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4年全球清潔電力佔比超40%
2025/04/15 18:58
瀏覽121
迴響0
推薦24
引用0

2024年全球清潔電力佔比超40%

 

一、2024年全球清潔電力佔比達40.9%創下最高紀錄 

   國際知名能源智庫Ember發佈的《2025年全球電力評論》顯示,在以太陽能為首的可再生能源的助推下,2024年全球清潔電力佔比高達40.9%,首次超過40%,創下20世紀40年代以來最高紀錄。太陽能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引擎,2024年太陽能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均創下新紀錄。由於太陽能價格便宜且相對易於安裝,連續第20年成為增長最快的電力來源,在過去三年內翻了一番,在此期間新增的電量超過任何其他能源的發電量。 與此同時,2024年全球電力需求顯著增長,超過了清潔電力的增長速度。人工智慧、數據中心、電動汽車和熱泵等技術方興未艾,正不斷推動全球用電需求的增長。2024年電力需求增長高於2023年的主要原因是熱浪期間空調使用量的增加,化石能源發電量的小幅增長也幾乎全部因此而來,電力行業排放量也因此達到歷史新高。2024年太陽能發電量創下新紀錄,佔比從2023年的5.6%增長到2024年的6.9%,增長了29%。Ember表示太陽能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引擎,與電池儲能結合將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 

   作為增長最快、新增電力最多的來源,太陽能對於滿足世界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至關重要。報告顯示中國引領了全球太陽能增長,2024年,中國太陽能發電量增加250太瓦時(TWh),佔全球增長量的53%,是第二大太陽能增長國美國的4倍。水電仍然是最大的清潔能源,佔14.3%; 其次是核能(9%)、風能(8.1%)和太陽能(6.9%)。 生物能源和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貢獻了全球2.6%的電力。報告展望未來,全球電力系統將由兩大趨勢主導:一是太陽能發電繼續保持指數級增長,在電力結構中的佔比將迅速上升; 二是隨著電力取代其他能源推動全球經濟,電力需求將保持強勁增長。太陽能連續第三年成為全球新增發電量的最大來源(+474 TWh),並連續第二十年成為增長最快的電力來源(+29%)。 2024年新增太陽能發電量多半(53%)來自中國,中國新增的清潔發電量足以滿足其2024年用電需求增長的81%。 

二、中國正贏得清潔能源時代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電、生物燃料等,是向低碳及可持續能源系統過渡的核心。在電力、熱能和運輸部門部署可再生能源是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C以下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IEA預計到本十年末,全球可再生發電量將攀升至17000太瓦時 (TWh) 以上,比2023年增長近90%。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將超過燃煤發電。到 2026 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都有望超過核能發電。到 2029 年,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將超過水力發電,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預計到 2030 年,風能發電將超過水力發電。可再生能源可用於發電、建築物和工業的熱能生產以及運輸,是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1.5°C以下的主要動力。   清潔能源的來源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豐富且更便宜,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去年稱石油和天然氣時代逐漸讓位給由再生能源和核能提供動力的「電力時代」。作為清潔能源技術的領頭羊,中國可贏得下一個經濟時代,即使川普想要阻止它。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在電池單元、光伏組件、風力渦輪機、鋰等關鍵礦物的精煉和電動車生產等的全球供應鏈中佔約70%份額。美國的清潔能源產業遠遠落後於中國,倘若川普將《通膨削減法案》(支持再生能源投資)丟進垃圾桶,那麼中國的領先優勢將越來越大。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去年發表文章稱,沒有中國就沒有氣候保護,中國在國際上所做的承諾都會兌現。近年來,中國建構了一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除電力之外,還包括鋼鐵、電解鋁和水泥產業。 

   各國選擇再生能源並非只為阻止氣候變遷,而是因為再生能源現在比化石燃料便宜。大多數清潔能源技術的價格都在歷史最低水平。IEA估計,到 2035 年,電力需求的成長速度將超過能源總需求的六倍。這是因為新型電動車的出現,以及空調、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和電器的使用增加。電力時代將減少碳排放,但IEA表示化石燃料的消費量目前仍處於高水平,報告預測除非各國改變政策,否則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2.4攝氏度。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佔據主導地位,在全球綠色供應鏈中約佔70%。歐洲在綠色能源上沒有競爭力,一些歐洲國家放棄了他們在太陽能領域的早期領先地位,從核能轉向天然氣。IEA預見石油和天然氣可能會供過於求,而這還是在川普開始發放鑽探許可證之前。俄羅斯和海灣國家將繼續銷售化石燃料,但在一個擁有更多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的世界裡,它們從這些燃料中獲得的報酬將更少。 

三、中國的綠色科技成為經濟成長動力 

   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在掌握綠色能源革命幾乎所有技術的過程中,經歷了從積累到躍進的過程。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施的安裝方面,中國已領先全球。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所有綠色能源關鍵領域都領先美國。在美國總統川普重新執政後,中美差距將持續擴大。川普政府專注於提高化石燃料產量並削減清潔能源資金,而中國則加大對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投資。2017年,中國在太陽能領域超越歐盟,成為全球領導者,當時中國安裝的光伏面板總量約為130吉瓦,而美國直到2023年才達到這一數量,在此期間,中國又新增約200吉瓦的光伏面板。2019年,中國在風能領域僅略微領先歐盟,但到2023年,中國的風力發電廠已是歐盟的兩倍,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年裝機容量早已超過了美國和歐盟。在電動汽車領域,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售出的汽車中有40%為電動汽車。在大多數綠色技術和零部件方面,中國的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並且從2021年到2023年,這一份額還在不斷增長。在綠色革命所需原材料的供應鏈中,中國也佔據主導地位。 中國是鈷、鎳和石墨等大多數加工關鍵礦產的最大生產國,這些礦產對製造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至關重要。報導稱,中國的這些礦產儲量本就已經相當可觀,在化學提煉方面也投入巨大,同樣佔據著優勢。報導稱,中國的新能源產業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支持。 

   根據芬蘭研究機構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的數據,去年綠色技術對中國經濟成長的貢獻率超過10%,創下了歷史新高,再生能源可說是中國經濟的亮點之一。政府決策者及普通民眾都能感受到綠色產業是經濟成長的新動力。根據IEA的分析,2023年,綠色技術對中國的貢獻遠超過歐盟。IEA指出,強大的國家支援力度、龐大的國內市場和龐大的供應商網絡相結合,使得在中國建廠的成本遠低於在美國。中國較低的設備和建築成本也意味著,在太陽能、風能或電池領域投資報酬率更高。其中,差異最大的是太陽能,中國的成本低於每千瓦200美元,而美國則接近每千瓦450美元。與印度、歐洲和美國相比,中國生產綠色技術的前期工廠成本較低。《華盛頓郵報》認為,中國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規模上,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現在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頻率遠高於美國的同行。從2020年到2023年,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電動車和鋰離子電池的出口量幾乎增加了三倍。IEA估計,到2035年,中國的清潔技術出口價值將超過3,400億美元,這大約相當於2024年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石油出口收入的總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鷓鴣天
下一則: 四塊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