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複雜人性的解剖刀──談向田邦子《宛如阿修羅》
2025/09/25 10:13
瀏覽1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宛如阿修羅》敘事不落俗套,風格洗鍊明快,人物塑造深刻,情感張力強烈,作者宛如手持解剖刀,剖析複雜的人性,呈現人性的多面與矛盾,傳達對人性的理解與包容,讓讀者在矛盾與掙扎中,看見人性最深處的溫柔與救贖。

(一)不受時空限制

《宛如阿修羅》本是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間的NHK電視連續劇,先後二部共七集,由向田邦子(むこうだ くにこ,Mukōda Kuniko,1929-1981)編劇,播出後大受歡迎,隨即發行文庫本,風格洗鍊明快,洞悉人性幽微,成為昭和時代的不朽傑作。到了二○○三年,導演「森田芳光」重新翻拍為電影對於「阿修羅」有獨到詮釋。二○二五年,坎城影展名導「是枝裕和」拍成網路連續劇七集,同樣受到矚目和好評。此外,《宛如阿修羅》亦搬上舞台三次,足見《宛如阿修羅》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自昭和時代穿越到二十一世紀,不受時空限制,依然魅力不減,深獲讀者或觀眾所歡迎與喜愛。

至於「阿修羅」,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又,阿修羅有雌雄之別,男性阿修羅,其貌醜陋;女性阿修羅,長相美麗。男阿修羅性情暴烈、好鬥;女阿修羅其性亦好鬥,但她是在內鬥爭,不是在外鬥爭,也就是用「心」鬥爭,所謂妒忌障礙、無名煩惱皆在其中。

(二)竹澤一家的人生

《宛如阿修羅》故事是講澤家四個女兒都已長大成人,大姊綱子是寡婦,教授花道,與料亭老闆貞治有不倫關係,成為婚姻第三者;二姊卷子為典型的賢妻良母,育有一對子女,懷疑丈夫鷹男外遇卻又不敢進一步追究;三姊瀧子個性保守,在圖書館工作,她懷疑退休的父親有外遇,私自委託徵信社的勝又調查,卻與其產生情愫而結婚;至於小妹咲子,在咖啡店工作,跟拳擊手男友陣內同居,懷了孕,在陣內奪得拳王後正式結婚,生有一子。

當女兒們發現七十歲的父親恆太郎已外遇八年,為免母親「藤」難過,共同決定隱瞞不說,私下處理,讓這段婚外情無聲落幕。事實上,母親早已獲悉此事,只是不願戳破罷了;可是,母親亦非全然「忍耐」,她曾匿名投稿給報紙,抒寫丈夫外遇後做為人妻的困惱。後來,母親去丈夫外遇對象的家外面張望,被二女兒卷子看見,一時激動昏倒,送醫急救。來到醫院探視的父親,承認外遇之事,卷子憤而代替母親賞給父親一巴掌;此刻父親表示,外遇對象即將嫁人,失望地告訴老妻,他被甩了。然母親還是撒手人寰,父親尤其孤單寂寞,女兒們擔心著父親將來的生活。 

拳擊手女婿陣內後因腦部受創、昏迷住院,導致小妹咲子一時想不開,與搭訕的有心人發生一夜情,並遭到恐嚇、威脅。小妹原向二姊求助,陰錯陽差改由死對頭,也就是新婚的三姊和姊夫出面擺平此事,姊妹間長久以來的心結因此得以打開。小妹繼續守候著丈夫,期盼發生奇蹟,病情能夠好轉。 再者,大姊綱子相親未成,跟料亭老闆貞治還是牽扯不清。二姊卷子一直懷疑丈夫跟女秘書赤木有染,終於忍不住去查證,結果女秘書當面告知,自己就要結婚了,並邀請二姊夫婦擔任媒人,連袂出席婚禮,這一意外發現使得失措、慌張的二姊既驚又喜。不過,畢竟之前在家接到過丈夫原本要打給情婦的粗心電話,是以祭拜亡母之後,二姊依然告訴丈夫鷹男,她不完全相信丈夫與女秘書之間沒有曖昧關係。如同二女婿鷹男之前於岳母葬禮結束,看著竹澤家女兒們的背影,感慨萬千地向連襟勝又和陣內說:「簡直就像阿修羅。」 

其實,《宛如阿修羅》的人物,不分男女,個個都是阿修羅。尤其母親、四個姊妹等女性角色,她們外表平靜,內心則充滿痛苦與矛盾,就如佛教中的阿修羅,充滿執著、嫉妒與掙扎,在在凸顯人物複雜多面的個性,令人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可看性。

(三)忠誠與背叛

《宛如阿修羅》刻畫人物的忠誠與背叛,頗具諷刺性,是全書最值得反思之處。竹澤家父親恆太郎早在戰後就曾經外遇一次,如今都退休了卻又外遇,母親藤假裝不知,還告訴懷疑丈夫外遇的二女兒卷子:「沒錯,女人只要一說出來就輸了。」雖說早已知情,也原諒了丈夫,其實藤的內心還是無法全然壓抑,臉上會露出「阿修羅」的表情。她忍耐丈夫的不忠,默默承受一切,卻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幸福,不免讓女兒們開始質疑婚姻與愛情的本質又,女兒們覺得一生節儉勞苦、為家庭犧牲奉獻的母親太可憐了,殊不知母親除了私房錢,更藏有春宮畫,有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關於婚姻,本當忠誠以對,外遇事件曝了光,使得恆太郎失去女兒的尊敬,乃至於老妻先一步離開人世。恆太郎這是自作自受,感到愧疚,但他告訴二女兒及女婿:「我努力工作,買了房子,把四個女兒養育成人,之後……我享受一點點人生樂趣,沒有造成任何人困擾,難道這也犯了滔天大罪?」合理化自己的背叛行為。直到被小三甩了,恆太郎感慨,如今他在家裏就像是個吃閒飯的;對小男孩省司來說,他也只是一個冒牌父親。即使他想加油,卻已經是無法加油的年紀了。失去妻子,恆太郎彷彿驟然老了十歲,心情哀傷空虛,拒絕與情婦再次復合。然小男孩省司喜歡親近他,依然喊他「爸爸」,倒是讓他露出欣慰的笑容,有了活著的真實感。恆太郎無疑象徵著父權體制的衰敗,以及傳統家庭價值觀的變遷。

大姊綱子守寡,四十五歲,兒子在外地工作。她內心充滿對個人生活的渴望,跟料亭老闆貞治私通,被老闆娘當場抓姦,曾打算跟貞治一刀兩斷,儘管接受二妹卷子安排相親,卻對貞治念念不忘,兩人依然糾纏不清。綱子無法掙脫自我的壓力,展現了人性中自律與壓抑的衝突。她一個人生活固然很痛苦,然料亭老闆娘豐子向卷子說出自己的心聲:「一個人當然很寂寞,但明明有丈夫,卻經常獨守空閨,那才更加寂寞。」這是傳統社會女性感情生活的悲哀。

二姊卷子循規蹈矩,四十一歲,育有一子一女,懷疑丈夫鷹男與女秘書赤木有染,但無確切證據,眼不見為淨,不想去證實,只是不免猜忌,竟因此失神,於深夜的超市拿了東西未結帳,被誤會是偷竊,她向店員哀求原諒,說出自己想著丈夫出軌的事才這樣,總算被饒恕。她看母親明知父親外遇,卻悠閒地在家醃白菜,超越了嫉妒和憎恨,內心感觸良深,想著丈夫在外有別的女人,覺得自己很可悲,恨得用胸針刺傷手背。卷子像母親一樣隱忍,選擇維持婚姻,內心卻十分苦澀,跟站在父親情婦住宅前的母親一樣,露出相同的的表情。最後,儘管丈夫的女秘書已跟他人步入禮堂,卷子依然告訴丈夫鷹男,她並不完全相信丈夫與女秘書之間的清白。

三姊瀧子,三十歲,平時有板有眼,不愛打扮,內心充滿矛盾,凡事經常說NO,也未談過戀愛,當她發現父親可能外遇,身為女兒不能袖手旁觀,竟暗中找徵信社調查自己的父親,這讓後來成為瀧子男友的勝又不予認同,反而覺得恆太郎這樣的父親太可憐。至於小妹咲子,二十五歲,個性直率,不受拘束,對生活充滿熱情,常與家人產生摩擦。咲子跟拳擊手男友陣內同居,用情太深,反而給陣內帶來沉重壓力,當咲子意外撞見陣內劈腿,竟怪自己提早下班,告訴陣內可以當作沒這回事,不予計較,豈不荒謬。後來咲子和陣內結婚生子,陣內因腦部受創昏迷住院,咲子不知要照顧丈夫多久,精神壓力太大又故作堅強,內心脆弱之際被陌生人搭訕而發生一夜情,乃至於被勒索,對這一時的感情背叛,後悔莫及。這可以說隱含對女性自主選擇的批判。

(四)鬥爭與和解

《宛如阿修羅》人物之間的鬥爭與和解,可謂直指人心。竹澤家四個女兒,當家裏有事,四姊妹就一起商量解決。可是,姊妹感情有好有壞,也很難相處。換言之,姊妹是最好的朋友,同時也是最可怕的敵人。

大姊綱子批評二姊卷子表面上是賢妻良母,私下卻太有心機,家人一起吃壽司的時候,專挑自己愛吃的,而且吃得很猴急,認為卷子才是姊妹之中最可怕的。卷子討厭綱子和有婦之夫私通,她不去質問綱子,只是嘆氣道:「我要怎麼罵你?『我家的鷹男在外面也有女人,所以無法原諒你和有婦之夫勾搭』──你要我這麼說嗎?」不過,卷子終究還是熱心幫大姊介紹相親對象,只是綱子對貞治無法忘情,相親中途就逃遁了。

再者,三姊瀧子小妹咲子個性不合,二人經常吵架,自小住同一房間,彼此看不順眼,互說對方壞話。瀧子批評咲子未婚而與人同居,做了齷齪的事,咲子反譏瀧子雖然從來不化妝,穿著也很樸素,其實心癢癢的,很希望男人對她示好,只是藉別人的事發洩自己的欲求不滿罷了。咲子自小標新立異,個性彆扭,與其他人格格不入,愛漂亮不喜歡讀書,說話又容易得罪人。大家都不看好陣內,勸咲子早日分手,要考慮將來。但陣內得知咲子懷孕,隨即發憤圖強,終於成為拳王,在眾人祝福下結了婚,經濟狀況大大改善,咲子一吐二十多年來的怨氣,開始炫富,有著以牙還牙的報復心態,姊姊們擔心陣內將來萬一被對手打倒可就慘了,咲子卻得意忘形,還以顏色,說:「但總比那些人生沒有目標、猶豫不決的人有人情味。」更諷刺瀧子的男友勝又是雖然外表不怎麼樣,吃起來味道卻很讚的「鼠蘿蔔」,令瀧子忍無可忍。當瀧子要結婚了,本不打算邀請咲子和陣內出席婚禮,結果咲子和陣內盛裝前來,喧賓奪主,頻出狀況,幸好父親恆太郎適時危機處理,瀧子婚禮莊嚴的儀式才得以順利完成。

隨後,陣內腦部受創、視力出現問題,嚴重到一再昏倒住院,咲子的家庭狀況急轉直下,不但積欠住院費用,還因追求自由解放的一夜情而遭到恐嚇,不知如何是好。在這關鍵時刻,瀧子和咲子畢竟是血濃於水的親姊妹,儘管彼此嫉妒、競爭,但姊妹一旦遭遇不幸,又會為對方覺得難過。個性內向的瀧子為了保護咲子,不計前嫌,鼓足勇氣,和丈夫勝又出手相救,把恐嚇咲子的人約出來狠狠教訓一頓,讓對方知難而退,瀧子和咲子緊緊相擁,長久以來的心結因此打開,取得了和解。

《宛如阿修羅》竹澤家四個女兒,各自面對著生命的困頓與感情的苦惱,都有為家庭、為愛情無私付出的一面,同時又有著女人的猜疑和妒忌。四姐妹間,除三姊和小妹不合外,其他表面上雖然感情要好,暗地裏卻互相較勁,正是「阿修羅」的鮮明寫照。姊妹間的關係由猜疑、妒忌到同情、諒解的經過、鋪陳,的確深具說服力,這種對人性的寬容與接受,為《宛如阿修羅》帶來溫暖與希望。

(五)呈現生活,探討人性

值得注意的是,《宛如阿修羅》書中關於家庭生活的細節,處理得十分細膩,諸如新年供奉的鏡餅、除夕夜才放年松的規矩、吃炸年糕斷了假牙、小時候穿的肚圍、在家醃白菜、猜拳挑選亡母遺物……等,在在充滿人生況味,散發溫暖的生活氣息。這些豐富的文化語碼,使得《宛如阿修羅》別具敘事魅力,頗能引起共鳴, 令人回味再三。

綜觀之,向田邦子《宛如阿修羅》敘述一個表面快樂和諧的家庭,突如其來的事件與發現,讓家庭成員內在的嫌隙和妒忌檯面化,最後以母親的犧牲奉獻、「阿修羅」的淡去,使得姐妹們彼此打開心防,取得和解。「阿修羅」在佛教中是充滿欲望、矛盾、鬥爭的存在,而《宛如阿修羅》透過四姐妹與父母的人生,向田邦子宛如手持解剖刀,剖析複雜的人性,探究生與死、善與惡、愛與恨、忠誠與背叛、鬥爭與和解……等等,呈現人性的多面與矛盾,傳達對人性的理解與包容,讓讀者在矛盾與掙扎中,看見人性最深處的溫柔與救贖。全書敘事不落俗套,人物塑造深刻,情感張力強烈,不僅描寫了人物的命運,更投射了現代社會的縮影,使我們對人性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令人心有戚戚焉。無論如何,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特別注意、小心,誠以待人,以免落到「阿修羅」裏頭去,否則只會讓自己和週遭的人增添不必要的苦惱。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