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看陸劇,估計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前幾年,有很多穿越劇、重生劇。最近這類劇情好像被禁了,但是,很多網路陸劇仍然呈現明顯套路情節,故事結構似乎可以做些歸納。典型的情節除了常常是主人翁從社會底層奇幻崛起外,真正更重要的其實應該是劇情中的霸凌情節,而霸凌的典型形式幾乎都是在反映階級矛盾。是有錢、有權階級霸凌無錢、無權者。被霸凌的對象常常是快遞、保安…之類的社會底層人物;而霸凌者則是富二代、官二代(官二代角色比較少出現,是不是因為太敏感,比較不敢碰觸這種議題?),或者是他們的扈從人手。霸凌形式除了暴力毆打外,也常常涉及言語譏嘲,譬如富者對貧者、上對下的階級輕視。
這類陸劇往往品質粗劣,卻常常出現,這很可能是反映(中國大陸)社會存在某種對階級歧視與霸凌現象的不滿、不平心理。
從網路陸劇的情節出發,很容易看到「霸凌」與「階級壓迫」的問題現象,這提供了一個很適合進行社會學分析的入口。以下,試著提出我的論述框架與分析,對「中國社會現實」進行較深層的揭示。
一、從網路短劇看中國社會:戲劇中的階級隱喻與心理補償
雖然這些短劇大多是虛構、誇張、戲劇性的,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沒有真實基礎。事實上,大量的戲劇套路(霸凌、復仇、逆襲)之所以受歡迎,恰恰是因為它們呼應了現實中大量被壓抑、無法言說、卻真切存在的社會情緒與不公經驗。
就像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說的:「夢是一種補償。」——這些短劇的「爽劇邏輯」(被欺壓的小人物,最終逆襲成功、打臉權貴)本質上是一種對現實壓迫的心理補償與集體夢境。
二、短劇中的霸凌與階級敘事:典型結構與社會隱喻
在上述劇情裡,被霸凌者的典型類型是社會底層的隱形人,譬如快遞員、保安、女服務生、外賣小哥、農村青年、孤兒或寄人籬下者。
這些人代表的是當代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低端人口」:制度性地被排除於上升通道之外的弱勢群體。
他們的痛苦在現實中往往被視而不見,但在短劇中成為共鳴的焦點。
霸凌者的類型大體是有權者的醜化化身。譬如富二代:炫富、傲慢、目中無人;官二代:雖然較少直接出現(恐怕是因為有政治審查),但經常透過「校董兒子」「董事長千金」等隱喻形式出現。
他們往往象徵著一種「既得利益階層」,其權力並非來自努力與實力,而是來自出身與關係。
典型的劇情結構,譬如在劇情初始,往往是小人物遭遇羞辱,毫無還手之力。劇情中段則出現轉機(譬如主角重生、穿越、有金手指、被高人賞識等)。劇情的高潮則是反擊成功,「打臉」權貴、贏得尊重、改寫命運。而結局是階級逆轉,富二代下跪道歉,小人物變身總裁、王爺、修仙大能。
這種粗糙、劣質劇情的普遍存在,正說明了真實生活中階級流動的困難與壓抑,因此才需要用幻想來達成補償。
三、現實對應:中國社會中的階級壓力與社會排斥
當今中國大陸社會存在明顯的階級分化,這是有現實根基的敘事。中國的吉尼係數長期高於0.45,超出警戒線(一般以0.4以上為超出警戒線)。而如果以甘犁教授在2012年公佈的吉尼係數0.61為準,那麼,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在全球已經屬於最高等級(不過,自那以後,中國大陸就不再公佈任何民間測算的吉尼係數數據)。
農民工進城務工,但難以落戶、子女難以就學,形成「半城市人」。
大量就業機會集中於服務業與低端勞動,形成新階級底層。
中產階級焦慮與社會上升通道的窄化,導致對權貴特權的不滿高漲。
這種劇情也反映社會對弱者的輕蔑文化。譬如快遞員被拒載、保安被歧視、農民工被排斥,這些在現實中顯然並不罕見。
而「階級不是靠努力改變,而是被固化」的社會氛圍,助長對弱者的冷漠與對權力的謳歌。
劇情其實也反映出權貴壓迫的制度默許。官二代、富二代在現實中透過關係網與資源壟斷壓制社會流動。這也是為什麼戲劇中的「復仇成功」更顯虛幻。
體制不容許真正的批判官僚階層,因此官二代常被轉化為抽象的「總裁之子」等形式出現,成為可被消費的權力代名詞,而非真正的社會改革呼聲。
四、為何這些劇情受歡迎?潛藏的社會心理
這種「爽劇」其實是壓抑社會的「自我療癒」。現實無法討公道,只能透過虛構反擊:「打臉現實」的劇情,其實是一種「心理自救」。小人物的成功逆襲,也滿足了觀眾的「替代性成就感」。
當人們對現實改革絕望時,就只能在虛構中尋求正義。正義無法靠制度實現,只能靠「天降神功」、「重生金手指」、「系統外掛」…,這說明了民間對公平制度的絕望情緒。
所謂「看戲過癮,現實繼續忍辱」的文化,反映了壓抑而無力的社會心理狀態。
五、結語:這些短劇不是離現實很遠,而是太貼近真實
這些陸劇與短劇中反覆上演的霸凌與逆襲,不是虛構的魔幻,而是對中國當代社會階級壓力、制度冷漠、以及社會正義失靈的潛在控訴。它們的盛行,本身就說明這個社會有極大部分的人,感到自己活在「被壓抑的位置」上。
因此,這不是「中國社會很美好」的證明,而是正相反:中國社會的美好,是建立在大量壓抑與不平之上的幻象,需要不斷用「故事」來補償現實中的缺失。
我會想要做以上的討論,除了反映我觀劇的直覺感受外,也因為有(粉紅?)網友極力建議我去大陸看看,也就是要我去真實了解中國大陸的美好。但是,要充分認識中國大陸這個龐大社會,其實是不可能的任務。每個人都只是瞎子摸象。比較靠譜的認識方法,大概需要類似大數據的做法,廣泛蒐集資料,再進行嚴謹的分析,然後做出判斷。但是,這個過程中,也還是很難保不出差錯。
反之,有些人的美好實際經驗,卻可能更會誤導認識。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限的實際經驗也可能會誤導認識。在中國大陸上的台灣人很可能大體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士,其中不乏富商;也可能是得到某些政策優惠的對象。從他們的眼中看到、感受到的,有可能是社會實況中的特殊部分,並不反映全局。
當然,我不能說,大陸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誤解多於了解;但是,保持這種警惕,可能會有助於真正的認識。
認識中國,是個大工程,也是個嚴肅而繁雜的工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9樓. 刁卿蕙2025/07/29 12:06
另,以中國人大量“潤”到美國,來證明中國没人權,是太粗糙的推論。那些有钱没钱都想往美国潤的人,有個主要心態:
外國的月亮肯定較圓,去成了就自動高人一等。
這種華人文化自卑的心理,其實不獨中國人有。
我碰到過不少歐洲人,包括先進的西歐人(文化水平肯定高於美國吧?)言談中也常會流露出移民美國的嚮往,更别提自由民主制下的台灣人了。
厭惡中國的台灣人以及受不了自己國家的歐洲人,真心扞衛的其實並不是“民主自由”。深谙社會心理學的格主,應該更容易透徹其中真正的原因。
近年,随着中西雙方資訊繭房的破除,或會形成一種較為平衡的觀點吧。
- 8樓. 刁卿蕙2025/07/29 11:23
有人建議格主到中國住段時間看看。
我則認為,您若懷抱着對西方不接地氣的遐想,到了中國,還是無法作出客觀比較的;更何況,還带着忐忒不安“随時可能被捕”的心情。所以先别去中國。
建議您去美國,從小城镇,到大城市,真正地生活。(第一原則:千萬别生病!)
等您全面接觸那裏的各種制度後,再踏足中國吧,或許這樣才可能有客觀的評價。
- 7樓. 刁卿蕙2025/07/29 08:42
不久前我曾在貴欄說過一段話(後自删):
美國的中產階级正快速消失中,不像東方/亞洲人,還有家庭親人做為最後的防護網托住,他們是直接重摔落地。而情況只會愈來愈嚴峻。
底下的這篇文章是udn記者據Tecnews所撰,可以證明本人所言不虚,其結論振聋發聩:
”所謂的「中產階級」也正在瓦解.....
馬克思曾警告,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為自身毀滅創造條件。批評者指出,矽谷的問題,並非一個偶然出現的故障,而是系統性後果。報告揭示社會螺旋式走向崩潰,根源並非自然資源的匱乏,而是刻意將財富累積置於人類生存之上的政策選擇。"
回到我前留言,好莱坞為什麽愛拍英雄片?這個國家的諸多系統表面光鲜,已難掩結構上積重難改的沉疴。平民無法逆轉,只能靠超人解救了。
格主長期頌讚西方體制,或因没在當地長期生活體會與觀察,所得的印象僅來自短期訪問/旅遊,再加上只願看被西媒刻意餵養的資訊,以致思维僵固。
誠然中共一黨獨大治理下的中國也仍有許多問題,但有識者已看出其自我進化與修正的努力與功效,中國方方面面正在提升。一味地看衰诋毁中國,只是一再地曝露出你的觀察與言論偏颇。
若您能將”社會學“理論,用在分析西方社會現況,或許較有意義,因為那畢竟是西方人構建出來,一條鞭的學院理論。
先别忙着回嘴跩文,請静静想想吧。
九個家庭掌控15%財富 研究:矽谷是社會崩潰的縮影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 6樓. 狐禪2025/07/27 21:50那美國劇中所透露的社會真象呢?敢想嗎?
- 5樓. 162025/07/26 20:36反中共 好的壞的一鍋反
虛構的故事 往往根據事實改編
小說影片為防萬一 會加註: 如有雷同 存屬巧合
格主認為: 太貼近現實
應該不至於
問:
大陸專制的中共政權 何以不嚴加管制壓制此類影片
反而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允許其製作播放?
文革倡導的破四舊立四新打倒孔家店
毛之共產中國時期 早已過去
舊時代某些古老的文化傳統仍然存留鄉間農村
因之 端正社會習氣 使之導入斐然向風 逝頻短片甚至AI 絕對遠勝於教條
中共敢不掖著藏汙納垢 敢開著蓋敞開心胸
讓海內外同胞看個夠 不欲蓋彌彰
自信來自底氣
指控新疆種族滅絕 56族是要減掉一族? 維族人口有1271萬
台灣原民政府承認的有16族
其中族群人口不足500人的有兩個
- 4樓. 刁卿蕙2025/07/26 13:21
哪個社會裡更歡迎這類屌絲逆襲的故事?
----------
好莱坞愛拍超人英雄劇,也是小人物逆襲,表現手法,發抒方式,每個社會不同。各有各的難與苦悶。大製作,可吊打全球。小成本戲劇,供平民吃瓜解熱。
除了總裁愛上你,你也可以看其他各類題材啊!
明知格主寫文套路的起承轉合,為什麽還來回應? 嗯, 這跟觀眾愛看熟悉的戲劇一樣的心理,没有意外,不需用腦,
- 3樓. 刁卿蕙2025/07/26 12:31
網路上無窮盡的那些大陸套路劇情,是不是也能夠反映這種對立情緒的強烈程度呢?
----------------
韓劇是這類戲劇的始祖,愈狗血愈賣座。已有编劇家出書教人寫作公式。
大陸人口多,製片數量比例當然就更多。
若把這些套用公式的影片當成反應現實,那就真的是傻子看戲了。
一個有意義的思考層面是,為什麼這種爛劇卻還一直被拍攝、播出?
因為它能夠讓人解氣,讓人得到心理補償。而這卻也反映社會中許多人的苦悶,覺得受委屈而難以伸張的苦悶。這類劇情多到爆,反映的是社會人心苦悶的普遍。
誰創始這種劇情沒那麼重要(也不會是韓國),重要的是:哪個社會裡更歡迎這類屌絲逆襲的故事? 出岫閒雲 於 2025/07/26 12:56回覆 - 2樓. bill2025/07/26 10:10
版主最好不要理會某網友所說的到共黨中國體驗一下的建議, 除非版主如同我一樣上網寫文章從來不用自己電腦, 否則以現在中共網路偵蒐力道說不定五毛們已經掌握版主身分, 有些被中共以國安理由關押的台灣人罵中共程度還不及版主, 建議版主別犯傻跑去共黨中國.
共黨中國電視劇裡頭現代戲很難吸引台灣人只有古裝戲還能看, 而古裝戲之所以還能看恐怕是因為極權社會現實很像古代專制社會, 戲劇如同夢境一樣經常與現實相反, 戲裏頭聖君賢相愈多代表現實中貪官惡霸愈多, 台灣的電視頻道有很多共黨中國電視劇應該不是因為台灣人喜歡看而是有某種勢力壟斷的結果, 台灣一百多個電視頻道除了本土劇和共黨中國電視劇以外幾乎只剩下美國日本南韓三國的電視劇, 台灣人很少看到歐洲國家電視劇更沒看過拉美西亞非洲電視劇, 個人一直懷疑有某種勢力想讓台灣人眼光限制在美中日韓四個國家.
“懷疑有某種勢力想讓台灣人眼光限制在美中日韓四個國家”
我不知道事情的底細。不過,我比較會想到報酬的考慮。能不能有利潤恐怕還是最主要的考量。 出岫閒雲 於 2025/07/26 10:46回覆我的確會有顧慮,近期不敢去大陸。不過,我並不認為我這輩子就再也不能去大陸了。
有人認為問題沒有那麼嚴重。對此,我不確定。但是,我也不打算冒險。我知道李明哲等人的故事。所以,還是小心些好。 出岫閒雲 於 2025/07/26 10:50回覆 - 1樓. 刁卿蕙2025/07/26 09:15
没看過韓劇?
韓國编劇家對这類體材的掌握,已可申遺了。
謝謝刁女士提醒,韓劇確實在這類描寫社會階級矛盾與霸凌現象的題材上發展得相當成熟,許多作品如《天空之城》、《財閥家的小兒子》等都提供了極具深度的批判視角,值得肯定與分析。
不過,我這次特別想從陸劇的角度來觀察,正是因為它所反映的,是中國大陸社會內部的階級結構與價值觀變遷。尤其是其中反覆出現的職場、服務業者、草根階層被羞辱或壓制的情節,不僅是戲劇公式,更可能在隱隱地反映真實社會中的權力結構與不平等處境。
當然,類似問題不限於中國或韓國,許多社會都有。但我認為,從文化產出中觀察某一社會的特殊矛盾與心理結構,本身就是很值得思考的社會學問題。這正是我提出這個觀察的初衷。
也許我還可以稍稍再加一句話,就是關於數量上的差距。這是所謂量變到質變的問題。網路上無窮盡的那些大陸套路劇情,是不是也能夠反映這種對立情緒的強烈程度呢?
出岫閒雲 於 2025/07/26 10:2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