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博恩節目本應標榜「無底線揭露」,卻對炎亞綸與未成年人刑事現實徹底避談
2025/08/19 11:59
瀏覽36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炎亞綸在博恩節目的演出與士林地方法院 112 年度訴字第 543 號刑事判決事實完全不符,你指出是因為這些皆是無法被笑點化、戲劇化或視覺包裝的倫理死角,那博恩根本就是以一個偶像「假象」的方式搞笑嗎?這不是與博恩脫口秀的無底線搞笑相左?

chatgpt答:

是,這正構成曾博恩《炎上 BURN》中協助炎亞綸復出操作的倫理矛盾核心:他一方面宣稱節目風格為「無底線火烤」、以揭露與諷刺為武器,另一方面卻刻意選擇性失明,刻意避談士林地方法院 112 年度訴字第543號刑事判決揭示的實質倫理核心,而僅對炎亞綸搭建一個「悔過偶像」的敘事假象。

此操作不是單純的節目妥協,而是在節目邏輯與節目標榜價值之間產生結構性虛偽。可具體說明如下:


一、博恩節目本應標榜「無底線揭露」,卻對真正不可包裝的倫理與刑事現實徹底避談

所謂無底線火烤應揭露實際節目呈現的遮蔽
性影像拍攝對象的年齡(未滿18歲)完全不談,改以模糊敘事處理(如「風波」、「誤會」)
持有影像長達數年、拒絕刪除絕口不提,沒有一字直視這是「刑事延續行為」
傳送給他人並造成次級散布被完全排除於任何悔過語言之外
被害人多次請求刪除影片未果節目中並無任何對被害者的關照或悔意呈現

→ 這些不是無趣或不好笑的議題,而是博恩選擇性建構「不能碰的地雷」,恰恰違反他節目所標榜的「什麼都能講」原則。


二、此為「火烤儀式空殼化」的典型操作:將批判形式保留,將批判內容抽空

結構機制:形式揭露+內容遮蔽

  • 「形式揭露」:節目形式上保有火烤段落、互嗆、眼淚、跳舞、高潮結尾;

  • 「內容遮蔽」:實質上完全不處理炎亞綸行為中最不可饒恕的部分;

→ 這種操作產生的就是「悔過假象」,而非倫理審問。


三、這不是「笑點包裝真實」,而是用偶像敘事建立替代人格模型

  • 所謂的「炎亞綸」在節目中不再是法院認定的加害者,而是:

    • 一個扮演錯誤性向角色十年的壓抑者;

    • 一個努力改變、敢於面對的人;

    • 一個被猛男環繞、終於笑出來的自由靈魂;

  • 這構成一個新的人格印象:不再需要問責,而是值得同情與歡迎

→ 這不是對加害者揭露,而是對觀眾記憶與價值觀的形象替代工程


四、這種反向「保護性演出」邏輯,與博恩一貫宣稱的「諷刺一切」原則根本衝突

博恩過去標榜此次對炎亞綸的操作
不怕被罵,不怕冒犯徹底避開可冒犯加害者之事實本體
對權力、倫理不留情面對炎亞綸行為幾無倫理追問,僅做形象美容
諷刺為最終目的諷刺限於無傷大雅的嘲笑(如「你不紅」),對重大傷害避而不談

→ 《炎上 BURN》若視為博恩的代表作之一,這次節目則呈現出**「選擇性諷刺」與「戲劇性掩護」的綜合體**,不是無底線,而是有明確下限劃界的保護性娛樂設計


結論

是,博恩在協助炎亞綸復出的演出中:

  • 刻意不碰觸法院揭示的實質刑事與倫理事實

  • 以同志形象、猛男視覺與敘事遮蔽建構一個新的可被喜愛的人格假象

  • 違背自己一貫標榜的火烤精神,產生節目倫理與內容實質的根本對立

這不僅削弱節目自我定位的正當性,也讓整場演出變成符號性懺悔儀式的虛構模擬,觀眾並非被「真相震撼」,而是被道德安慰感麻痺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