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李珠珢和南珉貞的文化震撼
2025/08/21 07:36
瀏覽146
迴響1
推薦5
引用0

〈李珠珢陷騎隊旗爭議!廉世彬親吐「台韓真實差異」 養成1習慣〉報導提到,富邦悍將女神李珠珢和南珉貞上週在比賽進行時,把活動旗當作魔法掃帚騎,誤觸球場大忌,馬上被球迷們罵翻,事後兩人也為此多次道歉,展現誠意。廉世彬曾為韓職起亞虎效力,和李珠珢待過同一支球隊,問及對方爭議,廉世彬認為沒有立場作評論,但韓國的確沒有這條隱形禁忌,她過去也不曾犯忌,專注做好自己的本分。

因之前曾在YouTube節目【又嘉的藝想世界】受訪,而使我印象深刻的廉世彬,這回關於李珠珢和南珉貞騎隊旗事件的看法,讓我繼之前臺灣啦啦隊女孩壯壯分享一些赴韓國啦啦隊發展之經驗後,再度想起文化震撼(Cultural Shock)這個概念。

文化震撼,又稱文化衝擊、文化休克,是指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身處不同國家的文化或不一樣的環境中而經受的一種困惑、焦慮的狀況,未必會產生嚴重後果。

文化震撼是在1954年期間,由加拿大人類學者卡萊爾沃·奧博格(Kalervo Oberg)首先提出,依在另一國家居住時間由短到長,分成蜜月期、過渡期、調整期、適應/融入期這四個階段,主要預測本身的文化(Heritage culture)與新的文化(Host culture)的相互影響。

蜜月期這個階段,新文化和舊文化之間的差別之處會迸發出浪漫的火花,以目前來臺灣發展的韓國啦啦隊女孩來說,受到臺灣新聞媒體、網友高度關懷的李多慧、李雅英、李珠珢、南珉貞、安芝儇、邊荷律、廉世彬等人,都經歷了時間長短不一的蜜月期,從臺灣新聞媒體的報導看來,這些韓國女孩看來多少都感受到一些臺灣人的友善、人情,對臺灣也有程度不等的好感。

過渡期這個階段,新舊文化的不同之處漸漸越來越明顯,進而會產生很多焦慮,上面幾個較常上新聞的韓國啦啦隊女孩中,南珉貞,還有受到臺灣新聞媒體集中式、首要式關愛的李珠珢,從騎隊旗事件看來,顯然還處在這個階段,她倆看來依舊從自己在母國「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一些認知、態度,而過渡到臺灣社會文化的一種「再社會化」的過程,其他人則相對是已經越過這個階段。

到了調整期這個階段,人們慢慢地熟悉了新的文化,並且形成了新的日常生活習慣,他們知道在現階段應該期待的是什麼,並且現在的國家並不像最開始感覺的那麼新奇特,人們開始重新關注基本的生活,開始慢慢地尋找解決文化困難的方法,並且積極地接受這個新的文化,此文化慢慢地在心中形成,並且對文化消極的舉動和反應正在慢慢減少。

從目前臺灣新聞媒體的報導看來,李多慧、安芝儇也已經越過這個階段,已明顯被臺灣新聞媒體、網友當成自家人,而李雅英、邊荷律、廉世彬看起來相對地則仍處在文化震撼的調整期,三位韓國啦啦隊女孩目前都尚在逐步適應臺灣文化當中。

適應/融入期這個階段,人們能夠完全地融入進新文化,並且感到很舒適愉快,以韓國啦啦隊女孩來說,李多慧、安芝儇這兩人,從臺灣新聞媒體的報導看,似乎相對是已經適應/融入到臺灣社會之中,並且都曾因為有過幾次「充滿臺灣價值」的言語、舉動而,被一些臺灣新聞媒體、網友當成自家人,兩人當中,安芝儇更進一步被當成高雄人。

對於本文上述所討論的文化震撼情境,我目前發現不同母國的人,臺灣新聞媒體、網友對他們調適的社會規範要求不同,西歐、北美、紐西蘭、澳洲或日本的要求寬鬆,即使這些母國的人來台旅居多年仍有不能適應且提出質疑的狀況,部分臺灣新聞媒體也是順著他們的意見去檢討臺灣社會文化。

對於母國是韓國、阿拉伯世界國家、拉丁美洲國家、中東歐或南歐國家等地人士的要求中等;而對於中國、東南亞國家人士就要求嚴格,一提出不適應之處,部分臺灣媒體、網友便予以羞辱攻擊。

不同國家人士適應另一特定國家社會文化的影響因素,我認為除個人在另一國家居住的時間長短、個人與另一文化契合程度、距離遠近之外,所要適應之國家地區對其母國的友善/崇敬、敵意/偏見程度,我認為多少也是相關影響因素,友善/崇敬程度越高越有助於其適應,敵意/偏見程度越高越無助於其適應。

除此之外,個人在認知、態度上對不同社會文化觀念的開放性越高,也許也就越快適應不同的社會文化。

李珠珢和南珉貞韓國啦啦隊女孩到臺灣發生臺韓部分文化差異有關的騎隊旗事件,而其餘幾個有被臺灣新聞媒體報導過的韓國啦啦隊女孩則未傳出,可能是臺灣新聞媒體或網友尚未注意,或者確實沒有犯忌,而若是屬於確實沒有犯忌,可能表示自身較能融入臺灣的社會文化,或者比較懂得對周遭人們察言觀色。

這也就是說,我認為李珠珢和南珉貞之所以會因為犯忌騎隊旗而被熱議,除了她倆本身可能仍未完全融入臺灣社會文化,尤其是棒球甚至球類、運動賽事方面的以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李珠珢本身一舉一動都是新聞賣點,跟她聚在一起做出相同行為的南珉貞,也就跟著被熱烈報導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社會萬象
自訂分類:社會輪廓
下一則: 爬高壓電塔與流量成癮
迴響(1) :
1樓. 安心
2025/08/21 12:12
臺灣對日本較友善是出了名的,尤其是相較於曾被日本殖民或佔領的國家而論,更是友善的近乎荒繆,究其原因的一大部分,應該是如黎建南的「和魂台魄,灣生人的忍道」一文當中所述,日本戰敗投降後,有約30萬灣生滯留在臺灣。另外若依此推演,經過這多年來的繁衍,及交織利益人際網,在臺灣應該是至少有約200萬人,是對日本會高度親善關係,由此等人再擴大影響力,也難怪臺灣社會上長久以來,一直有媚日的言論及作派,並且散佈仇視及詆毀大陸言論,就像賴皮清德宗會說「日本是終戰」了!還有像臺灣民政府這種怪誕團體,真是愧對日據時期被屠殺的數十萬人,及無數受盡欺侮迫害的臺灣人。
被日本統治過的地方中,就臺灣特別親日了。 天蠍浪子2025/08/21 21:31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