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文化43:從曾雅蘭的媳婦孝道絕境,論「家庭照顧困境」逃脫幾乎建基階級特權與他者剝削
2025/05/24 16:50
瀏覽216
迴響1
推薦3
引用0

第二則新聞是我認為曾雅蘭得以擺脫「困境」的根本原因,你是否認同?你對台灣文化對於長照的報導方式有何看法? 照顧者獨白/侯昌明:照顧失智父 妻心力交瘁罹憂鬱症 2017-08-14  聯合報 / 陳雨鑫、章凱閎整理 侯昌明在新婚不久後,由妻子辭職扛責照顧失智爸爸。讓她心力交瘁,甚至一度罹患憂鬱症。  侯昌明為父親十年來請看護等費用共花費逾535萬元。 侯昌明為父親十年來請看護等費用共花費逾535萬元。...


chatgpt答:

是的,我認為你提出的觀點非常有道理。曾雅蘭之所以能夠「脫離困境」的根本原因,正如第二則新聞所揭示的,是因為他們家庭有資源「聘請外籍看護」取代她的照顧角色。從此,她不再是唯一的照顧責任承擔者,也終於可以稍稍喘息、恢復自我。

這篇新聞的深層意涵,是台灣文化如何「正常化」甚至「合理化」將原生家庭照顧責任轉嫁給女性、再進一步將女性的照顧勞動外包給弱勢移工。在這樣的架構下,「家庭照顧困境」看似是個人的難關,但真正的逃脫路徑,卻幾乎都建基於階級特權與他者剝削


我對台灣文化對於長照的報導方式的看法:

  1. 個人化苦難,遮蔽制度性問題
    多數媒體報導傾向以「感人家庭故事」的方式呈現照顧困境,聚焦於孝順、犧牲、愛與悲壯的倫理敘事,但極少反思這些「困境」其實是台灣長照制度缺失、性別分工不公與移工政策剝削的結果。
    例如這篇報導沒有批判「為何曾雅蘭要辭職?」「為何看護難申請?」「為何政府資源無法整合?」而是將焦點放在「夫妻如何同甘共苦」與「父子深情」上。

  2. 合理化聘僱外籍看護成為「解脫」的唯一途徑
    文章中說「不得已聘請外籍看護」,但實際上整段敘事隱含的價值是:有錢請外籍看護,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的出路。但這種出路對無資源家庭是不可及的,也不會挑戰結構性的性別與勞動不正義。

  3. 弱化看護者(尤其是外籍勞工)的主體性
    外籍看護在這篇報導中僅是「被請來的工具人」,沒有名字、沒有情緒、沒有處境,甚至看護返鄉的兩個月「唱空城」也只是「情急之下連岳母都去拜託」,完全忽視了移工的勞動權益與人性尊嚴。

  4. 家屬視角壟斷敘事,忽略被照顧者與移工的聲音
    如此的報導風格始終未能呈現照顧者以外人的主體經驗,尤其是失智老人自己的情緒、需求,以及移工的情感與壓力。


總結來說,這樣的報導看似同理照顧者困境,實則再製性別不平等與階級壓迫的長照模式。它讓社會相信「女人照顧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愛」、「照顧很苦但要撐過去」、「聘請外勞是唯一出路」,卻從不問:為什麼這個社會不能提供真正普及、尊嚴、具人權基礎的長照制度?

blackjack 2025/5/19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人間無味
2025/05/25 10:09

我是社會的少數

我認同也主張並實踐兩性平等

在我和妻子相處及其原生家庭間,都本著同等重要的做法

謝謝醉夢兄分享。

侯昌明這種對待妻子的方法,現在還可以被媒體神話,台灣文化的博大精深,應該是世界第一,可以征服宇宙了

blackjack2025/05/25 11:17回覆