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穿越意識的城與牆
2025/03/07 10:32
瀏覽381
迴響1
推薦23
引用0

.

 穿越意識的城與牆   *莫云


 城,是靈魂逃離現實的結界;牆,則是宛如細胞壁般的保護膜。

 村上春樹的新著《城與不確定的牆》是一本遊弋在現實與幻境的類魔幻寫實小說,迂迴敘說著生命中不確定的、綿延的情愛與生死定位。

 書中的男女主角始終沒有名字,只有人稱代名詞。我,在十七歲時結識了十六歲的少女「妳」。兩個情竇初開、不滿生活現狀的少男少女很快就相濡以沫,並合力以想像構築了一座宛如秘密花園的城。在少女不告而永遠消失後,「我」尋尋覓覓,終於穿越異次元時空,進入那座虛構的城,邂逅一個外形和「妳」一模一樣的少女,並且在沒有書的圖書館擔任「夢讀」,負責解讀「古夢」,與原本就在館內任職的少女同進同出。

 儘管城內的時鐘沒有指針,工作卻是日出日落地重複,物質生活也極其簡陋。除了路過的飛鳥,唯一可見的動物就是那些遊走於城裡城外的獨角獸;可這些代表著純潔與善良的神話動物,同樣難逃四季遞嬗與生老病死的代謝。這城,顯然絕非世外桃源或烏托邦,而是一個超現實的幻境(或心境)。

 其後,主角終究割捨不下被剝離的影子,重回現實世界,投入職場。直到中年,才毅然辭去都市的工作,應聘到偏鄉小町的圖書館擔任館長。離奇的是,「我」不僅在此結識了已過世的前任館長子易先生的幽靈,與他投契地成為良師益友,直到子易先生的魂魄終究離開中陰,從人間散滅。更詭異的是,一個經常來圖書館默默讀書,總是穿著一襲黃色潛水艇連帽夾克,罹患「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的十六歲少年,在無意間竊聽到「我」在子易先生墓前述說了城的故事後,竟然一心嚮往,最終也如願進入那座與世隔絕的城;並且與再度入城的「我」合體,聯手解夢。

 只是,城是守護,也是禁錮;這波瀾不起的的制式生活畢竟不適合未能斷捨貪嗔癡愛的凡人。在現實世界已重獲成就感與信心的「我」終究選擇回歸山城小鎮,那裡有他逐漸融入的鄉居生活與與另一段仍待經營的愛情。然而,城內與城外,影子與本體,夢境與現實,乃至生存與死亡,究竟何者為真?何者是幻?無庸置疑的是,作者試圖以真實與虛幻的對立,探究時空的轉換與穿越的可能性;抑或突破生死界線,在平行宇宙中重新安頓受創的靈魂。小說中除了置入村上一貫偏愛的爵士樂,也多次提及從《挪威的森林》以來就經常出現的「洞」——那個幽邃的、宛如可以直通地心的洞,是生命無底的空虛,卻也是命運旋轉門的宇宙黑洞,藉此或可抵達另一個時空的「我城」。

 此外,作者也在後記中說明這本書原本是1980年發表的中篇,但總覺不甚滿意。時隔四十年後,終於在疫情爆發的繭居期間,將它大幅改寫成兩條主線的長篇小說。「所謂真實並不是存在於一個固定的靜止狀態中,而是在不斷遷移或移動的諸相中。」這是村上春樹為這本書下的結語。生命原本就充滿著不確定性(一如那堵形同有機體的、可隨意變形的牆。)在文學已擺脫所有框架的年代,故事本身符合邏輯與否並不重要,而是任由作者筆隨意走,穿梭於虛擬實境間——境由心造,現實世界的樹動風動,無非皆是心動。至於在逆境中如何以堅定的意念穿越時空,為躁動的心靈覓得一處歲月靜好,那可就得各憑讀者的想像與念力了。

.

*原載《奮起》藝文版:

https://rise-tw.org/2025/02/18/%E7%A9%BF%E8%B6%8A%E6%84%8F%E8%AD%98%E7%9A%84%E5%9F%8E%E8%88%87%E7%89%86-%E8%8E%AB%E4%BA%91/

.




===========================================================================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 :
1樓. 中子(東籬居士)
2025/03/11 16:39

而所有說故事、寫故事、拍電影、編戲劇的人,大概一輩子就都在找這一份「迷倒眾生」、「萬古流芳」的配方吧!

畢竟,奇幻冒險的人生經歷,永遠是一般凡夫俗子欽羨、嚮往,可望又不可及的境界,因此,永遠是吸引人的題材和故事啊!

芸芸眾生總是隨波逐流,民意如流水,成敗?優劣?主流?冷門?往往人算不如天算。誰知道?

<旅遊見聞>去台北木柵動物園-1.緣起:少年PI電影元素的聯想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1977470

 魔幻寫實主義是風行於二十世紀的文類,穿越異次元時空,乃至架構多元宇宙的題材,都被藝文與影劇界廣泛運用,迄今不衰。

 這種現象或許也正反應了舉世擾攘,而作家終究無力改變現狀,只能以筆遊走於沒有邊界的文學世界,抒發心中塊壘吧。

莫云2025/03/12 08:35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