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用力奔跑的媽媽 與自我和解的旅程
2025/07/04 20:26
瀏覽2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當了父親之後,才懂得一個父親該有的愛的表達方式,縱然屬於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他,與 X 世代的我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但我知道,父親盡力了。緣分很淺,但情感很深。

人生裡,難以忍淚的無奈是父親,我的人生是他志向的投射,從讀書、拒絕一切娛樂、遴選學校到出社會。二十歲以前的我,活在父親的期待、也活在父親恨鐵不成鋼的搖頭下。二十歲之後,才明白我畢竟不是父親的理想兒子;自己也成為父親之後,當人們問我對兒女的期待,我都說:健康就好,希望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

六月份閱讀了木馬文化出版的《用力奔跑的媽媽:跑過愛與傷痛,找回自己的光》,作者是「未來Family」、「50+」人氣專欄作家雨路,也同樣是在原生家庭受過挫折,透過跑步、鐵人三項修復破碎的心靈,隨日月而癒合,或者,只是勉為求全。閱讀本書之時,我常不知覺地泛紅眼眶,沒有哭出聲,只是呼吸而後深嘆。

所有的悲傷,都來自於無法自我和解。社會學家說,人的一生會經歷三個重大階段──家庭、學校與社會。若是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合宜、適當的愛與照顧,在學校很難融入群體,那麼就可能無法融入社會,形同刺蝟一般。

曾經在牡丹、雙溪一代做過田野調查,那兒是新北市高齡人口最密集的地區,許多爸媽都在雙北市的城區工作,只留著兒子女兒與祖父母相處──隔代教養、或稱祖孫教養。隔代教養最大的問題是,社會支持不夠、教養觀念差異過大 (只養卻不教)……有些孩子變野了,有些孩子依舊保持心靈上的健全。老人家告訴我,小朋友不是貓,不是餵食吃飽看電視就好。每個人都愛著孩子,只是愛的樣貌不同。

在《陽剛與陰柔:觸及男人靈魂深處的經典,也讓女人感到終於被理解》一書,提到男性也有陰陽兩面的本質,不是黑與白的對立面,而是比例上的差異。譬如在陽剛且軍事風格的父親眼中,多愁善感、詩意的我就顯得太過陰柔,而被迫要變得更為陽剛的我,就不一定是我想要的我。

問過許多戰後嬰兒潮與 X 世代的情感衝突,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人們不懂得說愛、或是吝於說愛。而 X 世代的我們承襲了上一輩的愛的表達方式,最終親情會落入「我知道你愛我,但我希望你說出口」的情感渴望。而在彼此想法、思維上的鴻溝無法跨越、連結你我的情況下,衝突只會越演越烈。如同雨路在書中寫著的,一句輕聲地慰問『還沒睡啊?』卻換得了青春期孩子的暴怒回應。

幸運如我,沒有承襲父親的脾氣作為愛的表達方式,而是用著自己柔軟的姿態愛著孩子們。雖然將要進入青春期的兒子,偶爾能感受他的脾氣與不爽,卻依舊能是充滿親情愛的溝通聊天。

「我可以抱你嗎?」那天我問兒子。「不行。不可以。」他說。

「現在都沒有人看,那我可以抱你嗎?」

「可以。」他把身子靠過來,沒有拒絕父親的撒嬌。

閱讀《用力奔跑的媽媽:跑過愛與傷痛,找回自己的光》,談論親情的文本總讓我內心酸楚,然而,是長大了吧,也是自己當父親了吧。原本如海的憂傷慢慢漾開,跟兒子女兒的擁抱如是一種動力,關於教育、育兒有太多的道理,閱讀這本書,讓我慢慢地與自己和解。不哭了,讓我們一塊去運動、去奔跑吧。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