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隨著加入核能流言終結者聊天室越久,挖掘到更多的核能知識,也對能源議題有更多的瞭解,更加確認了核電才是人類的解藥。
有些人看我寫釷能源、寫西佛、寫中子、寫熔鹽爐、寫四代爐、寫核廢料處理,但我真的不是核工專家,我只是一個環工界的逃兵,在大叔年紀之後,再度發現我又可以拯救地球。
9樓. mikagami2014/10/05 11:51那麼請問:
核能必須以水冷卻,故核電廠要設置在海邊;
倘若再次發生地震或海嘯,能有辦法對應核災嗎?
現今的核電廠若是爆炸(以最糟狀況考量)
附近居民有時間撤離否?
(mikagami-tokiya@yahoo.com.tw)
假若中國沿岸核電廠發生意外,台灣能免於核污染影響嗎?可惜了這位訪客君,不知何時會看到本篇回覆。
首先我們要溝通一件事,天然災害如地震、海嘯、豪雨、土石流等,我們無法預測何時發生,但可以估計規模和強度,然後按所估計值來做工程設計以回應這些可能災害。這些估計值本身就有科學理據,例如台灣不可能發生日本311這麼大規模地震和海嘯,因為台灣島最長不過400多公里,還沒有311地震斷層那麼長。而台灣島易地震區的東海岸由於地型關係,根本不會形成海嘯。
有了這些基本知識,我們再來看“萬一”發生天災,台灣核電廠可能的情形。
台灣核電廠設計是受耐7級震度,要求標準是不能有可見的損傷,而台灣民居最高耐震標準的耐7級震度,只要建築物不能倒塌讓民眾可以逃出來。一個是不准壞一個是不能塌,兩者強度天差地遠。假設真的發生了能震倒核電廠的地震,附近還有幾間民房能不倒,還能剩多少災民待救?人都滅絕了,誰還管核電廠爆不爆?
其次,核電廠會爆炸嗎?我可以肯定地說,像日本這般愚蠢的處置,它確實可能發生氫氣爆炸,但核電廠絕對不會發生核爆。核電廠絕對不會核爆,再次強調。
那我們遇到核電廠氫爆該如何自處?
其實台電在311事件後參考福島事故經驗,設計了一套斷然處置措施,可做預防性灌水,甚至在無法用核格冷卻水時,不惜直接灌海水廢爐也要避免核電廠氫爆。
假設我們真的遇到了某種神奇的狀態,把核電廠搞爆了,也把放射性物質散播到廠外,週邊居民最需要做的不是疏散和逃跑,而是要盡速躲入建築物內避難,所以也不存在是否足夠時間和空間疏散的問題。如對這方面有興趣,建議你注意台電舉行核災演習的消息,實地去參加一次就知道了。
方正平 於 2014/10/16 00:41回覆可建議你參考這篇 http://blog.udn.com/GreenStyleBlueOcean/7497900 方正平 於 2014/10/16 00:44回覆關於台灣對岸大陸核電廠核災,對台灣會有影響嗎?
大陸霧霾都會飄到美國日本了,你說核災的輻射落塵會不會飄到台灣呢?
這不影響我們追求台灣島內安全使用核能的決心才對呀,我們不曾因為大陸霧霾而要求他們停止燒煤,實情是,我們也沒那個力量可以叫對岸停止燒煤或發展核電。
所以我不懂你這個問題的用意何在。
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兩岸核電廠技術交流,把台電追求核安的文化傳播過去,降低對岸發生核災的風險。
方正平 於 2014/10/16 13:32回覆- 8樓. 歐西里斯2014/08/20 15:05
我只能說您真的是有用心、花時間去學習與研究這所謂的核能問題。只有真的花心思去深入研究這能源問題,才會窺得全貌,不是那些只會喊: 我是人,我反核的空洞口號這類人可以比的。我想任何能夠獨立思考、分析與判斷的人在研究此能源問題之後,最後都會發現核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有時看看一 些反核人士的言論與不知從哪個文學作家文章中抄來莫名其妙的數據,真的覺得很可笑。
其實我想台灣的反核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深層因素:在台灣很多人根深蒂固、盲目的哈日情結作祟。這些人一直認為日本比較先進,連先進的日本都會發生,所以不如日本的台灣也一定會發生,所以核能不安全。事實上在核能發電的運用上並沒有什麼科學證據證明日本比台灣先進,相反的台電的措施與許多設計可能比日本還好(像是當沒有備用電力利用重力將冷卻水導入電廠),只是大家不願意相信而已。推薦您去找牛頓科學雜誌81號,對福島核電廠事故有更完整、全面的報導。
方正平 於 2014/08/21 15:48回覆 - 7樓. Zoe L2014/08/17 14:12電力需求下降全澳電供過於求狀況加重
看看澳洲的例子,減少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和推廣太陽能的利用,才是解決能源問題最佳辦法。
人口過多是一切問題的根源,節制人口愛護地球,小小的台灣養不起2,300萬人口的。Zoe小姐您好,謝謝你光臨小弟的小文。個人支持核能,是因為全球暖化議題,所以任何見地,我都會以節能減碳這個標準來權衡。
您提出的新聞連結是澳洲電力投資過剩的問題,引申台灣也可以追隨。可惜,我必需指出這種想法的盲點。
澳洲是原物料出口大國,而原物料需求在2008年崩盤後,經歷了中國大陸刺激經濟的大投資計畫,之後需求就一直沒有恢復。但一座電廠從計畫到上線少說也要10年光景,澳洲在08年以前投資興建的電廠,遇上了用電大戶關廠消失,當然會產生電力過剩的現象,過往投資的發電機組也只能讓它閒置停擺,或者關掉沒那麼老舊的電廠讓新機組營運。小弟以為,這不是澳洲政府刻意用政策去“消滅”高耗能產業。(其實耗能和耗電還是有差的,但暫且引用您的用語)
倘若台灣真的犯傻,用政策驅趕高耗能產業,而這世界對原本的產品還是有需求,只會讓產業移動到更適合的地點。我舉最新的高耗能產業為例,新設在彰濱工業區的Google機房,就是典型的高耗能產業,假如台灣不要,澳洲有現成的閒置電廠和過剩電力,他們可是樂意地多多承接。結果是台灣省能源了,澳洲卻消耗了相同的能源和製造更多的CO2。
你沒看錯,台灣的機房和澳洲的機房,在相同條件下耗電是相當的,但台灣有1/5的核電是不排放CO2,澳洲可是沒核電的國家,發電廠每度電力全部來自骯髒的煤碳。
還有,您知道台灣最高耗能的單一公司是哪家嗎?印象中是台積電這個資優生喲!
再來說說人口問題。小弟相當同意台灣養不起2,300萬人口,但現實是已經有這麼多人了,您能如何“減少”?實際上台灣人口已經因為老化而邁向減少,但在漸進的過程中,我們仍然要用電呀,電力不可能零成長,老化的人口比年輕人需要更多的電力來輔助。
其實在核能流言終結者中也有人拿成吉思汗開完笑,他是全球最成功的環保人士,他的帝國殺掉史上最多的人類,讓歐亞大陸許多地區重新變回森林。
在回覆本篇時,外頭正下著大雷雨,天昏地暗,還好我不是用太陽能板發電上網。
方正平 於 2014/08/18 18:48回覆
6樓. BlueBunny2014/08/03 06:30沒有汽車可用,您是不是就必須徒步從台北走到高雄?連小學生都可以告訴您還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可以替代?台灣土地那麼小人口又那麼密集,核廢料無法掩埋與處理(台灣的技術也有問題)。電力不可能向中國大陸購買,因為高壓輸電設施無法利用海底隧道來完成輸送電力。中國共產黨那麼愛台灣,為什麼不敢提出代為處理核廢料或是提供戈壁沙漠來掩埋?基本上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把自己的國家搞到核輻射到處污染,因為核廢料掩埋仍然會污染地下水源。不要再單戀『核能發電』啦!孩子,你有條件可以娶她,但是她並不適合你,不是她不好,也不是你不好,就只是因為台灣的土地小人口密,我們娶不起啊!
我這樣說您明白嗎?
(bluebunny2011@gmail.com)再以您老比方的交通工具,當年沒汽車,大家還能選坐火車呀,那種燒煤冒黑煙的大傢伙。
您可知就是因為人多了,火車燒煤已經不夠看,進步到燒柴油再進步到電聯車,連高鐵、捷運都是用電。人口密集所以我們用電,只能用電,電哪來啊?不燒煤就只能用核能。可是台灣的用電量,因為建廠場址有限,已經到了瓶頸,就算是台中已經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燃煤火力電廠,還是不夠用,所以我們才需要核電廠。不是您老要不要的問題,是你有沒有得選的問題!
方正平 於 2014/08/03 15:37回覆因為你不瞭解而說不能處理,建議BlueBunny大大到核能流言終結者多挖掘一些新/舊科技訊息。
以環工的角度出發,所謂廢棄物處理(或有害物質處理),一是減毒,二是減量/減容/侷束。
所謂減毒,如果是可以用物理/化學方法滅除毒性,當然是優先使用;但若無法處理,另一種方法叫稀釋,不要偷笑,許多毒物在大自然中就存在,稀釋到原本自然界的濃度也是一種方法。只不過無良人類經常假藉“稀釋”超過正常限值許多,例如日月光。
如果不能減毒,第二個考量是減量/減容/侷束。垃圾掩埋場就是一種典型的手法。
核廢料不只是產量稀少,台灣40年核電使用經驗,除了部份低階廢料還存放在蘭嶼(這其中還包括10%左右是醫用/工用放射性廢棄物),其餘都放在核電廠內,光是這點,就已經有天然的減容/減量特性。
另外針對低階廢料,都已經固化處理;高階的用過燃料棒至今仍泡在水池中,也準備移置到乾儲桶做中期儲存,核廢料是我見過做得最好的侷束性處理的廢棄物。老實說,讓我這個環工畢業生選擇住綠化過的垃圾山邊或核廢料儲存所邊,我一定選比較安全的核廢料貯存所。您老可別以為埋到地底下的就叫做“處理好”了。
如果您好還要擔心再100年、200年後咋辦,那些核廢料還在呀!化學元素不會消失,核廢料輻射會衰減,把它擺著會自動滅毒,世界哪有這麼好的東西啊!
還有許多新知,您老自已可以上核能流言終結者去發現,就不細述了。
方正平 於 2014/08/03 12:01回覆- 5樓. 超級不爽2014/03/11 23:34
美國三哩島,俄國車諾比,日本福島
人家國土都是台灣好幾十倍大
核能科技都超越台灣
還不都出事?
台灣一出事
輻射塵飄進水庫還能住人嗎?
半個台北市裝太陽能板是吧?
WHY NOT?很好啊!
以後家家戶戶的屋頂,帷幕玻璃都是太陽能板
有什麼不好?
至少不用傷腦筋
每個月產生的一支一支用過的核燃料棒要擺哪?
我想,你大概還不知道台電在核電營運及核安記錄上都是名列前芧,切勿妄自菲薄。
關於半個台北市鋪滿太陽能板,那是小弟我不懂事時算的,你可能要鋪滿2個台北市,才能到相同發電量。但,你晚上和陰天時還是沒電可用。
關於用過燃料棒問題,它再多也還是放在廠房內。快40年了,如果是用煤發相同的電,你知道有多少煤灰嗎?這些煤灰中又包含了多少放射性核種你知道嗎?
好吧,為了讓你安心,人類科技已能把這些用過燃料棒再發電消耗掉,有一種叫次臨界反應爐,這只是其中一種。當前不處理,暫存,只是因為經濟因素還沒能進一步商業化。
我支持使用核電,並不是盲目地支持。
方正平 於 2014/03/12 22:53回覆 - 4樓. 新雙城記2014/03/11 17:37我想二樓的讀者犯了一個基本的物理問題,世界上沒有永動機,能量是守恒的,因此你的說法是不成立.謝謝您代為精采回覆。 方正平 於 2014/03/12 23:01回覆
- 3樓. 時和2014/03/11 15:58廢核:日本去年貿易逆差高達11兆日圓
廢核:日本去年貿易逆差高達11兆日圓,超過1000億美金,
是日本外匯存底的8%。
廢核? 日本的經濟貿易逆差 撐不了多久的。
那還是日本有點良心的做法,他們大可全部買煤而不是天然氣來發電,可這麼一來,排碳會比燒天然氣多出2/3,霧霾可就不只大陸才有 方正平 於 2014/03/12 23:03回覆
2樓. voyager_ho2014/03/11 14:05你既然是環工專業的,那麼有個問題請教你:
如果把煤液化,這個過程需要熱,然後把生產出來的液態燃料供汽車使用,其他高價化學品如乙烯則供給工業界使用,其它的剩餘材料則燃燒作為發電,也同時供給這整個過程的熱源。而熱源同時“熱電聯產”,這樣的系統,是不是比較環保?
4樓的朋友已經回答了,請參考 方正平 於 2014/03/12 22:43回覆- 1樓. 瑪利亞一蓉蓉2014/03/10 15:34重點呢?核電是不是最大輸出量-工業用.核電電費最便宜?除了良心感覺.最適宜. 那些環保問題最恰當?
核電是所有能夠提供穩定電力的發電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選項。低到你無法想像!
你提到工業用電低價問題,這是反核團體一直不願意澄清(接受)的錯誤。
反核團體最推崇的德國,他們的人民為了綠能付出高額的綠色能源附加費,然而工業用戶卻維持免付,標準的以民生補貼工業,且更嚴重。(儘管如此,因為電費居高不下,很多大企業仍然威脅要出走)
拋開這種“政府補貼工業用電”的迷思,單從成本來看,工業用電本來就應該比民生用電便宜。
發電廠送出來的高壓電並不能直接使用,必需經過層層的變電站升降電壓以達到適合的電壓才給用戶使用。工廠因為用電量大,可以用高壓直接輸配大電流進入工廠的自備變電設施,因此中途經過的變電設施少、電力損失少。這才是工業用電能比較便宜的根本原因。
方正平 於 2014/03/10 15:52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