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德奧百年恩仇-江山代有強國出
2019/05/27 00:06
瀏覽10,638
迴響8
推薦142
引用0

我們印象中,德國人和奧地利人同文同種,同屬日耳曼人,同樣說德語,都是音樂強國,歷史上很多知名音樂家,不是德國人,就是奧地利人,假如有人問某個著名音樂家是那一國人?說奥地利或德國,猜中機會不小德國現在是歐洲第一强國,根據世界貨幣基金會(IMF)資料,2018年德國的國民生產毛額(GDP),高居世界第四,次於美奧地利則是第26,德國是奧地利的8.8倍,同一份報告,台灣是第20此外德國土地面積是奧地利的4.3倍,毫無疑問現在德國國力遠較奧地利强但歷史上1867年之前,奧地利才是日耳曼人的領頭羊。

 

1990年代初第一次去德國及奥地利,主要是到德國南部重鎮慕尼黑(Munich)出差,由慕尼黑去奧地利歷史名城,離兩國國界沒多遠的薩爾芝堡(Salzburg),兩城其實只有距離兩百多公里,在德國無限速高速公路上,只要一個多小時就可到,當天結束下午在慕尼黑的會議才四點多,就跟一個美國同事,兩個人開車直奔薩爾芝堡。

 

晚餐就在薩爾芝堡吃,點餐時跟餐廳員工閒聊,隨口問說妳們說德語?但回答卻很令人意外,她說不,不,我們說奧地利語,又追問德語、奥地利語是否不同?回答卻是幾乎相同」,那為什要分德語及奧地利語呢?2006年再訪奧地利,當年恰逢慕尼黑世足賽,也注意到不少奧地利球迷,會喝德國隊倒彩德奧之間似有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表像上兩國是兄弟之邦,但其實不止百年,歷史上六百年來,兩國之間有不少的兄弟鬩牆,及大大小小的恩怨。

 

德奧之間的恩怨,可能要從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e Empire)開始說起,神聖羅馬帝國是西元962~ 1806,長達近九百年間,是中歐地區政治上表面的共主;神聖羅馬帝國屬鬆散的君主制帝國,版圖約包括現在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匈牙利及捷克等地,皇帝不是世襲,由成員國推舉產生,皇帝對數百個成員國的約束力其實很低;法國啓蒙時代(Age of Enlightment)的思想家,也是公認啓蒙運動的領袖及導師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曾語帶諷刺的評論神聖羅馬帝國是「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Holy Rome Empire was in no way Holynor Roman, nor an Empire)」;帝國雖然以羅馬為名,事實上跟東西羅馬帝國,都沒甚麼關連。

 

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Habsburg Monarchy)1273年建立皇朝後,領土不斷擴張。更於1452~1806的三百五十多年間,被推舉連續出任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e Empire)的皇帝,所以這段期間,儘管只是表面,奧地利仍是德國前身-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的宗主國。

 

19世紀初,法國拿破崙(Napoleon)崛起,席捲歐洲,在拿破崙的威逼利誘下,神聖羅馬帝國在1806年走入歷史但沒幾年拿破崙旋風,也雲消霧散,為解決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及後拿破崙時代各國間的權利平衡,奧地利權傾一時首相,我們在歷史課本中都讀過的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主導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會後成立所謂日耳曼邦聯(German Confederation),也稱德意志邦聯,目的是在整合神聖羅馬帝國被廢除後,日耳曼各邦國的秩序,也是個鬆散的組織,但仍是由奧地利主導。

 

此時在邦聯內的普魯士王國(Kimdom of Prussia),國力逐漸強大,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已大到可以挑戰老大哥奧地利的領導地位,開始追求德意志民族的統一;1862年雄才大略的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出任王國的首相,人稱鐵血宰相(The Iron Chancellor)的俾斯麥,實行鐵血(Blood and Iron)政策,以追求德國統一;1866年,雙方終於暴發普奧戰爭(Austro-Prussian War),結果奥地利竟然失敗,德意志邦聯因此瓦解1867年俾斯麥刻意將奧地利排除在外,以避免統一的障礙,成立由普魯土主導的北德意志邦聯(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所謂小德意志邦聯,向統一德國的目標邁進;接著在1870年,為解決法國對南德意志各邦的幕後操控,普魯士再次發動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打敗法國,完成德國統一,德意志帝國(German Empire,德文: Deutsches Reich)於焉正式成立。

 

此時的德國實力已凌駕奥地利之上,六百年來奧地利是老大的情勢逆轉之後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一戰(19141918),表面上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Franz Ferdinand)夫婦,被暗殺事件是一戰起因,其實德意志帝國想趁此機會,入侵鄰國,挑起戰端,以爭奪資源,也是背後真正原因之一;但德意志帝國也在一戰戰敗後灰飛煙滅;20年後,原出生奥地利的一代梟雄希特勒,利用戰後德國民不聊生的狀況,鼓動民粹,更在二戰前夕的1938年,以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的口號,強行兼併奧地利,後來奧地利就被動的被捲入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死傷最多的二戰,漫天烽火從1939打到1945,足足六年,幾乎全世界都捲入。

 

納粹德國稱神聖羅馬帝國為德意志帝國的第一帝國,普魯士王國第二帝國,自己則為第三帝國;德國及奧地利是少數兩次世界大戰,都是戰敗國的國家,兩次世界大戰中,奧地利似成為德國挾持的棋子,使得奥地利從神聖羅馬帝國以來,數百年的泱泱大國,成為一戰之後的相對蕞爾小國,二戰後更被美英法蘇四強佔領,直到1955年才解除佔領,奧地利人內心之嘔與不平,其實不難想像清代詩人趙翼的七言絕句論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其實人類歷史上的大國崛起,不也是江山代有強國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熊布朗宮(Schoenbrunn Palace),熊布朗意為美麗泉水,也意譯為美泉宮,是皇朝的夏宮,雕梁畫棟,極盡奢華之能事,媲美法國波旁皇朝極盛時期之凡爾塞宮,完成於皇朝唯一女皇泰瑞莎當政(1740~1780)的鼎盛時期,當時哈布斯堡皇朝之國力財力,為歐洲各國羨慕上圖則是雙頭鷹家徽高掛的大門,下圖是美泉宮正面。

▲▼美泉宮的背面(上),及花園(下)

▲▼位在維也納市中心區皇朝的冬宮-霍夫堡宮(Hofburg),由正門進入之英雄廣場及利波登殿(Leopoldine Wing)(上)及霍夫堡宮另一面,由煤炭市場大街(Kohlmarkt)遠眺的聖馬可殿(St.Michaels Wing,下),右邊蒂米爾(Demel)烘焙坊,則是當年供應皇室糕點的專門店。

▲▼德國柏林市中心的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上),由普魯士國王腓特列威廉二世(Frederick William II)建造,1791年完成布蘭登堡門是柏林及德國的象徵標誌,見證德意志民族興衰,可說是德意志第一門或德國的凱旋門門上的勝利女神(下),1806年曾被拿破崙劫走,1814年拿破崙失敗,才又物歸原主。原建築二戰被毀,德國1990年統一後,2002年整建後重新開放。(摘自Wikipedia)

1870年的普法戰爭,德國贏得勝利,布蘭登堡門張燈結綵,慶祝德國統一,及德意志帝國成立(摘自Wikipedia)

▲柏林宮(Berlin Palace),也稱柏林城市宮(Berlin City Palace),位於柏林市中心,曾經是普鲁士王國的王宮及德意志帝國的皇宮,建築最古老部份興建於1443年,二戰時被毀,現正修復中,預計2019/9/14完成。(摘自Wikipedia)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旁,五星級的薩荷飯店(Hotel Sacher),是奧地利知名飯店,由權傾一時的奧匈帝國首相梅特涅的廚子-做出目前仍風行之薩荷蛋糕的薩荷(Franz Sacher),其兒子小薩荷1876年所成立的飯店,前面提到皇宮旁的蒂米爾烘焙坊也共同擁有薩荷蛋糕的專利權。

▲奧地利音樂家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在薩爾芝堡的塑像,莫札特1756年出生於薩爾芝堡,被視為音樂神童,六歲就會作曲,一生作曲包括20餘部歌劇,41部交響曲,50餘部協奏曲等共626首;莫札特20歲左右曾一度陷入低潮,脫困而出的是他的歌劇多美尼歐(Idomeneo),在德國慕尼黑的公演,也是說明德奧一家親現象。

▲奧地利另一著名音樂家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在維也納市立公園的金色塑像,也是知名音樂家約翰史特勞斯的兒子,1825 年出生,以圓舞曲著稱,像藍色多瑙河全球風行,被喻於奧地利地下國歌,也是每年新年音樂會最後第二首的曲目,而他父親的拉德茨基進行曲(Radetzky March),則是壓軸。

▲德國著名音樂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是所謂德國音樂三BBachBeethovenBrahms,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之一,左圖是德國來比錫(Leipzig)聖多瑪斯教堂(Thomaskirche)前巴哈的塑像,巴哈曾任該教堂詩班指揮右圖是孟德爾頌(Mendelssohn)1843年在萊比鍚為巴哈所立塑像巴哈曾長期在萊比鍚做事,死後也長眠在這裡。(摘自Wikipedia)

▲德國另一著名音樂家,也是三B之一的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昂(Bonn)右邊是貝多芬在波昂出生地,現在是貝多芬之家(Beethoven House)的博物館左邊照片是貝多芬在奧地利維也納的墓園,出生德國,長眠奧地利,也反映德奧一家親現象。(摘自Wikipedia)

▲神聖羅馬帝國西元1400年之疆域圖。(摘自Wikipedia)

▲紫藍色區域,是神聖羅馬帝國西元1600年之疆域圖,將該區域套在現有國界的情形。(摘自Wikipedia)

18141815年,奧地利首相梅特涅主導的維也納會議,之後成立的日耳曼或德意志邦聯的疆域圖,邦聯包含奧匈帝國(藍色)的奧地利部份。(摘自Wikipedia)

1867年爆發的普奧戰爭,奧地利失敗,日耳曼邦聯瓦解,普魯士國力開始凌駕奧地利,並成立綠色區域的北日耳曼或北德意志邦聯,將奧地利排除在外。(摘自Wikipedia)

1870年德意志帝國成立時的疆域圖,咖啡紅是原北德意志邦聯,黃色是德意志邦聯成立時併入的南德各邦,粉紅色是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後割讓給德國的亞爾薩斯(Alsace)及洛林(Lorraine)這也是我們中學國文最後一課一文的發生地,自普法戰爭之後,此地在法德之間數度易手,現在則屬法國。(摘自Wikipedia)

▲奧匈帝國的疆域,地圖上藍色國境線內皆是,一戰後帝國解體,疆域亦大幅縮減,原來的泱泱大國,只賸標奧地利及匈牙利部份,還分開獨立。(摘自Wikipedia)

▲現存放於維也納霍夫堡宮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皇冠(Crown),球頂飾有十字架的寶球(Orb),權杖(Sceptre)三項傳世寶物,說明奥地利才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正朔。(摘自Wikipedia)

1938年希特勒併吞奥地利,就是在霍夫堡宮英雄廣場二樓陽台宣佈遠處高塔建築,是維也納市政廳,廣場上兩座奥地利民族英雄,歐根親王及卡爾大公塑像仍矗立,奥地利也因此被動捲入二戰,後來更成為戰敗國,還被美英法蘇佔領十年。(摘自Wikipedia)

希特勒在奧地利Braunau am Inn的出生地,最右外牆淺橘黃色這棟三層樓建築,希特勒出生於1889年,當時Braunau am Inn屬於奧匈帝國,該地靠近現在德奧邊界,之後希特勒的青少年期在奧地利林茲(Linz)度過,希特勒是德奧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現象之一。(摘自網路)

維也納藝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Vienna,摘自Wikipedia)大門,成立於1692年,希特勒年少時曾夢想成為畫家或建築師,他曾在19071908年兩度申請進入該學院學習繪畫,但兩次都被拒絕,之後希特勒徹底絕望,1913年前往慕尼黑,改歸德國人,從事政治,20年後的1933年,就成為德國總理,接著掀起二戰,漫天烽火,造成無數生靈塗炭,歷史似乎開了世界一個大玩笑,假如當初維也納藝術學院錄取了希特勒,二戰是否可以因此避免呢? 天曉得! 

2015年在紐倫堡的拍賣會,以十萬歐元賣出希特勒,新天鵝堡的畫作,是到目前為止,希特勒賣得最高價的畫,買家來自大陸,有傳說希特勒遣世畫作高達千張。(摘自網路)

1971~1982任聯合國第四任祕書長,後19861992任奧地利總統的華德翰(Kurt Josef Waldheim)19421943曾任納粹國防軍(德文: Wehrmacht)情報軍官,美國還因此禁止華德翰入境美國,也是德奧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現象之一。(摘自網路)

▲二戰時德國著名重巡洋艦,滿載排水量18400噸的歐根親王號,是當時德國海軍第二大軍艦,卻是以塑像立在英雄廣場,兩名奥地利民族英雄之一的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命名,也是德奧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現象之一;戰後該艦交由美國海軍管理,且繼續服役。(摘自Wikipedia)

▲哈布斯堡皇朝霍夫堡宮的利波登殿(Leopoldine Wing),是現在奧地利總統府。

▲▼奧地利人似乎也認命的讓過去輝煌事蹟走入歷史,務實的著眼於目前身為「小」國的生存競爭,維也納似也由哈布斯堡王朝時之強烈的政治性格,變成文化與社會性格;現在維也納是很多國際組織的總部之所在,更有維也納聯合國辦公室(UN Office in Vienna,上,摘自Wikipedia);下圖是維也納聯合國辦公室附近多瑙河景色(Shyi-en Yao提供),河水真的是藍色的,多瑙河如夢似幻。

▲音樂無疑是哈布斯堡皇朝,留給奧地利最重要的資產,深厚的音樂底蘊一直留傳到現代,時至今日,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成為歐洲文化界的盛事,也是全球音樂界必要的儀式,照片是維也納金廳內部(摘自Wikipedia),金廳是公認音響效果世界第一的音樂廳,也是舉辦新年音樂會的地點,由維也納愛樂(Vienna Philharmonic)演奏,全世界直播,估計全球超過五億人觀看。

10/26是奧地利國慶日,2018年英雄廣場舉辦的國慶閱兵。(Shyi-en Yao提供)

2019/05/31 14:41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德奧百年恩仇-江山代有強國出」,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新聞頭條區網評,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直接連結到您的內容。

非常謝謝您在網路城邦的分享,但由於聯合新聞網首頁新聞頭條區更新相當頻繁,若你前往觀看已未見到網評的推薦連結,表示你的推薦內容已下線,首頁新聞頭條區已更新,請見諒。^_^

若前往觀看時,有原因不希望此內容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2019/05/31 15:01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德奧百年恩仇-江山代有強國出」一文,已經登上
udn部落格粉絲專頁,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有誰推薦more
迴響(8) :
8樓. 愛馬
2021/01/01 09:29

Hi Charles,

我引用貴文在我最新文章裏給一位格友的回覆,感謝如此精彩的文章。

新年快樂!

先祝愛馬新年快樂,2021年平安順利。

OK, you are welcomed.

Charles Lin 2021/01/01 22:38回覆
7樓. Retiredbum
2019/06/25 12:39
Good for you!  Your writ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Austria and Germany could at least emulate to the same part in "modern western history" that I learnt in college, not to mention the other parts of those related to humanities.  Thanks. 

Thanks for the compliment.

The curiosity about this subject was actually arisen from "The Sounds of Music" long time ago, The widowed father in the film is a Colonel of Navy actually, Austria is a so called landlocked country, why she has Navy? so I started to rea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history of Astria, Austria-Hungary and House of Habsburg.

On the other hand, I had several German friends when I worked for Texas Instruments,  Germany is the coutry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I had ever visited among European countries, we talked about German History some time inevitably.

That's why I had the essay about stories of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in between.

Thanks again.  

Charles Lin 2019/06/26 12:50回覆
6樓. 向陽春
2019/06/04 08:26
「道統」、「正朔」!?

所謂的「道統」、「正朔」,不正是你我生活文化裡共同的核心價值嗎?

爭不了,自然存在人心裡。

而極權統治者,卻藉此殘殺異己,人類浩劫啊!


真正的台獨,是思考、發現台灣人民與土地的永續發展關係。也唯有當妳(你)用心思考、發現這種關係之後才能明白:妳(你)的未來在哪裡。
5樓. 和煦秋陽(泰國的濃缩精華*曼谷)
2019/06/02 21:27

真是一篇圖文並茂的介紹   長知識了

看了此篇  再去旅遊  定能有不同的收穫

謝謝資料整理與分享

感謝來訪及讚賞。

今年初聯合報的轉角國際,登出一系列文章,探討奧德關係,但主要是一戰之後的情形,其實德奧之間,恩怨何只百年,可能要從神聖羅馬帝國談起,更能清楚其間脈絡。

Charles Lin 2019/06/04 15:34回覆
4樓. 石蕊
2019/05/29 16:06
抽絲剝繭
年輕時剛出國讀書、遊歐,當時還是東西德時代,我遊走德奧三地,感覺奧地利比德國更有文化底蘊,讀貴文後才能較能抽絲剝繭看出一些端倪,值得再推!

感謝來訪及讚賞。

德國是我去過最多次的歐洲國家,我任職多年的美商,1960年代初,就在Munich機場附近的Freisung設立分公司,事實上我前幾次的歐洲行都是公出,德國也是我有最多歐洲朋友的國家,後來也去奧地利旅遊數次,自然對這兩個同文同種的國家,起了一探究竟的興趣。

Charles Lin 2019/06/04 15:27回覆
3樓. 夏爾克
2019/05/28 13:15
這兩國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很多德國音樂家,像貝多芬,布拉姆斯,是真正到了奧地利才知名。也有奧地利音樂家,是曲子在德國首演才成名的,如布魯克納,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這件事更是讓人覺得弔詭。大哥此文寫得真好。

感謝讚賞。

也謝謝所提布拉姆斯,及布魯克納兩個著名音樂家,相互跨國成名的補充,你是音樂專家,這些對德奧一家親的現象,更是有力的佐證資料,尤其布拉姆斯也是德國的三B之一。

附帶一說,很早以前,台南有個三B管弦樂團,這個樂團培養出不少台灣的傑出音樂家,記得他們說三B代表Best Best Best,其實我覺得靈感來自德國的三B。

Charles Lin 2019/05/28 17:07回覆
2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2019/05/27 20:57

Youtube有二戰影片,可見到德軍入奧時,大批奧人瘋狂揮舞手中的鐵十字旗,夾道歡迎。

感謝留言。

我也看過如下所附,類似的照片,一戰之後,原來泱泱大國的奧匈帝國,一夕之間成了蕞爾小國,像國際孤兒,其實對奧地利民心的衝擊,比起也是一戰戰敗國的德國,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對德國的兼併奧地利,並無多大反對,其實還有些樂觀其成,只是二戰結果,奧地利再次成戰敗國,領土及維也納,還被盟軍佔領,就不免有怨懟了。

Charles Lin 2019/05/28 16:41回覆
1樓. 安歐門
2019/05/27 12:08

此文水準之高,值得鼓掌三次。

感謝讚賞,謝謝三次。 Charles Lin 2019/05/28 14:56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