部分主張台獨路線者的另類民族主義(台灣民族主義)也不甚以為然。

我偏向認為,台獨路線的合理性,主要是一種手段性的理性選擇。但是,如果從台灣民族主義思維出發,很可能就會讓台獨路線走得狹隘,容易遇到抵制力量。具體來說,台灣也有些人抱持中國民族主義情懷。外省人固然有較多這種人,但是,本省人裡也還是有一定比例的人抱持中國民族主義。這些人很可能會對台灣民族主義心存反感,甚至因此倒向對立路線,包括接受中共的統治。

總之,中國民族主義固然可能壓縮中國社會的發展,台灣民族主義對台灣社會的限制作用,其實也不遑多讓。最直接的不良作用就是製造台灣內部的撕裂、衝突。我認為不值得。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bill
2025/09/03 10:56
台獨與民主是兩回事,台獨也不能作為強化台灣民主的手段反而會弱化民主,因為台獨只會引來戰爭而戰爭無論勝負都會摧毀民主,無論如何長篇大論的文章也不能繞開這個簡單常識,版主真不懂這道理還是假裝不懂?
1樓. bill
2025/09/03 10:48
洪秀柱在2000年前從未批評過李登輝的台獨傾向,然而2000年國民黨連戰選不上總統無法延續李登輝路線後(其實後來討好中共的連戰原本也是李登輝人馬)洪秀柱馬上大肆批評李登輝,當時就有統派說她是假統派投機份子,現在健忘的台灣人又把她當成真正的民族主義統派,正如同曹興誠巴結中共的過往無礙於現在被台獨捧成英雄,所以台灣的所謂統派很多是假統而所謂獨派很多是假獨,假統假獨被當真正是台灣社會集體弱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