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社會住宅是經濟發展的新基石】
消失及老化中的理髮店
台北高房價和5都選舉吵出個社會住宅的議題。隨著小帝寶蓋平價社會住宅計畫曝光,社會住宅的矛盾面才真正暴露出來。
誰可以住社會住宅?社會住宅該是什麼規格?社會住宅會不會變貧民窟?住裡面的人會不會被貼標籤?社會住宅旁的社區會否抗議或施壓以遷移位址?
國民黨有一種成功慣性,把營建業當火車頭工業衝GDP,因著時空變化,也成為貧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著社會不平之氣,蔡英文住著新買的水岸豪宅,卻跑去到處說要蓋社會住宅,只租不賣。現在說要把社會住宅蓋在他新家旁,蔡英文一定滿口答應;但就算蔡英文裝得很樂意、很開心,也得要問問他鄰居答不答應。社會住宅有一整套的理論和另一套價值體系,亂開支票只是政策買票、消費弱勢族群,讓人憤恨。
牢騷發完,分享一個最近觀察的心得──為什麼街上理髮的師傅都是一把年紀了?
身為男性,有多久不曾到傳統理髮店剪頭髮了?是呀,家樂福、大潤發裡頭的快速剪髮又快又便宜,就算理髮店也降價到100元,還是會到快速剪髮處解決。快速剪髮就真的很快速啊,對現代人算是很方便了。
按理,老店應該會像柑仔店被7-11取代一樣,被快速剪髮淘汰,但街上總有幾家老店,由老師傅守著。如果有關店的,多半是老師傅想退休了、做不動了。
為什麼老先生、老太太願意守著一片老店繼續做?因為房子年是輕時賺來的呀,不必付房租或還貸款,現在更不必養小孩,剪顆頭賺個一百、兩百的,打發時間兼賺零用錢,日子過得還可以。如果是年輕人開理髮店,那可不成。
假設店面是租來的,月租9,000,因為快速剪髮的價格是100元,為了搶客,也只能用百元來招攬,所以每天開門頭3個客人就是替房東賺的。當然啦,像台北市這種炒得天高的房價,是不可能有月租9,000的店面。如果改為一個月付房貸30,000,每天開門前10個顧客的頭就算是替銀行剪的。開店不只店租,還需要其他開銷,若再加上家庭開銷,年輕人要開理髮店過日子,一句話....不可能。
高房價不只讓年輕人不能靠理髮手藝安身立命,相信各行各業都因為高房價而調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例如,褓姆費、安親班費....,開理髮店越來越難過活了;喔,不只,高房價影響了我們大部份人。
這是我觀察到的理髮店,還有多少行業因為高房價而消失?或者,轉進流動攤販。希望有人也能分享高房價下消失的行業。
或許有人會拿快速剪髮來反駁我的觀察,說理髮業並未消失,只是以新型態的藍海策略淘汰了舊的理髮店。我只想說,理髮師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產線上的理髮工,理髮工真的能養家活口、安身立命嗎?不曉得吔,大家可以去問問看。
台灣乞丐聯盟 方正平
- 4樓. 意樵2010/12/13 00:27高租金
住者有其屋
高租金也很嚇人.政府雖有"補貼"....
申請的門檻也高.光看申請的條件.只能摸摸鼻子.
租金應該和房價有密切的關聯,照理,房價上漲,租金也該上揚才能有合理的報酬率。但一如股票市場,有人買股是等著股價上漲而不是要它的配股。方正平 於 2010/12/13 23:56回覆
相較於股票,房價雖高,但數量上遠較股票張數稀少,也讓炒樓比炒股更容易為少數人操控。另一點和股票不同之處,房地產的流通性遠遜於股票,也因此又稱之為不動產。當有錢人和投資客以銀行的資金入市,他們可以忍受較長時間的資金不流動,又或者他們更有能力找到方法讓資金活起來;一般中產階級卻只能像媒體貫常說的,要不吃不喝幾年才能買房。
囤房可賺錢,自然不必太在意租金收入,甚至於不願出租,因為租約會讓屋子更難脫手,而且房屋出租也有管理成本和潛在風險。從租屋者的角度來看,就會成為街上有一堆空屋卻租不到房,無屋可住。
這一切現象都是政府不介入的結果,其實只要課征投機交易稅和空屋稅、空地稅,將投資客的收益由房價轉為租金,自然能使房市更趨近於真實的需求,也更能達成人人有屋住的理想。
當然政府不能也無能打破市場供需法則,台北市的租金永遠會高於某個鄉下小地方的租金,這時得靠都市計劃和公共建設去平衡住屋需求。當然,更高階的國土規劃也可導引產業遷移,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和新的住屋需求,以減輕大台北地區的住房壓力。
以上只是一點初步的想法供參考。 - 3樓. X1012010/12/02 14:41高房價是物價上漲的元兇
有時總覺多寫無益,但現在很高興您能與我有同樣看法!
政府制定政策者是無法體會失業無屋者的痛苦,怎能要求他們苦民所苦感受到呢?富翁再笨的孩子也是可以留學拿到碩士!所以,國民黨若沒拔擢X世代,定會無戰不敗!
感時花濺淚......
房價漲倒不一定物價會漲,還牽涉進口品的替代性,滿街10元店的結果使得物價漲不起來。
但經營環境肯定會因房價漲而提升營運成本,結果是企業在投資通盤考量時會做不一樣的選擇。有可能因此而使就業機會流失,使得失業人口增加或降低大眾的消費意願。
本文其實要表達的,只是一段開頭鋪陳,將來會導引到經濟發展不必然一定要高房價,住者有其屋不但是福利政策的一環,更是經濟發展的重大基礎思維改變。
只要大家接受住者有其屋不一定是住者“擁”有其屋,而是人人有屋住。觀念改變,後面即豁然開朗。 方正平 於 2010/12/03 16:03回覆 - 2樓. 筆記阿本2010/11/25 13:19老師傅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年輕"理髮工"的技術普遍不行,偶爾遇到工夫較行的,因為快速理講究迅速處理,所以多半整頭不細膩,徒增抱怨厭憎.台灣人學習日本的經營型態,總是半套半調子.
所以老師傅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 1樓. 牛兒2010/11/20 14:01.......
我還不曾走進去過百元理髮店
即便修個瀏海
我寧願找設計師
那是基於一份信任與我想要的奢華享受
如果剪髮不洗頭只要一百
那為何我不找設計師洗個頭
便宜的地方只要兩百
服務好一點的頂多五百
可以給人家賺錢的機會也讓自己趁這時候好好讓人服務按摩休息
然後就能賺進更多的五百元~
我認為這是一種思唯.....而思唯卻影響了個人行為進而是整體社會的行為
不是便宜的地方就不好而是....價格要合理~
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還是有其道理存在的
至於社會住宅.....我想日後還是有些問題
比如不能申請社會住宅又買不起高價位的"中間份子"
以後大概就真的徹底卡在中間了吧~
買不起房又申請不到的狀況下就是....離開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