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英格蘭浮光掠影之一
2025/08/06 21:13
瀏覽584
迴響2
推薦35
引用0

英格蘭浮光掠影之一

        2025年6月中旬,飛機正午抵達英格蘭,陽光普照的倫敦,掃除了心中英國晴雨難測的陰霾。

      明媚的陽光,蒼翠的草野,從眼前忽忽掠過。古樸石砌房舍零星散落在寂靜草原,草上人家,房前屋後,精心打理。

      初夏,花草競技,寂靜屋舍周圍,花自開草自綠。平和中帶有幾許孤傲,靜默裡又有幾絲霸氣,但,也透露著英格蘭的老邁與乏力。昔日那趾高氣昂,虎虎生威的蠻橫與傲骨,究竟什麼時候被隱藏了?!被流逝了?!才踏上英格蘭就能感受到盛極一時的她,步履已蹣跚,年華已老去。

      短短幾天的遊程,總錯覺置身於第三世界。無論如何,她曾風光過,偌大地表,四分之一她獨霸過,當年,霸稱太陽在大英帝國,沒有下山的一天。

英格蘭浮光掠影之一

      

劍橋Cambridge大學附近住宅

劍橋學院商街,古樸英式建築。

康河上這座木造數學橋 Mathematical Bridge)照原有的設計,重建於1866年級1905年,有人說牛頓設計這座橋沒用任何釘子,不過這故事純屬虛構。遊客們!穿過這座小木橋時,請抬頭望望,是有釘子釘牢的。

康河撐船自數學橋下穿越,岸畔右側是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

康河撐船候船處,康河邊有好幾個不同搭船處。

康河撐篙搭船處,橋右側是皇后學院

鮮少太陽,夏季僅只兩個月的英國,大家歡喜曬太陽。

享受陽光,遊客康河撐船樂!

連接康河兩岸第二古老的廚房橋(Kitchen bridge),建於1709年間,與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比鄰,1825年,聖約翰學院新庭院完工,有餐廳卻沒有廚房,只能在舊庭院烹煮,再透過這座廚房橋,送餐到聖約翰學院而命名。

連接康河兩岸的每座橋樑,建築各自不同,船正穿過古老的廚房橋。

嘆息橋Bridge of Sighs)建於1831年,橋兩端連接聖約翰學院的新庭院(New Court)該橋不對外開放,唯有撐篙過橋或從聖約翰學院進入

船隻正要穿越康河最美的嘆息橋。

這又是什麼學院?!有31個學院偌大的劍橋大學。

康河與劍橋的31個學院相互媲美。

各型各狀的橋樑,橫跨於康河,橋下一艘艘平底船競相穿越,好美的畫面。

靜靜的河水,青青的垂柳,擺渡的船伕。

建於1709年的廚房橋,是 聖約翰學院的一部分,是康河第二古老的橋樑,立於廚房橋上,能看盡歎息橋美姿。

陽光普照在康河第二古老的廚房橋,夏日乘船觀光遊客眾多。

小小木造數學橋,位在皇后學院旁,橫跨在康河上,將岸邊皇后學院與校園接駁

康河貫穿劍橋大學,偌大青青青草地,幢幢歷經歲月磨練的古老建築,與蒼勁古樹,潺潺流水對話呢喃。

劍橋世界菁英齊聚,哪能不脫俗,不令人追逐愛念?!

涵蓋在劍橋大學內的商街,有許多賣紀念品商家,穿梭在每條小巷小弄,隨時都會有驚奇。

位在學院範圍內的商業街。

劍橋學區的商街建築,古典優雅。

熱鬧的劍橋學院商街。

劍橋學區內商街,濃濃的學術氣息。

這棵是讓牛頓,頓悟萬有引力的蘋果樹,聽說不是原來那棵,是它的後代。

劍橋學區裡的商街,有著各式各樣古樸英式建築。

英國人喜歡以逍遙自在的腳踏車代步,大街小巷,七橫八豎,停滿了自行車。

三一學院 Trinity College)成立於1546年,是劍橋最有錢,最有名的學院,許多菁英都處自於此學院,30多位是諾貝爾得主,牛頓(Isaac Newton)、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現任國王查理斯三世(Charles 111、……。門正上方是已經過300多年,創校的亨利八世雕像。

劍橋商城街邊的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旁,許多學生、居民和遊客。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不只是一座塔,有有好幾座大小塔所組成。倫敦塔早期為歷任英國國王居住的宮殿。

從前築有一條護城河(Moat)的倫敦塔,19世紀,爆發霍亂,護城河水發現病毒,很快的將汙水排放,從此沒水的護城河,成了如今的雜草灘

倫敦城牆有許多十字型的射擊眼,當年是防衛用。然而原本為皇家居住的宮殿,後來卻成了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刑場、監獄。

倫敦塔,於1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倫敦塔旁有座空曠休憩廣場,遊客從此廣場商家購票進入倫敦塔。

倫敦塔的入口,第一眼看見的就是主建築白塔(White Tower)。

倫敦塔是到倫敦旅遊的必經景點。倫敦塔並不大,外觀及內部沒有想像中的精緻豪邁,就像乏人問津,登不了大堂的古堡。倫敦塔有許多鬼怪傳說,大概陰森不討喜,該座古堡從1603年起,皇室棄置不住了。

倫敦塔興建於羅馬帝國統治英國時期,歷史非常悠久。入口的木橋下,是當年的護城河,因傳染病汙染了河水,王室早已棄置,將其作為囚犯監牢。幸好有許多遊客無懼鬼影,紛紛拜訪,也打破了,各方裝神弄鬼的傳說。

倫敦塔建築並不宏偉、內部也不華麗,因為粗糙厚實,說是一座戰備古堡一點也不為過。

進入倫敦塔廣場,中央這座白塔,是倫敦塔的主要建築。塔內展示中古世紀戰爭配備。然而這座塔之成名,是當年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兒子,在叔父登基後,就被被關進這座白塔,之後再也沒出來過。從此這座塔就鬼影重重,鬼話連篇至今。白塔鬼故事千百種,愛聽不聽,要信不信隨你。

渡鴉Ravens為英國吉祥動物,17世紀查理二世頒佈一項法律,倫敦塔裡一定要保持養有6隻烏鴉,好讓英國沒有厄運。所以在白塔前築了有6隻烏鴉的住宿屋 ,更深恐烏鴉飛走了,養育人員將烏鴉翅膀修剪,讓烏鴉無法遠,哎呀每隻烏鴉都吃得肥肥胖胖,趕牠們走,牠們還不願走呢!每隻烏鴉還有自己的名字,烏鴉的日子過得比人還愜意,比人還享受呀

倫敦塔的故事及歷史,對旅遊的我們,真的太陌生,太生疏了,帝王的稱號讓人混亂。來玩的,不傷這種毫無意義的腦筋。

從渡鴉區,望向鬼故事傳聞最多的白塔。

白塔旁一座古代巨型青銅大砲。重5000多公斤,1800年,從馬爾他帶回英國,1962年轉放到倫敦塔。

天氣晴朗,老師帶學生準備進入珠寶塔(Crown Jewels),認識他們的先民如何篳路藍縷,擺脫困境,創造現在。

珠寶館最聞名的珍藏,是英國女王加冕戴的Imperial State Crown非洲之星皇冠,上面鑲有317克拉的鑽石,和一把鑲有530克拉世界最大鑽石的十字權杖。雖然金光閃閃,但人擠人,還沒看清寶物,瞬間就被人潮擠開了。

小小孩童,就讓他們認識自己國家的文物及歷史。在英國,隨時都能看見,教師領著大大小小的學生,在英國各個文物館博物館參觀。

最多遊客參觀是珠寶塔(Crown Jewelry),塔內展出英國皇室的皇冠、權杖、珠寶、……等貴重珍寶,可惜不能拍照。

倫敦塔的遊客不少,白塔前有參觀過白塔內部陳列遊客,有排隊等待入內的遊客。

從倫敦塔,遠眺倫敦塔橋(Tower Bridge)。倫敦塔橋是最廣為人知的英國橋樑,哥德樣式橋塔,開啟的橋樑,成為許多遊人到倫敦追逐的景點。倫敦塔橋1886年動工、1894年完工,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了。

從倫敦塔遠望,左側玻璃尖塔建築,就是碎片塔(The Shard)。位在泰晤士河(River Thames)南岸的碎片塔,是英國最高的尖塔。約309公尺,1999年規劃,2012年完工,遊人要購票,再搭電梯上觀景台,電梯分兩段。雨天就別浪費時間和金錢。

從倫敦塔看,建於19世紀末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當時敦經濟及人口快速成長,需要一座能通行船隻又能連接泰晤士河(River Thames)兩岸的橋樑。經多位建築師及工程師的設計,合力完成了這倫敦塔橋,解決了倫敦交通問題困境,也展現了英國建築技術的超群。倫敦塔橋,已成英國最具代表的建築之一。

倫敦塔橋建築獨特,塔橋兩座主塔以鋼架結構,外部包覆波特蘭石和花崗岩,不但穩固增強更添增美感。塔橋能在90秒內完成開啟動作。塔橋還設有玻璃步道,讓遊客能從高處清楚看見泰晤士河晨昏不同美景。這座結合了實用性與及美觀性的倫敦塔橋,不僅只是一座實用性的橋樑,更是美學與科技的絕配。

免費參觀的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裡的館藏,是在英國全盛殖民時期,從世界各國收攬來的文物及珍藏。有一說,去了大英博物館,就等於去了全世界!此說有些誇大!但,若真要深入了解大英博物館當時的館藏,不但得花大把時間,專人引導

占地約56000平方公尺的大英博物館,中央修建一個大中庭(Great Court)遊人休憩的廣場, 2000年12月開放。大中庭頂用1656塊玻璃片所組成。從1753年成立至今,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館藏了世界各地文物、種類之繁多,藏品之豐富,為世界博物館之冠,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大中庭有一個開放讓遊客參觀圓形的閱覽室。

開放讓遊客入內,大中庭的大英博物館閱覽室。

最多中國遊客參觀的中國館展區。大英博物館展區,分別古埃及區、古希臘與羅馬區、中東區、亞洲區、非洲區、美洲區、歐洲區、……。主要展區在地面層(Ground Floor)及上層(Upper Floor)區。

清晨,路過倚在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畔的坎伯里公園(Canbury Gardens)。

靜靜的泰晤士河,幾隻白天鵝霸佔了清澈河水,河畔公園數不盡的衝天綠樹,林木蔥籠的坎伯里公園裡,偶見幾名晨起健身居民,好靜好美的泰晤士河畔!

泰晤士河對岸,遊艇、風帆、獨木舟倚在岸邊,距倫敦不遠的這兒,卻遠離了喧囂的倫敦鬧區。

不受打干擾的天鵝,在泰晤士河中悠悠自在。

獨自享受在坎伯里公園,在泰晤士河畔,在垂釣樂趣中;清晨,大自然贈與早起鳥兒短暫的靜謐。

美呀!坎伯里公園旁的泰晤士河畔

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是最初統治者威廉(William I1066~1087)始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了。從一座木造城堡到現在壯麗宏偉。時至今日,依然是英國王室的官邸。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 1926年 —2022),經常會到溫莎城堡住宿,2022年去世也安葬在溫莎城堡裡的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

大清早抵達,不料排隊遊客,已滿出市街,遊人列隊在太陽下,隊伍卻龜速前進,曝曬了2個多小時,才得以進入安檢。之後,又是一番等待與檢查,耐性全被折騰光,預計早出能看衛兵交接Changing the Guard),儀式結束散場了,人還在排隊中,也曬到中暑,探索溫莎城堡的興趣,早已消失殆盡。據說早上造訪遊人特多。

瞧瞧!11點的溫莎城堡衛兵交接結束了,人群四散,還未等到入場,正在艷陽曝烤中,只能徒呼無奈。

英式建築特色就是樸質、厚實、穩重,溫莎城堡當初就是作為防禦性的堡壘,所以以堅固踏實,易守難攻為目標。英國處在環海寒冷地域,種植放牧困難,自古以海維生以漁為業,跟海搏鬥。獲得更多資源及地域,唯一辦法就是掠奪,稱霸海上。為防範敵人,建築就得經得起敵方考驗,故只能揮別細工精緻的華麗工法。

溫莎古堡質樸建築,牆上窗戶下面,設有一排防禦用射擊長型孔洞。

是溫莎古堡中區,建築是圓塔。溫莎古堡分有上區、中區及下區,上區主要是國王和王后的住所、私人花園及一些重要的官方房間,例如聖喬治廳和滑鐵盧廳。 中區標誌性的建築是圓塔,從前是監禁王室政敵的地方,現在用於存放檔案文件。下區主建築為聖喬治教堂和一些附屬建築。

進入溫莎城堡的圓塔區,這是中區。

相片是溫莎城堡的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是英國王室的行宮之一。在倫敦郊區,建了9座大型城堡,綿延32公里的城堡,成了一道互相支援的碉堡防線。溫莎古堡是9座城堡中,最大的一座,坐落在泰晤士河岸邊的一個山頭上。由於代代增建,到19世紀,溫莎古堡已成龐大的古堡建築群。溫莎古堡占地 7 公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築。

聖喬治教堂始建於1475年,是一座特式垂直建築,18世紀,英國歷代君主都安葬於此,還有多位王后及王室成員的陵墓也在此教堂。

2022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就安葬在聖喬治教堂,長眠在夫婿菲立普親王(Prince Philip)身旁。

人多瞬間被擠散,搞不清這又是溫莎城堡哪區甚麼名稱

被曬到中暑,已無興趣考究這是在溫莎城堡的哪一區。

溫莎城堡位於英國溫莎小鎮(Windsor),從倫敦搭車約需1小時,路不遠,但早出發未必能早進入,建議下午去遊客少,參觀起來也不費力。

宮殿前面一個小圓環,是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 (The Queen Victoria Memorial),也是衛兵交接的地方,不過這裡人車眾多,一到衛兵交接時間,就會有交通管制讓人動彈不得。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是現今英國皇家的寢宮,也是英國君主行政總部,到倫敦遊人 必去的景點。

白金漢宮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精神中心,到此一遊的旅客非常多,舉起手機,螢幕上萬頭鑽動,永不停歇。白金漢宮跟心中想像的完全違背,快快離開這混亂嘈雜的地方。

滿街跑的倫敦紅色雙層巴士。

歷代英國君主登基、結婚、葬禮與埋葬,都在倫敦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舉行,西敏寺還立了許多英國歷代對國家有貢獻偉人的碑。黛安娜王妃的葬禮、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的婚禮也都是在這裡舉行的,是倫敦相當重要的一個歷史場所。1987 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倫敦大笨鐘Big Ben),每15分鐘響起短促鐘聲。1小時整點會敲響報時的鐘聲,並同時播放西敏鐘聲。

大笨鐘的塔樓,採用新哥德式風格,1859年完工,至今已有166年。塔樓高達94公尺,大鐘的直徑約2.7公尺,重達13.5噸,是英國最大的鐘,鐘聲悠揚,備受倫敦人珍愛。

倫敦(London)西敏區 (Westminister)是觀光景點齊聚地,隨手可得美輪美奐的景點

倫敦西敏區的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s Park),公園面積大,自然生態保護得非常好,有大面積的樹林和湖泊,種植許多樹木,湖裡棲息很多動物

倫敦是觀光景點齊聚地。而西敏區,是倫敦的政治中心,英國政治與權力核心,英國首相官邸也位於此區。倫敦的地標景點,像大笨鐘(Big Ben)、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以及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都在此區中,而之間的相互距離都不遠,走路就能到達,到倫敦的觀光客,別忘了,一定要到西敏區 走走。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英國之旅
上一則: 北愛爾蘭散記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2) :
2樓. 中秋節 寒露 與雙十國慶日
2025/08/08 05:55

好久沒見到你的發言 , 看了特別歡喜 。

見到你來到 嘆息橋 , 雖然我已去過 。 想當年歲月悠悠 跟著玩了一趟 。

很喜歡 !   

1樓. tzi
2025/08/07 09:45
好久不見您發文

祝福 平安喜樂.😊❤️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