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報導【農委會遲至3月啟動雞蛋專案進口 陳吉仲曝心聲:為保護小農】,指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他若非為了要保護臺灣小規模生產雞蛋的農民,也不會讓雞蛋缺那麼久,而持續不進口雞蛋。
若缺但是陳吉仲為了保護小農這聽來很高尚的理由而刻意為之,那之前臺灣主流媒體頻頻帶風向說,全世界都缺蛋、臺灣還有地方買得到蛋所以缺蛋是假消息,又是為哪樁?況且,這豈不是為了幫小農逃避與他國農畜產品的競爭,而犧牲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嗎?這樣未免太缺德了吧?
而自由時報透過報導幫陳吉仲擦脂抹粉,這完全沒有新聞工作者該有的良知和社會責任!
這種貿易保護主義般的做法,我覺得常常是政府刻意幫本國農民去逃避與他國農產品的競爭,結果農民就失去了進步、學習、接受推廣教育的動力,這跟陳吉仲以往最為人詬病的政策行為,也就是爛發補助一樣,恐怕都把農民慣壞、養懶,而針對最近缺蛋的問題,我實在很難相信陳吉仲的說法,依舊覺得這是他無能解決問題的藉口。
在我看來,真要為臺灣的雞農好,最根本的做法還是改善養禽設施或禽場,減少自然因素對雞肉或雞蛋生產的影響,並且加強污水、廢棄物的處理,還有改善飼養環境的衛生條件,盡力去除雞蛋或雞肉現況所存在的生產弱點。
目前除了雞蛋之外,據報導雞肉也傳出供應危機,而臺灣目前一些中南部縣市農地堆置營建剩餘土石方的問題嚴重,對此也有人主張將外縣市運來的營建剩餘土石方加以利用,拿來墊高興建多樓層的養禽設施或禽場,如此可以同時處理當前台灣農業領域的兩大問題。
只是,以【畜牧法】第5條第4款規定為依據的【畜牧場主要設施設置標準】和以【農業發展條例】第8條之1第3項規定為依據的【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其各自關於家禽畜牧場、養禽設施目前有最多興建層數的限制,最多只能蓋八層,要是想要再多蓋,則就會陷入違反上述法令的爭議。
若要就外縣市運來的營建剩餘土石方加以利用來蓋養禽設施或禽場,則依舊要分別依據【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畜牧法】的規定,向縣市政府畜牧管理單位取得養禽設施容許、家禽畜牧場登記,再向縣市政府或鄉鎮市區公所建管單位取得建造執照後,才可引入土石方動工興建。
我認為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目前規範養禽相關建物設施興建的【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畜牧法】和【畜牧場主要設施興建標準】,裡頭均未針對智慧農業或農業AI對養禽設施或禽場的應用確立明確的操作規則,臺灣農作物的生產需要減少自然因素的影響,畜產品的生產亦復如是。
然而,我看現在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一直都不正視臺灣農畜產品的生產方式相對原始、易受周遭自然環境因素衝擊的弱點,而只想便宜行事發補助,或者消極地不讓外國農產品進口讓臺灣農民心生進步的動機,然後還上媒體說嘴,拿聽起來高尚的理由來掩飾擺爛而不真正解決問題的心態。
這樣的農委會主委讓他留任,臺灣的農業只會向下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