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組織衝突管理的論述,何者有誤? |
(A)衝突源自組織交互行為 |
(B)傳統管理學界主張消除衝突 |
(C)行為學派認為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
(D)互動學派強調衝突並非絕對必要 |
[91年初考] |
D |
在組織衝突的研究當中,承認衝突的絕對必要性是那一個學派的看法? |
(A)傳統學派 |
(B)行為學派 |
(C)互動學派 |
(D)以上皆非 |
[90年委任升等 ] |
C |
下列何種非屬組織衝突的原因? |
(A)團體意識差異的影響 |
(B)專業分工的影響 |
(C)非正式組織的影響 |
(D)社會地位的影響 |
[82-89年普通考試] |
D |
賽門(H. Simon)認為「建立王國」(empire building)是造成組織衝突的原因之一,而「建立王國」主要是組織 何種運作所造成的結果? |
(A)分工 |
(B)授權 |
(C)控制 |
(D)協商 |
[]105年地特三等] |
A |
組織衝突中,個人遭受挫折後回復原始的反應傾向,常表現一種欠成熟的幼稚行為,稱為: |
(A)固著反應(Fixation) |
(B)退縮(Regression) |
(C)情緒孤立(Emotional isolation) |
(D)疏離(Alienation) |
[行政學] |
B |
下列何者不屬於組織衝突的要素之一? |
(A)必須有實際接觸 |
(B)存在競爭的條件 |
(C)產生交互行為 |
(D)目標或利益有歧異 |
[96年退除役四等] |
A |
組織衝突中,個人因挫折行為而不表露自我情感,將之壓抑在心理,久之所造成情緒上的冷漠,稱為? |
(A)退縮 |
(B)情緒孤立 |
(C)固著反應 |
(D)折衷反應 |
[82-89年普通考試] |
B |
組織衝突中,個人遭受挫折後回復原始的反應傾向,常表現一種欠成熟的幼稚行為,稱為: |
(A)固著反應 |
(B)情緒孤立 |
(C)退化 |
(D)疏離 |
[104年警察三等] |
C |
組織人員追求目標過程中常產生衝突。其中「既愛之又恨之」的矛盾心態是屬於下列何者? |
(A)趨避衝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
(B)雙避衝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 |
(C)雙趨衝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 |
(D)零和衝突(zero-sum conflict) |
[90年普通考試] |
A |
在組織內團體對團體的衝突因素中,下列那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
(A)工作的互依性愈高,愈不容易衝突 |
(B)職掌分明,角色清楚,衝突會減少 |
(C)競爭性團體中,成員考績不同,則合作減少,衝突增加 |
(D)合作性團體中,成員考績相同,則合作增加,衝突減少 |
[100年地方四等] |
A |
組織人員於追求目標過程中常產生衡突。其中「既愛之又恨之」的矛盾心態是屬於下列何 者? |
(A)趨避衝突(approach-avoidanceconflict) |
(B)雙避衝突(avoidance-avoidanceconflict) |
(C)雙趨衝突(approach-approachconflict) |
(D)零和衝突(zero-sumconflict) |
[93年原住民四等] |
A |
在組織中,形容一個人面對兩種不利的情況,產生「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無奈抉擇,謂之: |
(A)雙趨衝突 |
(B)雙避衝突 |
(C)趨避衝突 |
(D)兩難衝突 |
[1910年連江縣政府] |
B |
機關組織內的衝突現象固然不好,但也可能產生一些正面的功能,下列那一項不是衝突的正功能? |
(A)可以刺激彼此產生新點子 |
(B)可能擴大人員對組織變革的抗拒 |
(C)有助於人們釐清自己的觀念 |
(D)可以迫使人員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
[101年 地方三等] |
B |
賽蒙(H. A. Simon )認為組織欲解決團體間的衝突,組織必須經由四種過程來反應衝突,下列何者非其所指過程? |
(A)問題解決 |
(B)說服 |
(C)協商 |
(D)行政 |
[101年高考三級] |
D |
下列何者並非衝突與議價執行模式所應具有的基本命題? |
(A)執行過程在使決策者與執行者間對政策獲得共識及調適 |
(B)組織內部的權力分配狀態從未穩定不變 |
(C)組織乃是各種利益和權力資源爭取的衝突領域 |
(D)政策執行與否乃是相對的,須視參與者在議價過程中,其目標獲得維護的程度而定 |
[101年 原民四等] |
A |
下列何種組織理論認為「組織的衝突和不確定的環境是一種常態現象」? |
(A)組織文化學 |
(B)組織經濟學 |
(C)組織心理學 |
(D)組織政治學 |
[99年身心四等行] |
D |
下列何種組織結構設計方式,著重於建立公平的裁決與化解衝突爭議的結構,以確保對立雙方有一公平的論述? |
(A)公共組織的政治途徑 |
(B)公共組織的法律途徑 |
(C)公共組織的管理途徑 |
(D)全像圖的組織設計 |
[101年身心四等] |
B |
下列何者不是組織中衝突的定義內涵? |
(A)人類為了達成不同目標形成的鬥爭 |
(B)人類為了追求不同利益形成的鬥爭 |
(C)個人與團體間都可能有衝突發生 |
(D)政治學是研究衝突的唯一途徑 |
[106 地方特考四等] |
D |
有ㄧ位學者指出,組織間發生衝突的原因之一是這些組織都想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這位學者是誰? |
(A)休爾(F.Shull) |
(B)盧森士(Fred Luthans) |
(C)李維特(H. Leavitt) |
(D)賽蒙(H.A.Simon) |
[82-89年普通考試] |
D |
一個人因事實的限制,而處在「魚與熊掌」難以取捨的衝突困境時,這是屬於下列何種個人目標衝突的類型? |
(A)雙趨衝突 |
(B)雙避衝突 |
(C)趨避衝突 |
(D)雙困衝突 |
[100年警察三等] |
A |
根據路聖斯(F. Luthans)的「挫折-目標」衝突模式,個人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遭受挫折,不包括下列何 者反應方式? |
(A)攻擊反應 |
(B)趨避反應 |
(C)退讓反應 |
(D)固著反應 |
[106年身障四等] |
B |
個人在追求單一的目標過程中,卻出現「既愛又恨」的矛盾心理時,係指下列那一類型的衝突心理? |
(A)雙趨衝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 |
(B)雙避衝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 |
(C)趨避衝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
(D)單趨衝突(approach conflict) |
[97年 原民四等] |
C |
當組織與個人在目標上發生衝突時,不自覺地出現一些以前所習得的刻板性行為,請問這屬於下列何種反應? |
(A)攻擊反應 |
(B)退讓反應 |
(C)固著反應 |
(D)折衷反應 |
[102年 原民三等] |
C |
根據賽蒙(H. Simon)與馬奇(J. March)的見解,下列何者不是影響團體衝突的主要因素? |
(A)個人認知的差異 |
(B)團體內的差異 |
(C)參與決策的需要 |
(D)目標的差異 |
[ 106 地方特考四等]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