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客家的母親河》 汀江邊的長汀【汀洲】
2007/11/30 18:00
瀏覽1,741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長汀﹝汀洲﹞



長汀﹝古名汀洲﹞,位在閩西客家的母親河“汀江”邊,曾被老外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兩座山城之一﹝另一是湘西鳳凰﹞,如今已被中國明訂為一歷史名城。但相較於鳳凰,她少了點名氣,缺了些許遊客,更不見發展中的雄雄腳步,但更見一分樸素的美,如果你喜歡原味,她有陳而香的歷史物語,如果你喜歡驚喜,她有高而亮的山歌情愫。它給我的,還有一分難得的奇遇。

汀江

汀江
要到長汀,有幾種交通方式,可先到廈門,選擇大巴先到龍岩市,再轉中巴至長汀,前後約需七、八小時;或是可選擇火車,行程較為輕鬆,但似乎不太方便,因為班次很少,而且需要八、九個小時左右。那天,我在廈門選擇了大巴先到龍岩市﹝約三個半小時﹞,並以它為中繼站,作為我閩西之旅的開始。到了龍岩,入住閩西賓館﹝三星,一晚約一千元台幣﹞,隔天一早七點初便搭上中巴,約十點半左右,就到了長汀。

長汀長途客運站
到了長汀,當然要先看看它那有名的古城牆,每一磚一瓦都流露著古老歲月痕跡,說著她的蒼蒼過往,那似乎是她僅存的一種記憶和仍還剩有的一絲驕傲。


走在街道上,人來人往般地吵雜,飛散著老市集的囂鬧,似乎有一種台灣五零年代的陳舊味道,更讓人回味的,是那一臉一眼的憨厚,張著客家人勤儉的老招牌,讓流著半個客家人血統的我,有著另一分不說的親切。





長汀長途客運站
到了長汀,當然要先看看它那有名的古城牆,每一磚一瓦都流露著古老歲月痕跡,說著她的蒼蒼過往,那似乎是她僅存的一種記憶和仍還剩有的一絲驕傲。



走在街道上,人來人往般地吵雜,飛散著老市集的囂鬧,似乎有一種台灣五零年代的陳舊味道,更讓人回味的,是那一臉一眼的憨厚,張著客家人勤儉的老招牌,讓流著半個客家人血統的我,有著另一分不說的親切。






過了市集,隨意地穿堂弄巷就逛進了老街,窄窄的巷道,沒有新中國的眉飛氣昂,有的是一種山村般的小家純樸。沒有遊客的小老街,跑進了一個異鄉客,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靜與美,響起了一曲思想起‧‧‧,有著陳達沙啞般的聲音,她不吶喊,她只說著故事。








轉來轉去,就又轉回到了汀江邊,江水雖尚稱清澈,但處處仍可見隨意拋棄的垃圾或其他雜物,散發著一個異味。雖說她是客家人的母親河,但仍落後的生活水平還是未能喚醒百姓的一點良知和對家鄉山水的一分關懷,也許這是她一種宿命般的無奈吧。沿著河邊,仍可見客家婦女們辛勤地依河浣衣,小孩隨興地溪裡嬉戲,而高高的堤防,曬著一疊疊的米線,一一都說著客家人傳統的生活美德。



清代闈場

《上 三元閣 下》孔子廟


朝天門





長汀的古蹟,除了老城牆,還有三元閣、孔子廟、清代闈場、古老家廟和舊城門。清代闈場除了紀曉嵐的風風傳說,似乎已看不到它舊日的一種肅穆氛圍,一種天雨地的隔閡。過了街道,三元閣的皇皇,給了昔日趕考的士子一個希望,那個希望盯在“三元及第”,走過午門中門,昂首著。向西走過清代闈場的不遠處,就可看到孔子廟,一對石獅子說著蒼蒼的歷史,卻勾不起人們再次對它的關愛,呈現頹頹的景象。

清代闈場


《上 三元閣 下》孔子廟


入了廟門,除了看見一個老人蹲著四處拔草外,實是荒涼有加。老人說著,九百年的古蹟,盼不到政府的補助,好不容易要到一筆整修費,從省轉縣再到他手裡,早已七折八扣到只剩一兩萬錢,都不夠敷一堵圍牆。不久,一批上了年紀的觀光客熱鬧地到來,吸引了老人訝異的眼光,他問:『你們都哪裡來的?』,一個老人搶著回答:『台灣。』,他說:『難怪。現在中國人已不來這種地方參觀了。』他們不來了。
一個回答,說著一種滄桑與悲哀,日子久了,再多說的都早已晃晃在荒涼的廟埕上流浪,聽在異鄉人的我,另有一種無奈和心酸。他們不來了。

這時,後面又貼上了一個聽眾,我不意地回頭望了一望後,我又繼續拎起我的相機,捕捉他們自然而真誠的美。這時,旁邊的一位老婦說著:『你那麼喜歡山歌和攝影啊?他是我們長汀最會唱的ㄜ。』,她指著貼在我後面的一個三十幾歲的男人,我又回頭看了看他,並和他搭起訕來,他笑了笑且害羞地說:『沒有啦,只會瞎唱一番而已,阿婆太誇獎了。』
幾分鐘過後,一份驚喜拍拍我的肩膀,他說:『我待會兒有事,只能唱一段,如果你真有興趣,我們到台階上的小坪去。』,我當然喜出望外地答應了,就跟他循階上了江邊小坪。一看,坪上也是人山人海般地擁擠,上有一樓閣,裡面更是擠爆了人群。他揮一揮手,大夥就讓出了一條路,把我請上了上座。接著,他對一群老樂師說了說客家話後,就唱起來了。一聽,高高的山腔,果然是長汀第一把手。
唱完一段後,看大夥亮眼亮耳般地專注,雖沒有歌劇殿堂上的儒儒優雅,那一份真與喜悅,飄在山城,彷彿才是人間應有的天籟。唱完後,他走過來說了聲抱歉,就急忙趕往消失在小坪旁的小路。一個偶然,給了我一個無盡的驚喜,它穿梭在午後的陽光裡。



走回老城區後,我又好奇地鑽進了一條小巷子,不意看到三兩工人忙進忙出地,抬頭,看到了一座古城樓,當還猶疑前無去路時,一位老大哥湊上前來問說:『來看城樓啊?它叫朝天門,有幾百年歷史了。』,我點了點頭,他接著鼓勵我上樓瞧瞧,並叫工人們歇著讓路,讓我好生感動。下了城樓,一番閒聊後,才知黃大哥是一剛退休的中學老師,現在正組織鄉人們做城樓文化維護,希望多少能保留一些老祖宗的資產。
聽他說後,我馬上掏了一張五十元的人民幣敬捐,他又積極地問說:『要不捐個壹佰?我們會將百元的捐助人們,刻上城樓鳴謝。』,這時,他卻問起我從哪裡來,我刻意地騙說是廈門人,他高興地拿出一個聯絡簿,麻煩我寫上聯絡地址,好定期寄上長汀城樓文化月刊,此刻我只好老實說我是台灣來的,但他卻訝異了好一會兒,回神後才感謝我慷慨的誠意。隨後,他竟又要我題上一聯,好做他日留作題字選擇,看了一些他人留下的字語後,我寫下了:
一個回答,說著一種滄桑與悲哀,日子久了,再多說的都早已晃晃在荒涼的廟埕上流浪,聽在異鄉人的我,另有一種無奈和心酸。他們不來了。
午後三點後,我又走回到汀江江邊,沿著汀江一路往北走,沒多久,我就塞在一段下坡的江邊小路前,穿不過擁擠的人群,一看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長者們,隱約還聽到一些高亢山歌的飄揚,遂循著聲音一步步地極力挺進。不久,果見一小亭,擠滿了一大群鄉親,個個忘神地聽著他們熟悉的老山歌,我也就佇足在亭邊,聽著他們即興式的表演,分享他們午後神仙似的快樂。



這時,後面又貼上了一個聽眾,我不意地回頭望了一望後,我又繼續拎起我的相機,捕捉他們自然而真誠的美。這時,旁邊的一位老婦說著:『你那麼喜歡山歌和攝影啊?他是我們長汀最會唱的ㄜ。』,她指著貼在我後面的一個三十幾歲的男人,我又回頭看了看他,並和他搭起訕來,他笑了笑且害羞地說:『沒有啦,只會瞎唱一番而已,阿婆太誇獎了。』
幾分鐘過後,一份驚喜拍拍我的肩膀,他說:『我待會兒有事,只能唱一段,如果你真有興趣,我們到台階上的小坪去。』,我當然喜出望外地答應了,就跟他循階上了江邊小坪。一看,坪上也是人山人海般地擁擠,上有一樓閣,裡面更是擠爆了人群。他揮一揮手,大夥就讓出了一條路,把我請上了上座。接著,他對一群老樂師說了說客家話後,就唱起來了。一聽,高高的山腔,果然是長汀第一把手。
唱完一段後,看大夥亮眼亮耳般地專注,雖沒有歌劇殿堂上的儒儒優雅,那一份真與喜悅,飄在山城,彷彿才是人間應有的天籟。唱完後,他走過來說了聲抱歉,就急忙趕往消失在小坪旁的小路。一個偶然,給了我一個無盡的驚喜,它穿梭在午後的陽光裡。





走回老城區後,我又好奇地鑽進了一條小巷子,不意看到三兩工人忙進忙出地,抬頭,看到了一座古城樓,當還猶疑前無去路時,一位老大哥湊上前來問說:『來看城樓啊?它叫朝天門,有幾百年歷史了。』,我點了點頭,他接著鼓勵我上樓瞧瞧,並叫工人們歇著讓路,讓我好生感動。下了城樓,一番閒聊後,才知黃大哥是一剛退休的中學老師,現在正組織鄉人們做城樓文化維護,希望多少能保留一些老祖宗的資產。
聽他說後,我馬上掏了一張五十元的人民幣敬捐,他又積極地問說:『要不捐個壹佰?我們會將百元的捐助人們,刻上城樓鳴謝。』,這時,他卻問起我從哪裡來,我刻意地騙說是廈門人,他高興地拿出一個聯絡簿,麻煩我寫上聯絡地址,好定期寄上長汀城樓文化月刊,此刻我只好老實說我是台灣來的,但他卻訝異了好一會兒,回神後才感謝我慷慨的誠意。隨後,他竟又要我題上一聯,好做他日留作題字選擇,看了一些他人留下的字語後,我寫下了:
天朝朝天人望天
一個閒逛,拉出了一分緣起,讓我感覺我離長汀好近,好近,近到那半個客家人的感覺都鮮活起來了。

朝天門
更多照片﹝友情網頁﹞:http://www.flickr.com/photos/10230256@N03/sets/72157601093887332/
附註:去閩西前,原以為只能以客家話溝通,遂努力K了幾個星期的,沒想到竟派不上用場,老少的普通話均琅琅上口。
<>< />>
附註:去閩西前,原以為只能以客家話溝通,遂努力K了幾個星期的,沒想到竟派不上用場,老少的普通話均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